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非典疫情雖然已經過去17年了,但非典疫情對人民生命及健康造成的傷害,對每一個經歷過非典的人而言,猶如發生在昨日般清晰地留存在記憶中。短短的17年后,肺炎疫情又一次在華夏大地暴發。17年時間,發生2次重大疫情,由此可見,“疫情”并非小概率事件。當疫情發生時該如何應對,如何建立預防疫情的長效機制,是各行各業及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一、面對疫情,教育的立場

在所有企事業單位中,學校屬于人員密度較高的單位之一。特別是部分大班額現象尚未化解的縣城中小學,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每名學生背后都有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每個家庭及家族都有若干人口。疫情一旦在學校發生,其危害是巨大的。

肺炎疫情爆發后,為了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31個省份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實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各種補救式防控舉措相繼出臺。面對疫情,教育的立場是在黨中央及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防止疫情向學校擴散、守護師生安康、維護校園穩定。正如陳寶生部長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教育系統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所強調的,要將疫情防控當成一項政治任務,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守住校園這片凈土,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面對疫情,防控疫情在校園蔓延,在黨中央及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眾志成城打贏疫情阻擊戰,是教育最堅定的政治立場。在防控期間內,不提前開學、不聚集、不組織任何形式的集體活動,做好校園內公共設施的保潔與消毒,做好防控疫情的科普宣傳,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工作,加強衛生與健康教育,加強家校合作,指導好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二、面對疫情,教育的應對

對教育而言,當疫情發生時如何應對,對打贏這場全民戰爭意義重大。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教育部及時發布通知,延遲開學、停課不停學成為所有學校的共同應急舉措之一。但是,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還需在疫情防控上做更多思考。

1.以“疫情防控”為契機,加強生命教育

此次肺炎疫情,不僅讓許多人被感染,甚至奪去了部分人的生命。媒體上,每天關于被確診及逝者人數的通報,讓人深感痛心。親歷自己的至親、熟悉的鄰居或朋友被病毒感染甚至死亡,很多人都會感慨生命的可貴,并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學校應以“疫情防控”為契機,通過互聯網,以專題講座、微課、空中課堂、在線主題班會、對防疫阻擊戰先進事跡的討論、主題閱讀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通過生命教育,讓學生正確理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養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及生活方式,敬畏生命、敬重使命、綻放自己的生命價值。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好自我生命與環境的關系、與物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學會生存。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珍惜每一次生命活動,活出精彩的自我,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2.引導學生以健康的情緒狀態應對疫情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神州大地由幸福安康的生活狀態,到封城、封路、宅家、出門戴口罩、延遲開學的全民戰爭,生活狀態的急劇變化,僅僅是一瞬間的切換。既定的學習生活秩序被打亂,種種錯綜復雜的情緒,讓很多人的內心亂了節奏。由于情緒狀態不佳,有些人利用互聯網發泄負面情緒,有些人在消極的情緒狀態下,生活與學習陷入無序。在疫情面前,要引導學生在做好自我隔離及自我防護的基礎上,保持健康的情緒狀態。一是讓學生穩定情緒,以短視頻、微課等形式讓學生了解疫情的性質和流行情況,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疫情,不信謠、不傳謠、不轉發沒有科學依據的網文,指導學生科學防控;二是加強家校合作,在居家隔離期間,提高親子互動質量;三是以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安排好學生的生活,不照搬學校課程表,讓學生有全新的體驗;四是引導學生學會獨處、學會反思。

3.用“活教材”安排好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為了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教育部做出延遲開學、停課不停學的部署,但部分學校卻沒有正確理解停課不停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將“學”單一理解成照搬學校課表,一天不少于8小時地上網課,教師們一哄而上當主播,學生們整天面對著手機和電腦,直呼眼睛受不了。停課不停學錯誤的打開方式,極大加重了教師、學生及家長的負擔,引發社會輿論的非議。在“疫情防控”階段,安排好學生的學習生活,上網課學習課本知識只是其中一部分。為了讓學生順利度過“疫情防控”這一特殊時期,應打破教育圍墻,用好社會活教材,做好“無時不教育,無處不教育,無事不教育,無物不教育”的功課。

