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學,教育“不掉線”——綏德縣師生抗“疫”小故事
作者:榆林市教育局
發(fā)布時間:2020-03-31 12:48:1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里,綏德縣的教學工作有序、有趣開展,以復習鞏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加強愛國、衛(wèi)生、情感、心理健康等教育,引導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雖然居家上學,但教育“不掉線”。
教師變主播 開啟云背詩模式
右手拿筆和試卷,左手舉手機,這不是在凹造型。2月1日,綏德縣中角鎮(zhèn)九年制學校的教師梁興正通過微信視頻和同學們進行線上互動,幫助同學們復習鞏固古詩。
梁興介紹說,小黑板上充滿童真的板書是他小侄子的“杰作”。梁興每天早上和讀三年級的小侄子一起完成兩首古詩默讀、默寫,糾正他個別字的筆畫書寫、讀音等不規(guī)范問題。因為疫情,寒假被延長,梁興擔心學生們在寒假中因為玩耍會將課本上學過的知識忘記,也想在班級群中進行每日古詩背誦。在班級群中征得家長們的同意后,每天早晨8:30,梁興準時在班級群中發(fā)布當日背誦的兩首古詩的題目,在家長的配合監(jiān)督下,同學們完成古詩默寫,發(fā)送默讀語音。梁興利用微信群視頻,通過線上講解小黑板的古詩,幫助同學們鞏固復習。隨后仔細傾聽和檢查每位同學們的默讀默寫情況,在微信群中進行線上反饋。
梁興說道:“通過古詩默寫,可以幫同學們回顧所學內(nèi)容,及時查漏補缺,古詩中出現(xiàn)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民俗更能加深同學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引導同學們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深厚的底蘊,培養(yǎng)他們從小熱愛民族和國家的情感。”
你問我來答 在線互動解疑惑
“把每一桶薯片的價格設為X元,套入你剛列出的式子中再試試,老師覺得你很快就能算出來了,加油!”2月4號下午6點,接到學生馬梓欣在微信上發(fā)來的數(shù)學題后,教師米雪急忙放下碗筷,抱來筆記本電腦,在餐桌上開始看習題,自己先列方程式在草稿紙上演算了一遍后,發(fā)語音給學生,及時回復解題思路。
米雪是綏德縣崔家灣中學的一名數(shù)學老師,身為一名90后年輕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要求嚴格,課后卻是同學們的大姐姐,經(jīng)常和他們一起聊天談心,深受同學們喜歡。寫寒假作業(yè)中遇到“攔路虎”,解不開難題的時候也是第一時間找她幫忙。“我?guī)У陌嘟衲晔橇昙墸媾R小升初考試,本來想開學帶著孩子們多做些復習題,但因為疫情延遲開學,只好在班群中提醒他們自己歸納整理學過的知識,搭配我發(fā)在群中的鞏固基礎(chǔ)的習題多加以練習。”
沒過一會兒,米雪的微信上出現(xiàn)了新的未讀消息,是馬梓欣發(fā)來的解題過程,仔細看后,答案正確,過程卻少了一個步驟,米雪及時給馬梓欣了肯定,同時提醒她做題要細心,順手拍了張自己剛整理謄寫好的規(guī)范解題過程發(fā)給了她,希望對她的復習有幫助。
愛心配水墨 加油鼓勁提士氣
2月6日,江德小學三年級一班的郝一璞起床很早,洗漱完畢后徑直走到自己的書桌前開始練習書法。媽媽有點好奇,喜歡睡懶覺的一璞今天怎么有點反常。詢問后得知,郝一璞昨晚在新聞聯(lián)播里看到全國各地救援隊奔赴武漢的場景后,被醫(yī)護人員的這種大無畏精神感動了,聯(lián)想到之前老師講過,形容一群人團結(jié)一心,努力戰(zhàn)勝困難的成語——眾志成城。郝一璞想通過自己的方式為武漢加油打氣,希望醫(yī)護人員可以平安歸來,早上8點,鋪開宣紙,蘸上墨汁鄭重其事地寫下“眾志成城”四個大字。
