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主要是以一個單元設計一個主題進行編排的,通過采用這種編排形式能夠將同主題的文章集中在一起,從而形成系統的知識構架,有助于學生更集中、更深入的學習。而“讀寫聯動”是新課程深化改革背景下提倡的新型教學方法,對增強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單元組的編排特點,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探索出了以“讀寫聯動”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策略,具體如下。

一、 緊扣主題,以讀代寫

對于主題鮮明、課文主題一致的單元教學適合采用“以讀代寫”的方式。以四年級上冊“美麗的大自然”這一單元為例,圍繞單元主題,讓學生大致瀏覽整個單元所包含的課文構架,層層感悟單元主題所蘊藏的知識,并根據單元主題進行拓展閱讀。具體操作如下:第一,單元導讀課。先引出單元主題,強化學生對主題的思考與理解,然后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提前預習課文,熟悉新鮮字詞,強化主題理解,達到熟讀課文的程度。第二,精講精練課。明確單元的重點課文,將其中的重點語句和段落羅列出來,講解文章所使用的表達方法,加強學生對單元主題的領悟。第三,讀寫訓練課。開展這種類型的課程能夠全面了解學生對各個單元內容的掌握情況,并靈活利用每個單元后面設置的小練筆、口語交際與習作訓練模塊,以便學生通過練習來深入了解風景名勝,找出描寫自然山川的古詩名句進行閱讀和抒寫,不僅檢驗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能提升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促使學生在讀寫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點。

二、 對比教學,讀寫相生

對比教學就是根據不同類型的文本內容進行對比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強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豐富語言積累,提升寫作能力。其中,所設計的教學流程是:初步了解文本內容—深入理解文本內涵—對比文本知識點—積累語言內容—提升寫作水平。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四組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將豐子愷的《白鵝》和葉·諾索夫《白公鵝》采用對比的形式展開教學。首先,為學生講解《白鵝》,從白鵝的特點著手,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語言表達方法。然后,再指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整體段落結構、語言描寫方法和風格。通過采用對比的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不同體裁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更直觀具體地理解表現方法對文章的作用,從而形成系統的語文技巧。然后,再將本單元老舍先生的《貓》和《母雞》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通過閱讀同一個作家的不同作品,在同樣的表現手法下感悟不同的語言魅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最后,篩選出本單元的核心語句和詞匯,通過遣詞造句、模擬寫作等方式,幫助學生將閱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技巧和詞匯運用到實踐中,鞏固學生知識構架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 以讀帶感,以寫悟文

所謂的以讀帶感,以寫悟文主要是指在課文之中尋找合適的段落,讓學生帶著感情誦讀,初步感知課文,然后再通過書寫練習,加深對文章內涵和情感的領悟,從而產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流程為:整體感知課文——精讀課文,品味語言——練筆悟文。在學習“我國的世界遺產”時,其要求寫作的主要內容是導游詞,有一位老師在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改寫導游詞。首先,第一步要求學生探討導游詞的內容,向學生傳授導游詞的寫作方法。老師讓學生根據《頤和園》編寫導游詞,并讓學生對比與原文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通過討論發現,相同之處就是表達有序;不同之處就是導游詞中穿插了游客和導游之間的互動,主要涉及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內容。第二步將導游詞展示出來,并任意選出“西湖十景”中的一景來編寫導游詞。第三步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努力爭當小導游,以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模擬,讓他們領悟到創作導游詞的技巧。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準確把握讀與寫之間的關系,更好地將理解與運用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更好地實現以讀促寫的目的。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