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然而至,2020年老師和學生相約“正月16見”,第一次沒能達成心愿。“停課不停學”,國家教育部適時出臺相關政策,漢濱區教體局更是迅速調整方案,在以思想教育、藝術教育、活動教育為主的前題下,安排恰當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知識類課程。那么如何提高線上教學效果,確保達到傳統教學同等質量?這是每位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這次錄課及后續教學反饋,筆者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錄課教學,重在落實“學”

停課不停學,采取的是線上教學,線上教學把課堂從教室搬上屏幕,對所有教師來說都是全新的課題。教師們不得不放下熟悉的粉筆和教鞭,笨手笨腳地拿起麥克風,打開攝像頭,探索“互聯網+教育”這一新的教學形式。

說實話,雖不能像白衣戰士那樣親自上一線出力,但這次教學任務也與上一線同樣重要,因為這絕不僅僅是幾節課的事。龐大的學生隊伍如果不迅速穩定下來,學生背后一個個家庭就是焦躁的。中學階段的孩子處在叛逆期,隨著假期延長,家長和孩子整日相處,常常會陷入矛盾對峙中,這對于疫情控制和孩子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所以每一節課,一定要結合地域、學生學情、硬件條件等情況進行針對性、合理性設計,要讓學生動起來,且要有收獲。

二、錄課教學,操作核心是指導學

錄課教學,操作核心是指導學生的學。初中數學課程特點鮮明,知識的形成、數學經驗的積累一定要有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甚至張嘴口述的參與過程,否則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就成了事實性的知識記憶。錄課時要謹記不能直面學生的限制,重點突出讓學生動起來,不然上網課就真如看電影一樣,熱鬧過后收效甚微,這一塊要抓三點:

1.定方向,定思路,學技術。萬事開頭難,第一節課作為七年級學生初次學習幾何的起點課,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是面對全區師生的課,影響面大,課堂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甚至每一個發音,大家都會密切關注。如何趁這個機會,把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介紹給大家,這是首先要思考的。數學組定位這次錄制的課“既要引領老師,調動學生,同時還要結合當前抗疫形勢把思想教育融入其中,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方向、思路有了,最大的困難就是錄制技術關。拿筆者來說,錄課經驗是勉強能錄幾分鐘的微課。這時選擇自己熟悉的程序最好,“EV”錄播比較簡單,就算電腦技術“菜鳥”也易操作。

2.分課型妙設計。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置,概念課設置自學提綱,定理性質課設置探究提綱,習題復習課選擇典型題綜合設置。每類問題設置要做到起點低,目標清,攻基礎,磨重點,破難點,層層遞進。

3.把學生裝心中。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錄制過程中,要做到眼中、心中有學生,用簡潔明了、富有感情的話語方式指導啟迪學生去思考,去閱讀PPT上呈現的課本內容。

如在準備“相交線和平行線”第一課時,先按照平時上課的方式把課件做好,錄課前還把所有要說的話都寫在備課本上。筆者信心滿滿想一遍成型應當沒有問題,可才錄了不到兩分鐘就發現了第一個問題——因為提前準備的關于這次疫情的一段話,又插入了數學家羅素對《幾何原本》的贊美,顯得前面序曲過長,只好停下來一直修改到簡潔、完美。第二個問題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以后是展示環節,學生或口答,或板演,學生的思維能在課堂中很好地呈現,老師也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講。現在沒有互動,老師要不斷思考琢磨,回顧以往的經驗,學生會在哪兒思維卡頓,會在哪兒出現不完備或不準確的理解。教師要把能想到的都設計成問題,在錄課時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在每一個環節明確發布行動指令,如“和老師一起畫圖,和老師一起標角號,和老師一起觀察,和老師一起動嘴說……”等。每一個問題的出現要給學生留足時間思考,動手參與,充分發揮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作用。

三、錄課教學,操作關鍵是激發學

停課不停學,是教師遠程遙控下的學生學習,學生的主動性起決定作用。因此錄課教學操作關鍵是激發學生的學。這一點決定每一節課教學的成敗。學生有學習責任感、學習興趣濃,才能主動參與學習。激發學一般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1.營造課堂現場感,提升師生和諧度。線上教學是課堂藝術的再現與提高。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現場感,營造師生融合感,筆者制作課件時,除了統一使用區教研室規定的片頭外,不同內容特意挑選不同的個人照片放在PPT第二頁,讓學生線上上課如同在教室一樣,看到老師的微笑,感受到教師的鼓勵。結合日常提煉的教學主張“詩境數學”,融入“還教于學”的教學理念,課堂每一環節呈現詩意空間、詩境設置、詩數思維,或借用名人名言、數學文化故事,或直接撰寫一首本節課數學概念小詩,讓枯燥的數學形象起來、生動起來,讓學生在一開課時就感悟到數學美、語境美,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家、愛國、堅韌、勇敢、有責任、敢擔當的品質。如上“命題,定理,證明”時寫《命題》小詩:“是或者不是,可以 / 或者不可以 /如果你拿出已知寶藏 / 我就還給你美妙結論。”小詩和老師的照片放在一頁,給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美好的學習氛圍。

