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從思政教育隊伍建設入手
作者:黃兆全
發布時間:2020-04-01 16:06: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建設政治覺悟高、理想信念堅定、師德素養優良、專業能力強的思政教育隊伍,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師資保障。做好中小學思政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需要從加強思政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全科育人的思政教育意識、建設以思政教育為統領的德育隊伍等方面入手,著力營造全學科教學與德育工作齊頭并進、齊抓共育的“生態”思政教育環境,使中小學各學科教師和德育工作者都成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軍”。
多措并舉 建設思政課專業教師隊伍
講好中小學思政課,引導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雖然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都重視思政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但在其隊伍建設的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加強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部分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專業能力不能很好適應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影響了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教育效能;少數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思政課因教師配備不足,特別是部分鄉鎮小學缺乏專業的思政課教師,既影響了思政課的教育質量,也影響了課程的正常開設。消除這些不利因素,建設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思政專業課教師隊伍建設,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教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和學校多層面采取措施,多方面協調配合、共同努力。
一是要加大政策引領和支持力度。政策支持是加快中小學思政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進程,提升建設效率的重要保證。政府應根據《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組織相關部門深入學校和課堂,開展“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情況調研”專項活動,在全面了解學校思政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和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統籌考慮和制定加強中小學思政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規劃,用政策激勵政治覺悟高、思想素質優、理論水平高和專業能力強的優秀畢業生到中小學擔任思政課教師,特別是要選拔優秀青年和激勵在崗優秀教師到農村及偏遠學校任教,從編制和待遇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門應結合各學校思政課專業教師隊伍現狀和課程開設等情況,依據有關文件精神和政府的整體安排要求,做好規劃安排和各方面的協調工作,為學校配備滿足課程開設需要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指導教研機構和教師培訓機構制定相應的支持計劃,采取有力的引領和保障措施,抓好區域內各學校思政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和課程教學的督導落實工作。
二是要加強教科研引領和培訓措施。教科研機構應根據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教學要求,結合各個學段思政課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教師專業水平要求,制定驅動不同學段教師研究教材、研究課標、研究提升教學效能的策略和措施的引領性課題,組織和指導承擔不同層次教學任務的思政課教師,在基于崗位實踐的課題研究和研修中,深化對新時代思政課教學目標的理解,內化對新時代教育思想的認識,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措施。教師培訓機構應根據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精神,在科學規劃、設計和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做實做好中小學思政課教師的教育理論和思想、課程標準和教材、教學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訓工作,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實踐,在研修中創新實踐,在培訓中優化觀念、吸納和借鑒經驗,促其不斷提升教學實踐能力。
三是要加強制度引領和督導與激勵。學校不僅是組織上好思政課的責任單位,更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主體,應依據相關文件精神和上級部門的指導意見及要求,立足于本校思政課教師現狀和教學實際,制定加強思政課教學工作的實施方案,完善和優化引領制度與督導措施,引領和督導思政課教師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深入學習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思想;通過組建由政治過硬、專業拔尖、理想信念堅定的優秀教師負責的學校思政課專業教師團隊,成立引領和驅動力強勁的思政課教研組,構建以共同學習、共同研討、資源和智慧共享為平臺的互助研修共同體,引領和帶動學校思政課教師,在基于崗位實踐的研修中,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學的理論功底和專業素養;通過建立思政課教師政治學習制度,教育和引導其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增強其職業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通過建立調動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的激勵機制,激勵和引領教師創造性地上好思政課。
方向引領 強化全科育人的思政教育意識
各學科教師是學校思政教育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學科知識、技能與思想政治教育為一體的學科教學是學校實施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引領廣大教師認真踐行全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在傳承文明、傳授知識、傳播真理的同時,擔負起傳播思想和塑造靈魂、塑造新人的歷史使命,發揮好全學科育人功能,需要從“三個方面”來強化全體教師“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意識。
一是要加強方向引領。各學科教師既是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組織者和引領者,也是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的培育者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學校應通過政治理論與學科教學業務學習相結合的研修引領機制,引導各學科教師在認真研修學科業務的同時,加強政治理論和新時代的教育思想的學習,使其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意識,以立徳樹人為己任,自覺肩負起“教書育人”的教育使命,把學科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用學科知識教學承載思政教育,用思政教育促進學科教學。
二是要加強能力培養。在學科教學實踐中,雖然大多數教師都能把學科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但也有少部分教師或因缺少專門的培訓,或因自身不重視政治理論研修而顯得“融合力”不強。需要通過專門的教育和培訓,引導教師加強政治理論和新時代教育思想的學習,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自覺培育和發展學科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力,努力提升教書和育人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是要用制度來規范。強化各學科教師思政教育意識,需要通過明確具體的教學要求,引領學科教師把思政教育作為學科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把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內容作為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承載知識學習的素材組織,引領學生探究的問題創設,驅動學生思維發展和能力生成的情境構建,以及引導學生鞏固練習的背景材料等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優化機制 建設以思政教育為統領的德育隊伍
中小學實行以班級、年級、團委(少隊部)和德育處為主線的學生管理運行體系,支持這個管理系統運行的骨干力量是學校班主任及年級、團委(少隊部)和德育處管理人員,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行為規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則是德育工作的主體任務。抓好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德育工作的思政教育職能,應從優化培養和激勵機制、搭建研究與培訓平臺等層面著力。
優化德育隊伍培養和激勵機制。既要堅持“注重師德,在實踐中培養,從優秀中選拔”的德育隊伍建設原則,從優秀教師中培養和選聘班主任,從優秀班主任中培養和選拔年級管理人員,從年級優秀管理者中培養和選拔德育管理干部,讓政治覺悟高、師德素養優、育人能力強、樂于奉獻、勇于創新、敢于擔當者承擔學校德育教育和德育管理工作;又要堅持“過程引領和獎勵激勵相結合”的德育隊伍發展原則,通過制度規范引領,崗位任務驅動,實踐過程歷練,過程督導與效果考核,經驗與成果推介,評優樹模,合理計算工作量,績效獎勵激勵等措施,引領和激勵各個層次及各個崗位的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實踐中創新德育措施、培育德育工作能力。
搭建德育隊伍研究與培訓平臺。就是要構建具有驅動功能和引領作用的校本研究工作機制,著力為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搭建融研究、學習、交流和培訓為一體的校本研究引領平臺,把提升實踐能力作為研究活動的主要任務,把優化管理措施、破解實踐中的疑難問題為研討活動的主要話題;通過研討各項教育活動的創新措施,交流管理經驗,探討解決實踐問題的思路、策略和方法等活動過程,不斷強化思政教育統領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識,使他們把思政教育與理想信念、道德修養、行為規范教育有機融合,讓德育教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