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E課程理念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以《聚落》為例
作者:孔芳芳
發布時間:2020-03-24 11:26: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圖版八年級地理第三章第三節《聚落》是本章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在中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也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形與聚落》的學習打下一定基礎。現筆者將根據GLOBE教學法設計課程并實施教學,然后結合公開課撰寫《聚落》教學設計。
一、教學研究
1.聚焦問題
本節課《聚落》根據課標的教學目標在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能夠說出聚落的定義和聚落的兩種基本形態——城市和鄉村;根據文字描述和景觀圖片,列表比較城市和鄉村在形成時間、景觀和職能方面的差異;認識到傳統聚落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理解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在整個課堂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身邊實例進行分析,深化學生對聚落發展過程的認識,實現地理知識回歸到生活的過程,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地理事物的能力。運用GLOBE教學法,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
2.確立核心問題
聚焦問題只是讓學生把握課堂的脈絡及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何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吃透本節課的重難點才是整個課堂的關鍵,如此就需要確立核心問題。針對本節課,圍繞中學階段地理學科育人要求確立以下核心問題。
問題1:什么樣的環境下容易形成聚落。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1)需要學生明白聚落的概念。(2)聚落的產生過程。(3)聚落發展過程中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響,還受社會環境的影響。
問題2:城市和鄉村聚落的差異。兩種聚落既有差異性也有聯系,城市聚落是在鄉村聚落的基礎之上產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差異性的講解上將問題從兩方面入手:(1)城市與鄉村的景觀差異,這是學生根據生活常識最容易體會到的。(2)城市和鄉村的根本差異是生產方式不同,教師通過舉例分析進行。
問題3: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該部分也是當今時代背景下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拆還是保護是一個涉及各種群體根本利益的復雜問題。所以,這個問題更能鍛煉學生的地理思維及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1.設計問題,引入課程
通過展示一系列西安市區和周邊鄉村的圖片引入,直接提問“這些景觀哪些和我們生活的環境更為相似”?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了解聚落的兩種類型,此問題的設計較為簡單,但是能很好地解決聚落的兩種類型:城市和鄉村。
2.解決問題一:什么樣的環境下容易形成聚落
學生根據生活常識能夠回答聚落是人類生活和居住的場所。通過提問聚落是怎么形成的?讓學生自己看書,梳理聚落的形成過程,并找學生代表給大家講解。
3.解決問題二:城市和鄉村聚落的差異
城市與鄉村的景觀不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讀課本82頁觀察圖片,從四個方面對比分析城市和鄉村景觀的不同:房屋疏密程度、道路疏密程度、基礎設施多少、對自然景觀改變大小。學生分小組討論,最終得出結論。
4.解決問題三: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對于傳統聚落中開發與保護問題,有不同的觀點。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就西安城市建設中回民街問題讓四組學生派四位代表扮演不同的角色:西安市城建局局長、西安綠地集團代表、文化局局長、回民街住戶談談他們的看法。
學生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會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三、教學反思
(1)教師對主體知識的把握是GLOBE教學實施的靈魂
作為整個課程設計者的教師,要想有效進行課堂教學必須對課本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很多時候教師可以打破原有的體系,建立適合自身知識講解的邏輯關系。在準確了解學情、重難點、中學地理課程設置的基礎上運用GLOBE課程理念,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2)問題設計是GLOBE教學實施的關鍵
一節好的課堂,教師的引導往往起著根本的作用,引導的方式往往也以問題的形式進行,本節課在問題設置的基礎上也注重對生成問題的積極引導。GLOBE教學法的運用使得學生能夠擁有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活動內化知識,這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讓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注重問題的設計和引導,將感官經驗轉化為具體原理。
(3)合理安排活動是GLOBE教學實施的保障
GLOBE教學理念要求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通過分工,將形式上的小組探究轉化為小組成員之間智慧的碰撞,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內化學習。
作者單位 西安市第六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