培養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必要性探析——以“大西安”發展體育旅游的優勢與不足為例
作者:趙曉莉 劉偉言
發布時間:2020-04-23 20:56: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本文闡述的體育旅游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簡單旅行,而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特殊性,但離不開體育方面的參與、組織與指導。這種體育運動與外出旅游相結合的一種增強身心健康的方式在我國剛剛起步,是一種全新的旅游產品。西安作為西部大開發的中心城市,也是“一帶一路”最重要的節點城市,隨著西安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地的體育旅游業也會搭乘這輛快車,進一步促進西安經濟的發展。基于此,高校也應順應發展趨勢,做好本校的體育旅游人才培養工作。
[關鍵詞]大西安體育旅游 優勢 不足
培養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必要性
2017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游局發布的《“一帶一路”體育旅游發展行動方案(2017—2020)》提出,鼓勵體育院校和旅游院校開設體育旅游專業;各級體育和旅游部門組織開展戰略性、基礎性課題研究,為體育旅游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組織編寫體育旅游系列教材。該方案的發布不僅給體育旅游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還有助于各地體育旅游業的發展。發達國家的體育旅游發展規律顯示:當GDP達到人均5000美元時,社會上的旅游業就會非常成熟,人們休閑的愿望及消費能力也會增強,并向多元化發展;對于體育來說,GDP達到人均5000美元時,體育產業會“井噴式”的發展;當GDP達到人均8000美元時,體育產業將會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服務支柱產業之一。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會參加不同的體育健身活動,如垂釣、登山、游泳、探險、節慶體育旅游、觀看體育競賽等。西安2015年人均GDP就已經達到10000美元以上,在經濟條件上滿足了帶動體育旅游發展的要求。而且隨著國民素質的提升,人們在愉悅身心、增進健康、增長見識、促進經濟發展等的同時,還會最大程度地保護旅游區的生態環境,努力做到低碳出行、綠色環保。與此同時,西安也積極主動為開展體育旅游創造條件,積極改善當地體育旅游的大環境,舉辦了一系列的重大活動,以滿足人們體育旅游的需求。如全國“十四運”陜西省暨西安市群眾健步走,西安市體育“三下鄉”,還有較有影響力的“環中國公路國際自行車賽起點賽”“西安國際城墻馬拉松比賽”等。作為我國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中的重要城市,急需大量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助力于“大西安”體育旅游的發展。西安眾多高校中分別開設體育專業與旅游專業的高校有20多所,這些高校應當立足于本地豐富的旅游資源,積極改變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和加強體育旅游人才的培養力度,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助力于“大西安”的體育旅游發展,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彌補“大西安”體育旅游的不足之處。
“大西安”發展體育旅游的優勢
1.資源優勢
(1)人文旅游
西安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有著眾多的優質旅游資源,如位于西安市的大雁塔、小雁塔、鐘鼓樓、古城墻、碑林等;西安周邊也分布著眾多知名景點,如兵馬俑遺址、秦始皇陵、華清池、西安事變遺址等,這些景點不僅有著一定的時空特色,還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此外,西安還有很多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體育活動。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再結合相關的歷史知識、人文知識等來培養學生,以利于學生以后的工作,西安也可以依據這些資源開發出特色體育旅游項目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
(2)自然生態旅游
自然生態旅游主要集中在秦嶺北麓的山地,南北寬約四十公里,東西長約二百公里,地域十分寬闊。被稱為“中國的中央國家公園”的八百里秦川——秦嶺山脈,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越,西安附近分布有樓觀臺、終南山、王順山等十幾個生態環境十分優良的國家森林公園,這些地方生態景觀多樣化、自然資源豐富、地域特色厚重、歷史悠久,成為廣大民眾度假、休閑、健身、療養的理想場所,這些地方可以為人們提供修身養性、強身健體、戶外運動、科考探險等多元化的體育旅游服務。針對此,高校在培育體育旅游相關人才的時候,一定要立足實際,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加強學生地理知識、旅游路線等方面的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高等教育應作出努力和改變,以使自己培養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能更符合社會發展對體育旅游人才的要求,大西安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條件中的體育旅游資源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我們應珍惜和用好這個寶庫,拓寬體育旅游的路徑,大力開發體育旅游。專業的體育旅游人才能讓更多人了解西安、喜歡西安。
