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導學”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趙玉紅
發布時間:2020-04-21 11:30: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很難適應當前教育形勢,“學案導學”教學法的出現為初中化學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此,筆者結合自身實際教學經驗,談一談“學案導學”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合理提出目標
導學案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載體,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要根據導學案來進行,也就是說在“學案導學”教學法的應用中,導學案設計是順利開展教學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應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為學生制訂具體的學習目標,這樣一來,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還能夠為“學案導學”教學法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講授“溶液的酸堿性”時,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認真分析,并根據教學重點對學生提出了具體的自主學習目標。第一,知道物質分為堿性和酸性物質;第二,初步了解溶液的酸堿性,掌握利用酸性指示劑判斷溶液酸堿性的方法;第三,能夠從微觀粒子“H+”和“OH-”的角度認識溶液呈堿性或酸性的原因;第四,能夠辨別比較有代表性的強酸性物質和比較常見的弱酸性物質,了解強酸性物質的腐蝕性,以及一些堿性物質的去污能力;第五,了解強、弱酸性物質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及酸雨對環境的危害。通過導學案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本節課應該掌握的重點知識。可見,在應用“學案導學”教學法時,合理提出教學目標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基礎。
二、引導自主探究
采用“學案導學”教學法時,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就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此外,教師還應對學生自主探究過程進行適當點撥,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的自主探究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講授“制取氧氣”這一節中,讓學生進行“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自主性實驗。為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我并沒有過多干涉學生的實驗過程,而是讓他們自主設計實驗流程。在檢查氣密性時,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利用熱脹冷縮原理,但在安裝導管時有的學生將很長一部分導管伸入試管中,我提示學生:氧氣產生后會從哪里溢出?學生回答:試管口。這時他們立刻將導管抽出一部分,只伸入很短的一截。在接下來的實驗過程中,學生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小組高錳酸鉀粉末進入了導管,經過檢查發現試管口沒有塞入棉花;有的小組發生了試管炸裂的現象。我問學生加熱試管時,試管口朝哪個方向。學生說沒有注意試管口的方向,只是隨意擺放的。我又問高錳酸鉀在加熱過程中,除了產生氧氣外,還會產生什么。學生回答“水蒸氣”。我順勢提出水蒸氣在試管口遇冷會凝結,如果回流到試管當中就可能導致試管炸裂,學生這時就會明白試管口應該向下傾斜。這種邊做實驗邊解決問題的方式,使學生對實驗教學內容理解更加深入了。可見,在“學案導學”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學習。
三、課后拓展練習
新課標不但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而且十分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利用“學案導學”教學法進行初中化學教學時,教師講解完課堂教學內容后,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課后拓展練習。化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這樣一來,既能夠有效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又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
例如,“我們的水資源”這一節主要教學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了解水資源和生產生活的密切關系;第二,了解當前淡水資源短缺的現狀,以及水資源危機日益嚴重的原因;第三,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在講授完這些內容后,我為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外實踐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本地地表水的分布及污染情況,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具體原因,并以此為基礎對水污染的治理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通過這個任務,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運用充分結合了起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見,在“學案導學”教學法的運用中,利用恰當的方式進行拓展練習對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學案導學”是一種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應熟練掌握“學案導學”教學法在初中化學中的具體應用方式,不斷完善每一個教學環節,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第五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