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思政課合作學習指導策略探究
作者:張乃權
發布時間:2020-04-22 13:37: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合作和分享中拓展自己的經驗,在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增強道德學習能力。中小學思政課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其在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及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中,比其他學科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更新觀念,準確把握合作學習的本質
合作學習是當代國際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潮流和新思維,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的中學思品課教師所接受,但不容忽視的是,仍然有相當多的中學思品課教師并未真正認識和理解合作學習的本質。要在中學思品課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就要求思品課教師必須更新傳統的教育理念,準確把握合作學習的本質,明確合作學習的價值追求,即合作學習既是一種教學思想,也是一種具體的教學組織技術,更是一種精神和能力。它的價值追求體現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追求的是一種全方位的開放式學習,關鍵在于促進學生探索創新。
二、激發興趣,使合作變成學生的自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是教師主宰下的學生被動學習,學生不僅缺乏自主,更缺乏合作,學生對學習及教師所強求的學習方式興趣不濃,甚至厭惡,消極應付。在思品課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有合作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合作的必要性,讓學生感覺到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情有困難,需要同伴幫助、分工合作、共同參與,并體會到合作不僅是快樂的,而且是可以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
三、創新設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教學設計是一項極富創造性的工作。創新性是教學設計的最高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樹立“為學生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發展而設計”的觀念,要圍繞兩條互相交融的主線,即學生怎樣學——接受、對話、質疑、討論、合作、探究、發展,教師怎樣教——求疑、對話、點撥、釋疑、歸納,注意做到:三維目標有效整合,學生學情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整合,教法和媒體有機結合,教學評價實施科學。當前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和中學生特點,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因為這是合作學習的基本保障。要以實現高效課堂和生命課堂為目標,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動態生成、強化拓展為基本結構,建模而不唯模,有模而不模式化。
四、圍繞目標,科學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任務
合作學習是一種開放全新的學習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表面的熱鬧而進行一些淺層次的合作,教師必須科學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任務。一是要緊緊圍繞三維目標,依據目標要求準確判斷。二是要圍繞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因為教學重點難點往往依靠學生個人難以理解把握,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同伴共同努力才能解決。三是教師在課堂中組織、選擇、開展合作學習時要分析判斷解決任務中是否包含以下因素:互動、互助、協同、整合、辨析等。
五、指導參與,引領合作學習的正確方向
要確保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必須科學指導,參與其中,才能引領合作學習的正確方向。在指導參與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社交能力,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建好高效學習小組,讓其具有凝聚力。二是重點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包括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學會傾聽、積極實踐、動手動口動腦的習慣等。在指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其中,發現學生合作學習中的問題與困難,及時跟進指導、幫助解決。
六、重視評價,增強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能否用好評價機制和手段,是關系到合作學習成效高低的關鍵。學生開展課堂合作學習更需要科學有效的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評價手段時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評價的著眼點應是小組而不是個人。二是評價關注點要多元化。即評價不僅要關注小組,而且要關注個人成長,主要評價學生個人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三是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即在評價中可采取自評、互評、教師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四是評價內容要多元化。即要評價學生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的多方面的表現,目的是促進學生成長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龐光鎮中心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