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網”導向式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江 凌
發布時間:2020-03-23 13:09:0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蜘蛛網”導向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向外構成一張“網”,讓學生通過自我導向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主動參與學習、討論、探究及評價的學習方式。
一、解析教學內容,提煉探究課題
“蜘蛛網”導向式學習雖然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但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幫助學生制訂學習目標和要求,為學生提供相關學習資料等。
首先,教師要根據教育部規定的各單元教學內容和目標提煉適合學生研究的若干課題,并且細化這些課題需要研究的目標和內容,再根據相關研究環節制訂相應的評分標準,在學生的研究過程中給予他們專業性的指導。
比如“文本信息加工”一課是讓學生理解漢字來源的多樣性和實際意義,了解漢字編碼的過程,體驗文字處理技術的發展變化及意義,感受信息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從文字處理技術、文字處理軟件的應用、文字的結構化和形象化處理等方面分析教學內容。在講授文字處理技術時,讓學生了解古代文字處理技術及處理過程,以及現代使用計算機是如何進行漢字編碼的。在講授文字處理軟件的應用時,讓學生掌握文字處理軟件的各種功能和基本特征,并讓他們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文字處理軟件,比如Word、WPS、PowerPoint、Dreamweaver等,并能熟練排版,使文字版面美觀大方。在講授文字的結構化和形象化處理時,要求學生借助圖形、圖像等方式增強文本信息的可讀性,讓學生能夠熟練使用表格、結構圖、流程圖等。
二、依據課題數量,實施科學分組
教師制訂好不同的課題后,應根據課題數量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4或5個學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也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分組,以此避免小組成員學習水平相差懸殊導致組內討論困難,之后學生通過抽簽的方式選取小組研究課題,但要保證每個課題都有2個以上的小組選擇。每個小組拿到課題后,教師可根據小組成員興趣和特長細分課題研究內容。比如文字處理技術課題可分為漢字造字法、東巴文字的形成、漢字編碼技術、計算機對漢字的處理過程研究等多個小課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課題進行更全面的研究與分析,從課題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價值、未來的發展趨勢等方面與現實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研究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
三、針對課題內容,組織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蜘蛛網”導向式學習的重要環節,組內每個成員都是網中的一個點,都是獨立、自主的,也是相互合作的,學生在組內學習其他組員所選課題的同時,也應盡心盡力研究好自己所選的課題部分,為小組課題研究作貢獻。比如,組內每個成員選擇適合自己的小課題后,可以通過查閱資料、主動請教等方式進行研究,將取得的研究成果與大課題進行關聯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并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討論、分析總結,將最終討論結果以圖文結合的方式通過PPT展示出來,這樣小組就完成了合作探究的學習環節。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環節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他們能夠提出很多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避免在課堂上浪費大量的教學時間,以保證學生學習的連貫性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四、根據探究結果,開展多維評價
每個小組課題研究完成后,可以選派一個代表通過PPT的形式向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組成員在其展示完畢后可提出相關問題,從側面考查其研究的深入性。另外,教師在提煉課題時,應根據課題需要達到的目標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每個小組演示完畢后,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進行自我評價,對組內其他成員在團隊合作中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同時還可以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收獲最多的小組給予額外加分。教師也要根據每個小組的研究成果給予客觀的評價,對學生評分進行匯總得出每個學生的個人成績。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采用小組和個人多維度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總之,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細化“蜘蛛網”導向式學習的具體應用,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才能體現“蜘蛛網”導向式學習的實用性。
作者單位 青海省西寧市第四高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