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課中的意外傷害事故是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的夢魘,它給學校和家庭帶來很多的傷痛。針對小學生年齡小、體質弱、體育課上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的實際情況,本文筆者將對容易發生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旨為有效減少甚至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使玩鬧的孩子們變得活而不亂、活而有序,促使體育教學課程安全高效地完成。

一、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的負面影響

(一)影響受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在體育課中發生意外傷害如骨折、傷眼、斷牙等嚴重的情況,受傷學生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較大影響。

(二)降低學生體育課的積極性

因為害怕受傷,所以學生會產生畏懼心理,參與對抗性、競爭性和危險性項目的積極性都會有所降低。

(三)增加教師的心理壓力

大的傷害事故往往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體育教師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甚至導致教師采取減少教學難度和教學量的后果,這種做法不利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四)經濟損失較大

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校內安全負有責任,在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后,學校和教師有可能要承擔較大的經濟賠償,對于學校和教師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

二、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多發的環節及時間段

通過觀察,小學低年級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較多的環節和時間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上課鈴聲響時,學生從教室到操場上整隊,他們喜歡奔跑,容易發生跌傷碰撞等事故,這是事故發生較多的環節。

二是整隊時,低年級學生不按要求排隊,經常混亂、哄鬧的情況較多,此時也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三是體育課教學中少部分學生對動作要領未掌握或是動作過于猛烈,對器械掌握不到位等都容易發生事故。極個別情況下,教學難度,運動量過大,也會造成意外傷害事故。

四是低年級小學生體育課上要求上廁所人次較多,經常奔跑,容易產生意外傷害事故。

五是下課解散后,奔跑追逐,發生的意外傷害事故等。

意外傷害事故發生的時間段主要集中在課堂上,課前準備和剛下課也時有發生,在下課到教室的這段時間也是不能忽視的階段。

三、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多發的原因分析

低年級小學生體育課中意外傷害事故多一些,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上的因素。

客觀原因:1.體育課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在體育課上學生要進行各種各樣的甚至是有一定難度的運動和身體接觸,有時難免會發生一些程度不同的傷害事故:如跑步、跌跤引起的骨折等。2.由于學生年齡偏小,身體稚嫩,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的情況。3.學生自我保護和安全防范意識較差,把體育課當作“玩鬧課”,容易造成意外傷害的情況。4.體育課受場地限制,運動場地面坑洼不平并有小碎石等雜物,體育器材不符合標準等情況。

主觀因素:首先,是大部分學校對體育課意外傷害防范教育重視不夠,學校專職體育教師師資相對不足。其次,是體育教學中教師對意外傷害事故沒有充分認識,沒有做好防范措施。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素的影響:簡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小學生所不能適應的,易造成意外傷害事故。比如,運動難度和運動量安排不合理的情況。

四、防止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的措施及對策

(一)防止意外傷害事故從立規矩、培養良好課堂習慣開始

好的課堂秩序是從培養學生好的課堂習慣開始的。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安全習慣尤為重要。要循序漸進,養成聽從安排等好習慣,而對于一些壞的習慣要督促其逐步改正,比如,相互哄鬧等。我們要從培養這些好的習慣入手,同時改正壞毛病。

(二)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從新學期開始,要經常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安全防范知識教育,讓學生從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例如,下樓梯不急跑,遇墻角要慢行。飯前飯后15分鐘不劇烈運動等,并教給學生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三)掌控意外事故易發環節和時間段,適當改進教學安排

1.針對小學生室外注意力易分散的情況,將安全教育、宣布教學內容及要求放在教室內進行。通過對比,當室外講解、示范時,只有65%左右的學生能真正注意安全要求。而在室內講解,有95%的學生能領會,并按要求完成。

2.為防止上課、下課時間段學生發生意外傷害事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前排隊到操場,下課前排隊到教室再進行本堂課的總結。

3.應對課堂上有些同學愛哄鬧,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的情況,可以通過隊列管理形式的改變,把一些喜歡哄鬧的學生,穿插于守紀律的學生之間,或者一排男生一排女生間隔著排隊,這樣課堂教學組織起來就會容易很多,也可以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四)進一步改進教學安全措施和方法

1.培養小小安全監督員。將動作協調性好、守紀律的學生培養為安全監督員,他們既可以進行紀律監督,也可以對部分容易出現意外傷害的學生進行安全監督,大部分同學還能在其引導下很快掌握基本技術要領,課堂安全教育也有明顯提高。

2.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有側重的運用幾種教學方法,能有效減少甚至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一是通過分層教學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安全系數。教師要根據不同體質的學生安排不同運動量的項目,絕不能“一視同仁”。二是體育教學要運用循序漸進法,小學生一開始應學習一些簡單的項目,如跳繩、跳格子等,等待一段時間學生的體質上升后,再進行強度較大的項目,比如足球、藍球等。

3.制作“安全之星”競賽表張貼于教室。每個星期末進行評比,激發學生重視課堂安全教育。

(五)從細節處入手,防止小的失誤造成大的傷害

1.體育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情況有全面了解,建立特殊學生檔案,要做到心中有數,確保運動實施的安全。對有傷病或身體不適的學生,勸其不必勉強參加劇烈的運動或比賽,運動中若有不良反應和過度疲勞,應及時停止訓練,必要時還要進行相關檢查。

2.認真做好場地、器械的修整維護和改進工作,保證場地平整無雜物、光滑度適宜,器械完整、質量合格等。

3.上課時,體育教師應檢查學生的服裝、鞋子是否符合規范,鞋帶是否系緊,身上是否攜帶尖銳的物品,降低服裝和鞋子不合適引起的跌倒和扭傷以及尖銳物品刺傷的風險。

五、破解“安全魔咒”,還原快樂體育

通過對主客觀的情況分析,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安全措施,確實能夠有效減少甚至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但在工作中也應結合實際,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小學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較多的情況不是不可以改變的,也并不是無法解決的難題,只要方法得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措施,就能有效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環境不適應是客觀存在的,為了強調安全,管得過多過死,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傷害學生的創造性,為了安全而減少體育課運動難度和運動量更是舍本逐末。身為體育教師應本著活而不亂、活而有序的宗旨,對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加以保護和引導。

體育課意外受傷可以預防和減少,但很難杜絕,建議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引進意外傷害保險來轉移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有條件的家長也應為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等,這也是減少學校、教師、家長責任風險的切實可行措施。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