2.區位優勢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西安處于秦嶺北側,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且質量上乘。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也是新歐亞大陸橋中國區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已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多個城市建立互為友好的城市關系,交流日益密切、廣泛。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企業設立辦事處,外貿進出口商品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3.經濟及科技優勢
體育旅游是把體育與旅游進行有機結合的旅游方式,在我國開始得比較晚,是一種新的旅游形式,條件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對開展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西安是省會城市,2015年人均GDP就已經達到10000美元。與此同時,西安有眾多知名高校,有著雄厚的創新能力,是國家統籌科技資源綜合改革示范基地、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因此,西安不僅具有發展體育旅游的雄厚經濟基礎,同時也具有培養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條件。
4.交通優勢
隨著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的陸續建成,大批城市將享受到高鐵帶來的便利。西安也不例外,目前已經與全國近20個省市區可通過高鐵連接,是西北地區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大西安”發展體育旅游的不足
1.體育旅游項目單一,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缺乏
2016年西安組織了300多場體育競賽,但影響較大的只有兩三場。在職業比賽的舉辦上,近幾年甚至出現退步的現象,這極大影響了西安體育旅游的發展,也削弱了人們參與體育旅游的積極性,這和體育旅游專業人才不足有一定的關系。體育旅游產品只有具有一定的特色,且要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同時要兼顧人們不同的愛好作出及時調整和改變。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更多的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參與,這對高校人才培養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高校要針對社會需求制定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西安體育旅游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2.不具有正確的體育旅游觀念
人們對體育旅游認識不足,大多數人認為旅游是旅游,體育是體育,沒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參與體育旅游的意愿比較弱,西安周邊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與較差的發展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舉辦大型賽事經驗和能力不足,特別是地方政府認為舉辦體育賽事,特別是大型賽事,對當地政府來說是件麻煩事,涉及安保、財政、場館、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所以不愿承辦賽事,這也直接影響到人們參與體育旅游的熱情。
3.缺少有效合理整合體育旅游資源的人才
雖然西安的體育旅游資源很豐富,但是分布比較散,每個景點和場地在開發利用上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缺乏溝通,甚至惡意競爭。體育資源、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等都非常豐富的“大西安”,卻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育旅游規劃,特別是相交叉的部分沒有相關的職能部門進行統一的管理,也沒有適時制定制度引導體育旅游健康發展,而是體育部門只管體育,旅游部門只管旅游。
結 語
統籌規劃“大西安”體育旅游事業發展,擬訂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推進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促進體制機制的改革,同時加強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是“大西安”把自身體育旅游優勢發揮到最大的一個途徑。而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體育旅游市場的開發與管理等都需要大量的、專門的體育旅游人才的參與,目前這方面的人才缺口非常大。針對這種狀況,高校的體育專業與旅游專業也應加強合作,互通有無,做好學生的培養工作,同時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使他們較早地了解和參與體育旅游,這一方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培養的人才更適合體育旅游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就業和工作的無縫對接,為“大西安”體育旅游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鯤、張西平、朱凱:《關于我國開展體育旅游的市場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年第9卷第5期,第607-609頁。
[2]易劍東:《中國體育產業的現狀、機遇與挑戰》,《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年第50卷第7期,第5-12頁。
[3]李南洋:《“一帶一路”背景下西安體育旅游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學位論文,西安體育學院,2017。
[4]井玲:《國外體育旅游研究述評》,《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第44卷第7期,第48-54頁。
[5]李喜來:《陜西體育旅游的現狀與發展機遇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第27卷第9期,第1191-1192頁。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