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信息技術下高中語文課堂的互動性教學
作者:張國棟
發布時間:2020-04-20 11:37:4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高中語文課堂信息化教學中,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優化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授課策略,圖文視頻的直觀性、科學性能為學生指明學習的目標和實現途徑。
一、課堂教學中信息資源的使用條件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備課和設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展現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重難點內容;在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教師合理地引導、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與反饋、和諧課堂的構建都能凸顯我們追求高效課堂的內在要求。
1.任務驅動下的對信息資源使用原則
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篩選教師提供的信息時往往具有單調性。教師要按照學習任務的驅動性原則引導學生,可以劃定一定的范圍讓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瀏覽、篩選、匯總和辨析,特別是讓學生對類似的、系統性的信息要會比較、歸納和總結,最終形成高質量的師生問答。在小組探討時,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發表個人意見和建議,還應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2.應用信息技術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應該歸納和總結學生課文閱讀的特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地指導學生對課文的深度解讀和學習。我們對課堂教學效果的總結可以是一定時間內的年級、班級或個人的數據曲線分析、表圖分析,也可以是學習有效性與習慣培養的比較說明等。通過分析各類學情,教師就能夠有針對性地加強課堂管理,提高教學質量。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點撥學生的思路,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準確表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實現學習任務的途徑,以此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方法、手段,這些都可以為高效課堂建設提供有力的幫助,也能使教師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
二、互動教學中信息資源的使用方法
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學會調取、篩選、分析、歸類、總結、準確表達問題的過程。只要學生圍繞學習任務對信息資源中出現的圖文、數據等進行綜合性分析,就很容易在文本的發現性閱讀和鑒賞性評價中創新思維能力。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教學任務,教師通常要求學生通過預習了解文意、把握主旨,有效使用學習資源和數字化工具。在教師的點撥和指導下,學生對直觀、立體、充實的信息資源有了充分的認知。此外,除了文本本身具有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教師創設的獨特而生動的教學氛圍能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持久的印象,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關注程度,是我們在互動教學中應該持續關注的問題,一絲一毫都不能放松。
2.新教學資源的處理辦法
在個人或小組探究過程中,面對學生出現的新觀點和新見解形成的新的、鮮活的教學資源,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就要及時采取相同或類似的事例,在比較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學習水平。筆者認為,只要我們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本的思想和藝術特征,我們的互動教學才能體現出以生為本的特點,只要我們對所篩選的資源能夠優化利用,就能夠使其成為教學反饋和課后反思的重要素材,為高中語文教學積累豐富的經驗和提供改進的空間。當學生多元化的思維不斷出現并成為一種常態,我們在處理這些新的教學資源時,就能夠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更多的幫助,為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創新互動性語文教學的途徑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只有優化教學資源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當教師將教與學的互動性和換位思考的方式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時,任何信息技術都只是教學工具而已。因此,教師要避免學生過度依賴工具而放棄語文學習的目的性、人文性和價值追求。教師還要積極關注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閱讀能力、想象能力與應用能力。高中語文教學只有通過信息技術,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不斷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緯度和深度,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具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總之,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互動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衡量標準展現語文教學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在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選擇和優化教學資源,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甘肅省臨洮縣文峰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