4.全方位監護好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子女

在疫情防控時期,有一大批白衣戰士,公安、城管、環衛、后勤保障及政府工作人員要奮戰在抗疫一線。為了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地投入抗疫,學校有責任全方位監護好他們子女的生活與學習。在生活上,安排相關教師對這部分學生進行照料,讓他們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在學習上,對這部分學生開設量體裁衣的個人課程,讓他們學到適合他們個人稟賦的課程;在情感上,以班集體及社團為載體,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大家庭的溫暖。對于在抗疫一線獻出生命的英雄的子女,學校在做好全方位監護及關愛的同時,還要會同相關部門,解決好英雄的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5.防控“身體疫情”的同時,防控好“心理疫情”

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防控疫情進一步蔓延的關鍵時期,有些人每天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關注疫情發展狀況上。總是疑心病毒就潛伏在自己的身邊,由于過度緊張,極易導致身體出現咳嗽、胸悶等與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似的癥狀,但這些癥狀并非是身體疾病,而是心理疾病。無論疫情發生在寒暑假還是學期中途,在居家隔離或學校封閉式管理時期內,既要做好隔離,防控學生“身體疫情”的發生,同時也要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用學生聽得懂的語言告訴學生發生了什么,防止“心理疫情”的發生。在“心理疫情”防控過程中,引導學生多閱讀與疫情防控相關的科普知識,在做好自我防控的基礎上,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讓生活充實起來,心情自然就敞亮了。

6.不在“疫情防控”這個頭等大事上蹭熱點

在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還處在被確診病例上升期,在疫情防控拐點尚未到來之時,某縣級名師工作室就急匆匆地牽頭開展面向全縣中小學生的“防疫小標兵”評比活動,僅僅根據學生提交的手抄報、圖片、視頻、短片等,就評出了防疫小標兵。此事經媒體發酵后,被眾多網友吐槽為蹭熱點。在疫情防控階段,讓學生盡量不外出,在居家防護階段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讓學生身心健康地度過肺炎疫情傳播期,就是對疫情防疫工作的最大貢獻。而以讓學生做手抄報、拍照、做視頻、做短片的形式參評防疫小標兵,不僅對抗疫工作意義不大,而且還增加了學生及家長的負擔。在學生外出拍視頻及短片的過程中,還增加了被感染的機會。在疫情防控階段,任何活動的舉行都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在疫情防控這件頭等大事上蹭熱點、瞎折騰。

7.謹防“疫情過后,一切照舊”

重視疫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預防性疫情防控,疫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疫情過后,不總結、不反思,生活一切照舊。學校要補上“疫情防控”這一教育短板,將“疫情防控”納入衛生與健康教育范疇,建立健全“疫情防控”長效機制。學校需認真做好以下工作:(1)高度重視學校的環境衛生,不僅要做到干凈整潔,還要定期對公共設施進行消毒;(2)嚴把學校食堂食品安全關,學生就餐時,不僅要采用分餐制,每位學生都要有自己專用的餐具;(3)加強對學生個人衛生的管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4)加強對學生健康狀況的觀察,發現病例立即與家長聯系,及時就醫;(5)堅持每天為學生量體溫,不僅要讓發熱學生及時就醫,還要做好與發熱學生密切接觸同學的健康觀察工作;(6)加強與衛生防疫部門的合作,聘請專業人士定期以講座、專題片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疫情防控”教育;(7)與高校及研究院所合作,加強對其他國家及地區發生疫情的研究,為防控疫情在我國的傳播做出準備;(8)高度重視學生的戶外運動和體育鍛煉,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增強抵御病毒感染的能力。

2020年,不僅是我們國家及民族的大考之年,也是對教育的心力、智慧和韌勁的大考之年。面對疫情,教育的立場與應對,對打贏這場全民戰爭意義重大。正確認識疫情、科學防控疫情、守護師生的健康,是教育的責任與使命。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經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