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都在快速更新進步,相應的,社會各行各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就越來越大。基于這一原因,作為以培養各個行業最為優秀的專業人才為己任的高校,為了更好地適應不斷擴大的社會人才需求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以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效率。在各大高校中,青年教師的比例越來越大,青年教師逐漸成為了高校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力量。因此,改善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以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基于情境學習的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 情境學習 培養機制

課題:2019陜西省教育廳項目“情境學習理論與幼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設研究” (課題編號:19JK0924);咸陽師范學院校級一般項目“基于情境學習的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的構建研究”(課題編號:XSYK19007)。

引 言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地方,尤其是作為高校教學中堅力量的青年教師肩負著更大的責任。當前研究表明,國家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在青年教師隊伍培養機制與系統上還處于摸索階段。從情境學習角度出發,可以通過讓青年教師在現實教學情境中學習,在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以不斷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現狀分析

1.部分高校青年教師再學習能力較弱,師德有待提升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的一大問題就是部分青年教師的再學習意愿及再學習能力比較差。此外,還有部分青年教師相比于其他年紀較長的教師在道德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作為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而對高校教師來說,他們身上更是肩負著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技術能力強的人才,責任十分重大。但是對大多數青年教師而言,由于他們大多是初出校園,剛剛結束自己的學習生涯,還沒有深刻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的神圣使命是什么。因此,在思想上他們還沒有充分準備好,沒有形成盡職盡責的教師職業素養。其次,一方面因為青年教師都還很年輕,剛剛從繁重的學習生涯中脫離出來,沒有了明確的學習計劃與目標,這導致一些青年教師沒有很好的自我再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因為年輕人容易受到社會上各式各樣娛樂消遣活動的吸引,間接導致了一些青年教師沒有將心思放在自我提升和教學能力培養上。由此可見,高校教師的培養機制有待成熟和完善,加之培養對象沒有好的配合意識,再學習能力較差,無法有效發揮培養機制的作用。

2.高校在師資培訓方面存在走過程,缺乏具體內容的現象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還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部分高等院校在培養機制的執行方面,也就是對青年教師的培訓這一塊存在著走過程的現象,在青年教師的培訓上缺少真實有效、有用的“干貨”。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絕大多數高校如同社會上的普通企業一樣,對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培訓主要都是集中在上崗之前。這種崗前培訓只能夠讓青年教師對學校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知,實際上并不能起到能力提升、強化責任心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青年教師真正進入到自己的崗位后,高校缺少以長期為目標的定期的教師培養機制,且在培訓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執行力度弱、走形式的現象,起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培訓作用。

3.當前高校普遍缺乏公平有效的教師考評機制

長期的教師培養機制必須形成“培訓—考評”的閉環。缺乏考評,或者考評機制缺乏公平、科學,都不能夠真正發揮青年教師培養機制的作用。而現實是,當前高校普遍缺乏一個公平合理、科學有效的教師考評機制。缺乏科學的考評機制一方面會導致學校方面得不到真實的對青年教師培養的信息反饋,學校方面也就不能針對問題對當前的培養機制去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而且培養機制好的方面也沒有得到深入的發揮。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慢慢僵化,甚至脫離實際而失去應有的效用。缺乏科學的考評機制,必然還會導致學校缺少強有力的對青年教師的相關約束及引導力。青年教師如果不管努力與否,獲得的考評結果都是差不多的,甚至努力的青年教師還不如一般的青年教師,這就勢必會導致部分要求進步的青年教師產生抱怨,打擊他們追求進步的積極性。

基于情境學習的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內涵與意義

1.情境學習的內涵與特點

想要在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中引入情境學習的概念,我們首先要認識什么是情境學習。根據定義,情境學習其實是一種關于人類知識本質的理論,是研究人類知識在活動過程中如何發展,特別是研究人們如何創造、解釋自己正在做什么的表征。每個人在一個特定的社會情境中,會針對具體的活動進行構想,進而對自己的思維和言行進行思考、改變,這就是通過情境進行的學習。

基于情境學習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是基于情境的學習。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知識都是具有情境性的,人們通過情境來學習知識,能夠在一種自然的、真實的情況下不自覺地獲得大量知識信息。然后還能在以后類似的情境中自然地、順暢地應用這些知識。其次,情境學習是非中心化的,初學者能夠從學習情境的邊緣開始,然后逐步向內部推進和進一步深入。最后,情境學習能夠構建一個實踐共同體。在情境學習中會自然地形成一個有清晰認知的小組,組內的學習者對在學什么、有什么意義等會有著共同的理解,這也說明了個體和共同體關系的重要聯系就是實踐。

