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師范,是我的夢想;站上講臺,是我的最愛;成為名師,是我一直矢志不渝的追求……

記憶中,最愛玩的游戲便是“當孩子王”。領著三四個比我小的孩子,用堅硬的小土塊在破舊的水泥墻上亂寫亂畫,還煞有介事地教他們兒歌,也曾一次次模仿著老師的樣子,一字一頓教他們讀拼音,一筆一畫寫生字,而自己往往也是現學現賣.上小學時最羨慕鳳師實習生來給我們上課,他們一來,我和小伙伴們便放學不愿回家,守在他們的房間門口求他們教歌曲和他們玩;同班同學也以邀請到新老師給我們上課為榮,這往往讓整個學校僅有的一兩個實習教師忙得腳底朝天。那些日子總盼望著白天能長些,時間能過得慢些,實習老師能多待些日子。而我們幾個“調皮鬼”則成了實習老師的“跟屁蟲”,每每實習老師離開的時候,我們會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恨不得跟著他們走。

1997年暑假是多么的漫長,焦急地等待著鳳師的錄取通知書。好多次跑去咨詢比我高一級的學哥啥時開學,該準備些啥,不厭其煩地打聽著鳳師的學習生活……憧憬著美好的求學之旅。記憶猶新的是9月17日那天正下著大雨,一大早就著急地催著父親送我上學,終于踩著泥濘的路面趕到了我心中的殿堂。徜徉在這被譽為“西府教師”的搖籃的文化積淀渾厚的校園里,心里別提有多自豪了。三年里,我們早讀、午寫、晚講,校園的葡萄架下留下了我們苦練粉筆字的身影,操場的草坪上印下了我們馳騁籃球、足球場的雄姿……

2000年我帶著“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喜悅,走進了鳳翔縣橫水鎮的一所鄉村小學。年長的竇老師推開銹跡斑斑的鐵校門領我參觀校園:雜草叢生的院子里稀稀拉拉散落著八個土教室,緊挨著破落的圍墻旁不很整齊地趴著兩排教工宿舍,青一色的土墻里漏出為數不多的陳舊的青磚,綠化帶里蒼蠅、蚊子嗡嗡一片……抬腳走進離我最近的掛著六年級門牌標志的教室,推開破舊的掉了漆的教室門,抬眼望去,簡陋的教室里一張張破破爛爛的課桌椅七零八落,好像隨時都可能倒塌,腳上穿著為剛上班而精心準備的高跟鞋小心翼翼行走在凹凸不平的磚鋪地面上,生怕一不留神會跌個跟頭;來到宿舍,一桌一凳,外加木凳上架著一個退了色的塑料盆,不足1米的木板床,坐在上面咯吱咯吱作響;走過狹窄的只容得下兩個人的女教工廁所,設施簡陋至極,無非比外圍多了一堵略高出人頭的遮羞墻而已……在校園里轉了一圈,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青春的歲月只有靜好,只有向上。日子從指縫間一天天溜過,懷揣夢想的我熱血沸騰,精心在這片貧瘠的土壤中播種希望,揮散汗水。一節節體育課,我與孩子們一起在窄小、凹凸不平、到處是坑洼的校外操場上跑跳歡笑,上完一節體育課我們往往手是黑乎乎的,臉上臟兮兮的。日子在簡單的兩點一線間穿梭,數學老師、英語老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輾轉于多個角色的互換中,我與孩子們一起鉆研奧數題,一起學唱《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課堂上一起遨游ABC的海洋,課后一起采野花、打乒乓球;曾與同事們一起早起跑步,飯后蹲在乒乓球臺前胡吹海侃,也曾無數次與同事們在深夜去網吧抓偷溜上網的厭學之徒;也曾面對累教不改的學困生而想過放棄,也因勞心傷神付出卻收獲甚微而暗自傷心。但每當我看到家長跟我交談孩子變化時流露的欣喜,課堂上孩子們的目光一直跟隨我走動的企盼,孩子中考榜上有名時臉上洋溢的笑容……我覺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2017年秋,滿懷欣喜轉崗迎接新的挑戰。中途受命“一年級數學,一年級體育和二年級美術”,跳躍性極大的跨學科+跨學段。代課老師簡單地給我交代了教學進度,我急匆匆地走進了教室。還好教學任務比較形象——七巧板。面對一雙雙好奇而渴求知識的目光,我大腦飛速旋轉,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出洪荒之力應對孩子們一個又一個的“下馬威”。面對連10以內的加減法也要掰手指算而且還不一定算對的孩子;看著上課連1分鐘都坐不穩,時刻像孫猴子一樣上躥下跳的“小淘氣”們;流連于你一轉身他們就嘰嘰喳喳個不停,你剛一張口他就打小報告——“老師,他偷了我的橡皮,老師,他打我……”。好漫長的40分鐘啊!我不停地組織教學,像偵察兵一樣關注著每一個“小鬼”的一舉一動,身心疲憊卻又充滿了挑戰。對于一個已在中學輾轉十六年的中年教師來說,這的確是對我教學實力的真切考驗啊!

