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注重教學與實驗相結合,物理實驗方法主要有觀察法、比較法、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及轉換法等。在實驗過程中,如果教師采取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開展實踐教學,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也會得到切實提升,為他們學好初中物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獲取知識養分

物理實驗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進一步夯實學生的物理知識基礎。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實驗教學的主體,一改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驗證實驗效果。比如在進行水的沸點實驗時,教師可以選出幾名學生代表到講臺前,將事先準備好的實驗器具展示給他們,結合教材知識點,讓他們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對溫度計的刻度值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在實驗環節,通過水沸騰前和沸騰過程中氣泡上升時的兩種狀態,觀察溫度計在水沸騰前與沸騰時的刻度值變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在一旁輔助學生,并及時糾正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不正確操作手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這種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這樣他們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也就能夠更加穩固。

二、善于觀察比較,收集實驗信息

在很多物理實驗方法中,比較法能夠確定對象之間的不同點與共同點。比較法分為異中求同比較、同中求異比較、同異綜合比較三種類型。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物理知識與實驗項目科學合理地選擇實驗方法。此外,教師還應督促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并及時記錄這些物理現象,以此補充物理實驗內容。

比如,小孩子玩吹氣球時,將氣球吹大以后,用手捏住進氣口,然后放開手,氣球內的氣流就會噴涌而出,氣球受到反沖力就會做出滑翔運動,而氣球的運動路線卻是曲折多變的,用物理學理論解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氣球厚薄不均勻,張力不均勻,放氣時收縮不均勻就會擺動,導致氣球的運動方向就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再比如,我們平時在商場看到的吊扇,它正常工作時受到的拉力比靜止時受到的拉力要小得多,吊扇轉速越大,拉力減小越多,這是因為吊扇在轉動時,空氣對吊扇葉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轉速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為物理實驗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靈感,極大地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三、師生角色互換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

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往往是教師做,學生看,教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下面抄,極大地弱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發散思維與創造思維的發揮。而在實驗教學中進行師生角色互換,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各個小組成員分別進行實驗操作,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選出操作規范、表現優秀的學生,并讓其將正確的實驗方法再演示一遍,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實驗過程的印象,又為學生學好物理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如,利用天平及量筒測量一塊不規則物體的密度時,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先測量物體的質量,再測量物體的體積呢?各個小組成員按照設計好的實驗計劃進行操作,并將實驗步驟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利用密度公式計算出該物體的密度。另外,教師應對各小組得出的實驗數據進行綜合比對,讓其他小組成員對這些數據進行集中討論,教師也可以參與學生的互動,揭示問題的答案。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之間就會形成比較,對于一些物理基礎差的學生來說,不僅能夠增強他們學好物理的自信心,還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此外,教師雖然只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但卻讓學生感到格外親切,無形中增進了師生間的友誼與情感。

學好物理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而且對其他學科成績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物理知識多數都是通過實驗方法獲取真理的。因此,物理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課堂與學生的需要,適時轉換角色,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采取新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物理學科的博大精深,將物理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驗知識學習有機結合到一起,以此提高物理課程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成績。

作者單位 山東省膠州市初級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