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深度學習促進策略
作者:王引軍
發布時間:2020-03-30 17:18: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教育目標上,布盧姆將認知領域目標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本文所論述的深度學習就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深度學習是學生實現認知遷移的過程,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層次。
一、注重核心概念解讀,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化學領域概念是基礎,核心概念是化學現象及化學事實本質的反映。在化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分析、比較,從化學現象的歸納、類比中加深學生的理性認知。化學核心概念是反映化學本質的重要知識,能夠加深學生對化學核心概念的理解,還能夠深刻揭示化學課程的內涵,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在化學概念教學中,如物質的量、離子反應、電離、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平衡等核心概念,教師不應按照一般概念進行講解,而應關注概念的內涵、外延,立足化學課程整合相關知識點,幫助學生認識核心概念在整個化學知識結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白化學核心概念所闡述的問題,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化學思維。如在講解離子反應時,很多教師喜歡運用實例介紹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探析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并通過相關練習題加深學生的印象。事實上,離子反應是化學課程的核心概念,較為抽象,在短時間內學生雖然能夠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但對離子反應的本質概念很難理解。因此,教師要借助離子反應的核心概念讓學生了解物質在水溶液中存在的狀態,從宏觀到微觀層面認識離子反應的過程。又如在講解電離與離子反應這一核心概念時,教師應讓學生圍繞具體實驗,搞清楚哪些物質能夠拆成離子形式,即可溶性強電解質,這些可溶性強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就是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學生只有了解了離子反應的真實狀態,才能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創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問題是促進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深度學習中。在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整合教材資源,積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將一些事實性化學知識融入問題情境中,讓化學課程教學更具現實意義。例如,在鋁與堿的教學中,一些教師這樣設計導課內容。首先,引出實驗,讓學生觀察鋁與稀鹽酸的反應過程。其次,提出問題:作為金屬,鋁除了與酸發生反應外,會與堿發生反應嗎?這種導入平淡無奇,學生無法深切感受酸與堿的差異,難以把握鋁是否能夠與堿發生反應。為此,教師應積極改變導課形式,向學生介紹固體管道疏通劑的主要成分是鋁、氫氧化鈉等。并提出問題:在固體管道疏通劑中,氫氧化鈉是強堿可以腐蝕管道中的殘渣,但為什么還要增加鋁粉呢?鋁粉在管道疏通中起什么作用?有的學生推測加入鋁粉可能會產生氣體,有助于清除管道中的殘渣。教師接著問:既然可能會產生氣體,那么鋁與氫氧化鈉反應后會生成何種氣體?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元素守恒、化合價守恒得出生成物的主要成分。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演示鋁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溫度的變化,以及氣體的產生,并通過肥皂溶液檢驗出生成的氣體為氫氣。教師在教學中以固體管道疏通劑為切入點,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依托化學實驗,發展學生化學思維
在高中化學課程中,實驗探究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實驗能夠使學生了解化學知識,把握化學特性。不過,在日常教學中化學實驗相對較少,學生很難直觀地了解化學原理,更難進行深度學習。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手持傳感器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獲取化學數據,如溫度、壓強、溶解氧、導電率、PH值、色度等。在“化學反應速率”測定實驗中,由于摩擦力較大,加入反應試劑后所產生的氣體易溢出,極易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為此,教師應以鎂和鹽酸為反應對象,通過氣壓傳感器測定反應后的壓強變化,繪制壓強—時間變化曲線圖,讓學生根據“pV=nRT”得出化學反應速率,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通過動手實驗、繪制反應曲線圖,了解溫度、濃度等條件變化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能夠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概念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化學思維能力。
總的來說,深度學習更加關注學生自主學習、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優化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第六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