忽然想起臺灣作家張文亮寫的一首散文詩《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么一點點。我又急又氣,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流著汗、喘著氣,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對蝸牛又拉又扯又踢,蝸牛受了傷,爬得越發慢了……”我明白了,此刻的我就是在牽著蝸牛爬行,不是一只,而是一只只。原來他們膽小、怕羞,對我們美麗的校園充滿好奇而又蠢蠢欲動,但缺少應有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管不住自己的言行。我必須要用更多的愛心和耐心來呵護他們,要像母親一樣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走進他們的內心,多和他們親近,讓他們感受到我時刻關注著他們。隨后的課間活動,我嘗試著與孩子們一起游戲,俯下身子與他們交流。漸漸的我與缺少父母關愛,膽小害羞,思維老比別的孩子慢半拍的董××成了好朋友,課間她會悄悄拉拉我的衣角告訴我她的小秘密;我陪著坐不住的戴×××一起完成作業;我與聰明好學的葛×××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就這樣我與孩子們擁有了共同的語言密碼,我成了名副其實的“孩子王”。相處的時間久了,我竟然習慣了孩子們的“慢”。

當然欣喜的同時也伴隨著小小的困惑。有時孩子們會一次又一次地挑戰我的忍耐極限。上課左顧右盼,思想走神,作業龍飛鳳舞,一塌糊涂,一次次地警告,一次次地“威逼利誘”還達不到我的要求和標準,我會急躁,也會失去耐性,還有時會向孩子們抱怨:“這么簡單,怎么還是不會?”也會因孩子們的一個小小的錯誤而大聲呵斥他們。可每每當怒火上頭時我就寬慰自己,他們都還只是孩子,也許他們已經盡力了。彎下腰,耐下心來,放慢節奏,輕輕地說一句:“孩子,再試一次,好樣的,加油!老師相信你能做到。”摸摸孩子的頭,握握孩子的手,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美的話語,一個不經意間的小動作曾使多少個游離于課堂之外的心兒“回歸”我們的殿堂。我明白了,只有用適合他們的方式,放慢進度,才能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燃點”,快樂成長。

教書育人,教師的任務不僅在教,更在育。教的是知識和能力,育的是品質與靈魂。我深知,我不能給孩子們一個未來,只能給他們開啟未來的鑰匙——用心讀書、精益求精的習慣,積極進取的狀態,求新求異的思維,團結協作的精神,我只想以己之行給他們示范,我希望他們能珍惜光陰,把握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不知不覺又一年過去了,我從事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也已近二十載。回想走過的歲月,有憧憬、也有努力,有堅持、也有彷徨,有信心、更愿堅守。一路走來,教師——永遠是我無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