2.規范引領,讓學生有型可模仿,有法可依賴,體驗成功的喜悅。例題教學是數學學習的重中之重,因為這正是數學規范、嚴謹的體現,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核心大法,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在黑板上規范板書。作為網課更應結合學生已有學習經驗,把例題在PPT上呈現后,先給學生適當時間整體閱讀思考,老師再用鼠標指針指著題引導學生畫出題目中的關鍵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并留時間讓學生思考,最后在PPT上規范完整、逐步逐層呈現解題過程,讓學生隨老師的思維一起完整再走一遍。這種類似于語文閱讀教學的總分總式例題教學模式,在后面的反饋中效果很不錯。

3.多形式、多方法解決學生學習困難,帶學生“玩”數學。線上教學,學生手上沒有紙質課本,電子課本使用也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發動家人和工作坊老師每節課拍重點知識及作業題插在課件中,從拍照到掃描,越來越清晰,越來越人性化。不但解決了學生作業問題,還讓學生欣賞到攝影之美,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為他們愛的付出。

在一些動手操作的課程中,筆者利用拍視頻的方式帶學生動手“玩”數學。如讓學生體驗[2]的大小時,老師提前錄視頻,視頻中動手剪拼正方形,給學生示范數學是玩出來的,讓學生明白數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是數學家動手畫一畫、量一量、做一做、證一證反復試驗出來的。這樣的視頻可以提前錄好,在制作時合并插入,對老師來說省事,對學生來說學習也直觀起來。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華中)基地王珠珠說:“由任課老師在線直播與學生交互的方式,雖然縮小了學生規模,提高了互動的可能性,但教學和技術的雙重壓力,使多數教師難以應對自如,影響了教學效果。”筆者經過體驗總結認為錄課教學相比直播來說老師所要承受的風險明顯降低。對于一般老師來說,提前準備好錄播課,比手忙腳亂的直播更多了一點從容。歸納起來,錄課與直播相比的優勢有以下幾條。

教師方優點:

1.提前錄制課可以讓每個環節做到更完美。因為是錄制,有修改的時間和機會,老師可以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真正打造高效課堂。

2. 實現媒體教學和課堂教學更合理的融合,選擇更靈動的方式讓抽象的數學直觀、形象起來。比如老師提前錄好實驗、剪拼操作、繪圖演示等小視頻,上課時學生可隨著演示一起進行操作,老師在課堂上可用更多時間去關注學生的學情,給以后的分層教學帶來很多啟示。

3. 錄課促進老師新教育技術的學習與掌握。未來教育絕對不是單一化、程序化的,作為教師,新媒體、新教育技術、STEM教學等教學方式的掌握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學生方優點:

1. 直觀、生動、目標明確、形式多樣化的錄課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2.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可以重復放,多次揣摩,直到掌握。有個孩子曾在第一課后興奮地告訴我:“老師,你錄的課我聽了兩遍,不會的都明白了。”

3. 引導培養學生正確使用電子設備,學生感受到課還可以這樣上,有效促進網絡教育資源的發掘應用。作為小城區,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可能是第一次真正感覺到網絡原來可以用來學習,課也可以這樣上,給學生一個網絡學習的正確引領。

實踐檢驗證明,錄課正成為“停課不停學”最豐滿的羽翼,讓線上教學更有科學性、層次性。誠如一個老師發來的信息:“這次七年級錄播課,因為學生層次差距很大,但又要服務每一個學生,所以老師在設計課的時候很用心,重基礎,準確把握了教學出發點和歸宿點。特別是命題教學時,整節課低起點,重基礎,教學思路、層次、脈絡清晰,結構嚴謹,時間分配很合理,知識引入時舉例活潑形象、易理解,切入口準確,學生有興趣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易掌握。我家女兒聽課中和你一起動手,練習和筆記本寫得滿滿的……”發消息的是一個省級教學能手,她在陪女兒學習時,以家長和老師雙重身份對這些課作了總結,其實也是對錄播課教學的一種肯定。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