綏德縣師生在家中紛紛拿起手中的筆,以防控新型肺炎疫情為題材,揮毫潑墨,反復打磨,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創(chuàng)作出了鼓舞群眾、凝集人心、提振信心的書畫作品,奉獻給奮戰(zhàn)在疫情一線的全體工作人員,為全國人民抗擊疫情助力加油。
書香能致遠 跟著名著游世界
“秋天的白云,溫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秋風里忽閃忽閃地飄落。”曹文軒描寫秋景的句子被明德小學六年級二班的張恒銘記錄在自己的好詞好句本上。2月5日晚上10點,張恒銘臥室里還亮著燈,爸爸推門進來,發(fā)現(xiàn)他手捧《草房子》正讀得津津有味。在這個特殊的假期,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全家人旅游的計劃,張恒銘卻在家中開啟了自己的閱讀旅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然這個假期不能行萬里路,那就多讀一些書吧!張恒銘為自己制定了“假期書單”,他閱讀了大量書籍,《三國演義》《駱駝祥子》《老人與海》《稻草人》,每本書中的主人公都讓他內(nèi)心澎湃不已,更是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在足不出戶的日子里,他以書為友,用最靜心的閱讀,趕走生活中的小煩惱,充實心靈,熱愛生活,懂得生命的意義,更加珍惜美好生活。
居家勤鍛煉 健身瑜伽換著來
防疫期間,該縣各學校為師生安排居家鍛煉計劃,體育老師通過提前錄制視頻、制作圖片課件等多種形式,鼓勵同學們合理安排寒假時間,在家積極動起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提升自身免疫力,有效預防病毒感染。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常說:“鍛煉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堅持運動,這樣才能享有好的生活質(zhì)量。”2月9日下午4點,綏德縣第三小學六年級二班的雷田和姐姐一起跟著電視中的操課視頻跳起了健身操,踩著音樂節(jié)拍,踢腿,揮臂,在姐姐的帶領(lǐng)下,雷田的每一項動作都很到位。
自疫情暴發(fā)以來,長期宅家無法出門的雷田每天都會和姐姐一起選擇不同的運動,如跳健身操、做瑜伽、轉(zhuǎn)呼啦圈、做平板支撐等,完成每日45分鐘運動打卡。“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時讓她玩手機、平板的自由時間也少了些。”雷田的姐姐說道,“換種方式幫妹妹打發(fā)學習之余的閑暇時光,原來同樣可以讓她開懷大笑。”
德育不能落 生活處處皆學問
在延遲開學期間,該縣各學校安排學生進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提高自己在家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鼓勵學生在參與勞動中學會獨立克服生活中的小困難,體會父母平日的辛勞,學會感恩、孝順父母。
“媽媽,你說我的餃子為什么包不住餡呢?”2月8日是元宵節(jié),按照綏德本地元宵節(jié)傳統(tǒng),當天早晨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寓意團圓平安。明德小學四年級四班的張宇曼在向媽媽“求經(jīng)”。
早上10點,張宇曼和妹妹看到媽媽在包餃子,主動提出要幫忙,洗干凈手,擼起袖子,高高興興地加入到包餃子的隊伍里。媽媽先讓姐妹倆搟餃子皮,妹妹用小手壓好面劑子,姐姐旋轉(zhuǎn)小搟杖,沒一會就幫媽媽搟好了一堆餃子皮。接下來跟著媽媽學包餃子,看了一遍后,張宇曼就有模有樣地學著媽媽的手法開始創(chuàng)作,可是在她看來,已經(jīng)包好的這5個餃子每一個都不是她滿意的,不是餡太少就是封不住口,和媽媽包的對比一下,效果差遠了。見狀,媽媽耐心地放慢手法,讓她仔細再學幾遍,經(jīng)過十幾個餃子的苦練,她的餃子終于可以包得住皮了,激動地向全家人炫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