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作者:趙明霞
發布時間:2020-04-22 13:39: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生物學所有知識都來自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許多實驗的開展都是圍繞大自然進行的。其中探究性實驗最為重要,它是提高學生自主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是導致生物教學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近而自主探索相應的生物知識。
一、利用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能力是培養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同樣也是讓學生在實驗教學中自主展開探究的必要手段。動手能力的培養一般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只有讓學生學會質疑,他才會一探究竟,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學會質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探索的欲望。如切開的蘋果放置一段時間后表面果肉的顏色會改變,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現象,有很多學生產生過疑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就能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的來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為學生創設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其次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次要引導學生質疑,最后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二、把握動手操作的過程
實踐證明,學生對已知現象的實驗投入往往低于自主探究實驗。因此,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為基礎,讓學生全程參與實驗。
1.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既然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的全程就應該由學生來進行,但在自主探究實驗過程中,有的學生信心不足,不敢動手進行相應的操作,這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例如在講授“真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霉菌培養,讓學生體驗培養霉菌的過程。其實,培養霉菌的過程并不困難,但卻能讓學生了解自己動手的意義,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2.充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初中學生年齡較小,思維跳躍性極強,對未知事物十分好奇,許多學生進入實驗室后對實驗進程充滿了好奇心。教師面對這種情況時絕不能一味地斥責學生,而應充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正確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展開實驗教學。例如,在講授“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時,會運用到顯微鏡等器械,學生對于這些設備十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前必須對學生耐心說明,讓學生了解實驗器材的使用流程,提高學生的實驗意識,保證學生不會浪費實驗材料,在說明過程中教師語氣應該平緩,只有這樣才不會傷害到學生,還能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
3.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
在開展實驗教學前,教師必須做足準備,可以讓學生先了解一下實驗,無論是看教材還是上網查閱資料均可,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實驗操作步驟及器材有一定的認識,在后續教學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學生明確實驗相關步驟后,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進行相應的實驗設計。總的來說,課前準備非常重要,無論是教師或學生都應該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在后續實驗中的動手能力。
三、多種形式進行動手能力培養
1.利用觀察實驗讓學生了解工具的使用情況
觀察實驗是初中生物實驗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常會用到各種實驗工具和器材。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這一實驗中,會涉及顯微鏡、鑷子等工具的使用。如此一來,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前,就應該讓學生對工具的使用有明確的認識。
2.利用簡單的探究實驗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會出現大量簡單的探究性實驗,這些實驗對學生而言非常有意義。例如,“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實驗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實驗,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對照實驗、控制變量”的概念,教師在實驗進行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指導,激發他們的探究欲,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成長。
作者單位 甘肅省秦安縣橋南初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