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作者:裴海燕
發布時間:2020-03-30 15:58: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傳統高職院校多采用封閉式教學模式培養人才,由于缺乏開放性教學理念,其所培養出的專業人才可能無法滿足社會企業及組織需求,這也說明高職院校職業教育本身缺乏開放性,特別是針對社會企業“校企合作”方面的發展力度明顯不足。學前教育專業作為某些高職院校重要的專業學科之一,它旨在通過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培養具有開放思想的復合型人才,本文主要以陜西省安康市為例,探討當地九縣一區的幼兒園發展概況及其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同時探討了當地學前教育專業背景下“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學前教育專業 需求 不足 策略
課題:安康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度院級課題“學前教育專業‘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研究”(課題編號: AZJKY2018010)。
引 言
當前許多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能夠與幼兒園開展合作,圍繞主題教學模式項目開展教學設計,實現高職院校教學和幼兒園教育實踐相結合,共同打造“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研究。實際上,其教育目標主要是為了培養和發揮學前教育人才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設計出多元的、適合于各個年齡段幼兒的教育活動方案,確保學前教育過程開放有效,做到教學內容與時代發展需求及幼兒學習認知規律的緊密關聯,創設多元化的教學目標,為社會輸出更多優秀的教育人才。
幼兒園的基本概況及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實際需求
1.幼兒園的基本概況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安康市九縣一區全面開啟了幼兒園實地調查,針對“校園”合作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分析。結合這一點,我院也就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相應改革,希望通過“校園”合作提升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人才的價值功能性與實用性。
目前我校正在圍繞園本課程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并希望逐步深入推動人才發展,明確導向,構建新型課程體系,以園本課程相關政策作為指導,圍繞幼兒園現實環境與條件背景進行發展建設。換言之就是以幼兒園現實發展作為課程實施基本點,基于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人才主體構建課程。一方面為全面了解當前安康市九縣一區幼兒園園本課程發展建設現狀與存在問題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一方面希望加快推進我院園本課程深入開展步伐,為未來輸出更好更多優秀的教育人才。
2.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實際需求
幼兒園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量近年來逐漸增大,就目前幼兒園與九縣一區相關院校的“校園”合作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學前專業畢業生到幼兒園的就業率達到77.78%,畢業生到幼兒園實習率為66.67%,幼兒園接待相關院校專業學生定崗實踐率為51.85%。我院作為九縣一區中的重要高職院校,目前已經與當地區域內幼兒園合作構建了實訓基地建設體系,平均每年為區域內幼兒園輸送人才比率為48.27%(占我院畢業生總比例),同時為我院專業畢業生參加行業性活動提供了28.19%的機會。由此可以看出,安康市九縣一區幼兒園目前對高職學前專業畢業生的現實需求量非常大。園長普遍認為應當大力推廣安康地區的“校園”合作發展模式,并愿意積極配合高職院校做好學前專業教育工作,同時也對高職院校提出了幾點希望:第一,希望高職院校注重對專業人才職業道德的培養;第二,希望高職院校注重對專業人才專業技能的培養;第三,希望與高職院校共同合作,做好對專業畢業生的人才推薦工作和畢業生頂崗后的跟蹤指導;第四,希望能夠長期開展“校園”深入合作,定期接收來自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并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與自由選擇[1]。
幼兒園教師存在的能力問題
安康地區幼兒園普遍存在教師能力不足這一問題,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地方高職院校在人才輸送方面不夠到位,以及與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有關。以下簡單談三點幼兒園教師所存在的能力問題。
1.語言教育活動設計思路單一
實際上目前安康地區的幼兒園教師職業素養并不高,他們在教學設計應用方面并沒有明確的教學方案,在教學應用過程中也無法體現出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屬性。整體來看,幼兒教育活動設計內容匱乏,教學思路相對單一,無法滿足幼兒綜合能力的多元化發展,長此以往會使幼兒對學習失去興趣,嚴重缺乏學習動力,對幼兒成長階段的語言基礎能力培養非常不利。整體來說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相對乏味無趣,這也說明我院在學前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較大缺陷[2]。
2.對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理解模糊
客觀來講,我院在針對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解與構建方面存在認知缺陷,實際上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所追求的是一種“自學+交流”的綜合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結合學生的專業創新精神與能力構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與程序,圍繞自學、交流等內容開展人才培養。當然,在“自學+交流”人才培養模式中我院還存在教學模式理解模糊的問題,特別是在開放式自學方面未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間,未能給出學生關鍵知識的針對性總結與優化,導致開放式課堂教學不開放,學生學習不自由。
3.缺乏師生互動教學活動思維
我院缺乏針對師生互動教學活動的思維培養,而這對當前學前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師生互動教學是新課改所提出的現實要求,是針對師生互動開展的教學設計。但實際上傳統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前專業人才的教育互動意識培養并不到位,因而所培養出的教育人才普遍缺乏良好的互動教學活動思維,無法滿足幼兒園對教師綜合素養的現實要求[3]。
完善“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策略
