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作者:李菊梅
發布時間:2020-04-21 11:20:3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目前,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的比重非常大,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擴大閱讀量無疑是積累素材的主要途徑。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素材積累,那么寫作時就會缺乏靈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問題,設計合適的寫作教學方案,提高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作文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無從下筆,腦袋里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不能滿足寫作的要求,沒有寫作靈感,往往為了完成任務,東拼西湊,整篇作文驢唇不對馬嘴,讓人不忍直視。且寫作模式過于死板,教師為學生整理了固定模板,學生隨便找幾個事件填寫進去,就組成了一篇作文,語言文字不鮮活,題目不新穎,也沒有自己的寫作風格,導致他們對寫作提不起興趣。再加上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在學校有更好的表現機會,會讓孩子參加課外寫作技巧培訓,學生雖然在最短時間內掌握了寫作技巧,可以寫出一篇大眾化的文章,但是作文過于技巧化,缺少了小學生應該有的特點。另外,小學生喜歡追求較為新奇的作文思路,但過于奇怪的文字會使作文脫離現實,不利于他們寫作水平的提升。
對于小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假如教師不及時進行引導,他們有可能在錯誤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對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很不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特點,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設計適合的課堂活動,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提高他們的作文寫作水平。
二、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1.結合實際生活提高寫作水平
學生的寫作素材和靈感來源于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師在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要指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素材,讓學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肢體感知,細心觀察、耐心感受,這樣比較容易寫出一篇豐富多彩的作文。因此,結合實際生活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對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篩選、積累。比如,周末爸爸媽媽帶孩子去動物園,讓他仔細觀察小動物,詳細記錄每個小動物的特點,將爸爸媽媽的語態變化和自己的情感變化認真記錄下來,為以后寫作文積累素材。教師可以根據動物園的特點引導學生,讓他們通過整理素材,拓展視野。
2.充分運用教材豐富寫作資源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適合學生學習的美文、美句,學生應該仔細記錄那些美文、美句,并根據教師上課所講的那些優美的語句、源遠流長的詩歌展開想象,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學習語文課本知識,還可以更多地積累作文素材。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分組大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尋找美句,尋找寫作的靈感。教師在講解課文后,要幫助學生通過朗讀記憶課文有效地掌握課本內容。這種方式可以調節日常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文章意思,利用教材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例如,在講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積累一些比較優美的句子,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既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3.利用課外閱讀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對學習語文和寫作尤為重要,如果學生只學習課本知識,那么他們的想象力就會受到制約,不利于開拓他們的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通過課外閱讀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此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指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書籍,并指導他們大量閱覽課外書籍以擴大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寫作素材。例如,學生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后,教師可以指引他們學習朱自清的另一篇文章《背影》,加深學生對作者的深入了解,從而實現課外拓展的目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情況寫一篇讀后感,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寫作。總而言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一定要積累大量的素材,并將自己的語言技巧和情感融入作文中,這樣才能寫出一遍比較優秀的作文。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改革創新自己的作文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革創新作文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積累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提升作文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德順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