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能夠使人獲得心靈上的慰藉和凈化,讓人從世俗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從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與層次。對小學生而言,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樹立他們對美的認識,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幫助小學生建立起對美的認知,從而培養他們基本的審美能力。

一、學會欣賞線條的形態美

在美術繪畫中,一根線強弱、輕重的不同,在空間上所產生的遠近距離也是不同的。在西方的繪畫中,藝術家們通常用線條的粗細、力度的強弱來表達物品的前后距離和形體關系,給人一種逼真寫實的透視感和直觀感;在中國繪畫中,傳統藝術家則用墨線的清、淡、重、濃等五種不同的墨色來傳遞空間中不同層次和特點的視覺感受,通過強弱、虛實之間的效果對比,豐富我國繪畫作品的創作風格,進而衍生出許多不同類型的藝術大作。其中,西方繪畫又用線條的緊、松、直、粗、光滑、柔軟等來表現物體輕薄柔軟、堅硬厚重等質感效果,小學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中西繪畫藝術線條所產生的情感色彩之間的對比,培養學生欣賞形態美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和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于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刺激是非常敏感的,這也是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異常豐富的主要原因。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時,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個特征,從視覺享受的角度出發來刺激學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和年齡特點,從視覺形象的教學原理入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以及世界中五彩絢麗的美好事物和文化。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欣賞一些圖片或視頻,如波瀾壯闊的大海、北方獨有的“冰雪世界”、交錯的梯田等,教育學生學會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萬事萬物,更要讓他們學會感悟接受風格迥異、但卻同樣能帶給我們心靈上觸動的美。

(二)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直觀可用的教具、范畫、模型等。通過向學生闡述每個模型和范畫的內容和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來解讀。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充分發散學生對藝術的想象,使小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還能有效幫助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接觸美并表現美,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師可以模仿學生最喜愛的動畫或者人物的動作又或者是班內某位同學的標志性表情,讓學生觀察后討論一下是誰的表情,從而有效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和審美的欲望。當學生對藝術之美產生興趣之后,課堂教學的成效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要有耐心

對正處于生理和心理高速發展時期的小學生而言,審美能力對他們今后發現美、觀察美、欣賞美以及接受美而言是極為關鍵的。審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有所成就的,學生的審美能力會隨著他們所接受教育的發展、生活閱歷的增加以及生活和學習環境的變化而隨之改變。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注重持續性和經常性,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二)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與培養他們建立個人的習慣相類似。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擁有比成年人更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美的感受也是最純粹的。小學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搭建一個自由的空間和寬廣的平臺,讓他們自己感悟、自己體會,讓他們盡可能多地去了解美和接觸美。

(三)盡可能地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光靠課堂是無法實現的,尤其是對學生認識美、感受美和接受美的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最基本的知識之外,更多地還是要讓學生跳出課堂去發現生活中的美,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綜合工程,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我們在課堂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注重傳授學生審美的觀點和知識,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審美的興趣。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