安康地區近年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大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教育人才,例如我院就積極與地方幼兒園開展合作,建立了“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來講,它包含了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基于“訂單式”的“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及基于“校園”共研的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下就針對這些種模式逐一開展介紹分析,以找到適合我院學前教育專業“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策略。
1.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學習共同體是指由學習者與助學者所共同構建的團體,其彼此之間相互學習、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
我院希望構建的是與幼兒園合作聯合開展的“同伴互助”教研模式,主要是以教研組為基礎單位,全面設置公開課模式,結合聽課與評課實踐活動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能積極參與進來,同時開展集體研討,就“學習共同體”“校園”合作具體教育項目開展教學研討。其中既包含了單純的理論學習內容,又包括了與幼兒園合作的教育實踐內容,其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增加專業學生之間的交流。而“學習共同體”的另一方面體現則是利用MOOC這一教學內容將課堂教學與家庭教育聯系起來。大量上傳MOOC教學內容是希望給予幼兒家長一定的指導,希望他們也能參與到教學設計與應用過程中,鼓勵他們在家中也能開展有針對性的語言教育活動,體現“家園合作”的有效價值。另外就是真正將課堂交還給幼兒,結合MOOC中的相關專題開展討論。比如說在這一過程中就存在“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往往無法集中注意力”這一問題,為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該成立論題小組開展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發表個性化言論,最后交流、評價并獲得結果,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崗位實踐應用方面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通過這種信息教學模式將我院與幼兒園課堂、幼兒家庭聯系起來,可保證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對專業學生的培養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4]。
2.基于“校園”共研的合作共進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校園”共研的合作共進人才培養再次建立新人才培養模式,強調“校園”共同開展教研活動,共同協作開展大規模的主題教育活動,集體備課、會課,滿足同課異構發展要求,并實施專題研討和教研組對口交流。我院目前也與安康地區的多家幼兒園共同開展了“校園”共研合作共進人才培養活動,基于跨校師徒結對、網頁鏈接、教師支教、特色教學模式創建培養新教育人才,保證學前教育人才以后能順利走上幼兒園工作崗位,從而促進專業人才學業水平的提高[5],同時保證“校園”之間教學質量的絕對均衡與優化。而在該過程中,我院也希望與幼兒園共同研究更多的創新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安康地區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6]。
3.未來我院的“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設想
基于“訂單式”的“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希望“校園”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地方本科院校與人才訂單,全面發起幼兒園創建專題研討項目,共同制定未來幼兒園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如達到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符合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學制,合格授予專業學生學位,推薦他們到幼兒園進行定崗實習,看其是否滿足幼兒園教育人才需求。這也是我院設想的希望在未來實現的新“校園”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具體來講,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希望在未來的教學計劃中基于一定比例增加選修學分供學生選擇。例如開設“幼兒教師訂單班”,保證在校學習期間學生的專業必修課與學前教育專業完全相同,同時增設專門的幼兒體育教師訂單課程。該訂單課程與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選修課程學分可實現互換,是一種典型的寬窄并舉培養方案,它能夠保障企業與學生的雙向選擇,同時也能兼顧我院、學生及幼兒園三方利益[7]。
一般來說,訂單課程方案由“校園”雙方共同合作制定,幼兒園方面負責深入分析崗位核心能力要求內容與相關技能標準,我院則負責重點分析訂單課程與本專業其他專業課程的相關銜接問題。整體來講就是以基礎理論課程為度,將專業課程與實踐教學環節銜接起來,構建實用性的教學標準,適當增加任意選修課程比例,體現教研工作整體調整優化,形成一套特色化鮮明的訂單課程,確保我院能夠向安康地區輸送幼兒園學前教育專業優秀人才[8]。
結 語
綜上所述,當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與幼兒園合作緊密,二者可共同設計多種“校園”合作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模式與相關教育體系。一方面為學前專業學生拓展專業學習思路,為他們未來走向幼兒園教師崗位創造實踐機會,一方面也希望加強幼兒園幼兒教育,體現幼兒園各領域教學的功能性與有效性。因此,高職學前專業學生還應當在教學實訓過程中多了解幼兒園教育設計活動的相關內容,圍繞多種“校園”人才培養模式思考更多新思路、新方法,從而提升幼兒園各領域教學活動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譚雪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校園合作培養模式探討》,《卷宗》2019年第9卷第9期,第225頁。
[2]孫潔:《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校園合作培養模式探究》,《明日風尚》2018年第14期,第241頁。
[3]余欣榕:《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探究》,《參花》2019年第16期,第98頁。
[4]張素紅、劉茜、繆海泓:《基于學習共同體的“三三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繼續教育》2018年第32卷第10期,第20-23頁。
[5]張阿茜:《幼兒園語言課程實施的個案研究——以新鄭市A幼兒園為例》,《才智》2014年第15期,第99頁。
[6]朋文媛:《校園融合背景下學前融合教育個案研究》,《家教世界·現代幼教》2018年第3期,第57-58頁。
[7]馮偉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中職學校的探索與實踐》,《中文信息》2019年第9期,第108、103頁。
[8]熊麗芬:《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校園文化建設 ——以安徽金寨職業學校為例》,《職業》2018年第32期,第58-59頁。
作者單位:安康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