2.當代基于情境學習的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的重要意義

根據情境學習理論,其教學方法主要有認知學徒制和拋錨式教學兩種。認知學徒制是將傳統行業中的師徒制引入到了教學領域。這一方法能夠通過師傅或者具有豐富經驗的資深人士的示范和指導來形成一個示范性的情境,學習者能夠通過在這個示范性情境中的觀察、思考和請教快速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和能力體系。整個過程的目的性十分強,且直接而高效。這種方法引入到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中,必然能夠極大地提升培養效果。拋錨式則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問題上,構建一個由有意義的問題組成的學習情境。學習者能夠在這一問題情境中帶著疑問去主動學習,同時學會團隊協作,這一方法的重要優勢就是能夠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這對高校培養青年教師也有著巨大的意義。

構建基于情境學習的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的幾點建議

1.采用師徒認知式培養機制,在具體情境中學習

美國心理學家布朗、柯林斯和杜吉德提出認知學徒制,這是一種在傳統的手工制作業中由一個具有豐富經驗的老手藝人對學徒進行手把手、一對一的教學,是一種偏重于實踐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去進行學習與總結。這一原理同樣適用于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由于青年教師年齡小且缺乏經驗,高校可以在青年教師剛入職時,通過小組組合的形式,為其找一個在相關專業上具有豐富經驗的 “老教師” ,通過“傳、幫、帶”手把手教這些青年教師。青年教師也應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觀察“老教師”是如何教學,如何解決學生問題的,掌握“老教師”傳授的教學技能與教學方式,通過當代新的師徒制在情境中學習并進行總結,最終達到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目的。

2.完善高校青年教師培訓制度,提高培訓質量

優秀的駕馭者和成功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優秀的教育者之所以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熠熠發光,一定有著一個日積月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過程。高校青年教師成長起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學習、探索和實踐的過程。教學質量、教學效果是否理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授課教師的專業能力與職業道德。針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存在的問題,社會和學校應該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進行一定資源上的傾斜。社會和學校加強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事,多提供相關的專業素養培訓課程,提高青年教師在探究專業教學規律的同時,也要加強他們專業知識上的擴展,使其能夠從專業課程學習的廣度與深度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專業教學。同時多組織優秀教師進行經驗分享方面的活動等,并通過各種激勵性的措施來調動高校青年教師的自我學習和提升。青年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式的學習方式,比如在“老教師”的帶領下去實際體驗優秀教師上課的過程和上課的氛圍,充分發揮出“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讓青年教師在課堂中去觀察學生表現,與學生互動等。也可以讓“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的跟蹤培養,讓青年教師更加迅速地掌握教學規律,使青年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中獨立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從而保障師資隊伍的壯大。

3.構建公平完善的青年教師考核機制,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教育改革文件中指出,要不斷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當代高校青年教師是培養未來人才的主力軍。青年教師在情境實踐教學中,可以通過具體的學生反饋情況、上課動態等進行教學反思與總結,先從自我反思開始,再逐步到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進行評價考核,使得青年教師能夠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教學情況。在高校青年教師培養過程中,以情境學習為基礎,高校應當做到關心、愛護、尊重、信任廣大青年教師,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考核機制,提高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上的積極性、創新性與高效性,不斷地激發廣大青年教師工作上的熱情與動力,從而使青年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本文為我國當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鑒的方案。國家也應該更加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問題,從源頭上重視高校教育教學問題。只有提高高校師資力量,才能保證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當然,在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入情境學習,讓青年教師能夠真正從教育教學實踐中收獲成長,在情境中學習如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與教學能力,同時高校還應該深入完善基于情境學習的教師培養機制,更加深入地探討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問題,做到既從宏觀上進行規劃,又能從微觀上把控細節。

參考文獻:

[1]周會軍:《關于高校教師培訓機制的幾點建議》,《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0期。

[2]王建強:《淺析促進高校師資力量建設的建議》,《淮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年第9期。

[3]陳建國:《建設高素質高校青年教師團隊》,《南京高教研究院》2013年第9期。

[4]張坦然、王實其:《當代大學教師隊伍建設建議》,《江蘇高教研究》2015年第7期。

[5]孫建寧:《關于當代建設高素質青年高校教師隊伍的探究》,《揚州大學學報》2013年第12期。

[6]王夢琪、張菲菲、葉淑萍:《高校師資力量的建設建議》,《當代教育雜志》2017年第8期。

[7]朱明:《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師資建設》,《湖北高校研究》2015年第6期。

[8]張環宇、喬振宇:《新形勢下關于高校青年教師培養的探究》,《阜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9期。

[9]倪萍飛:《情境學習背景下關于高校青年教師師資力量的培養》,《高校教育》2014年第30期。

[10]劉風華:《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北方高校研究院》2013年第4期。

[11]胡玉明:《基于情境學習的高校青年教師培養機制的構建研究》,《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

作者單位:咸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