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強調了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我們看到許多科研單位,企業紛紛備戰鉆研,或通過科技分離毒株,或緊急啟動“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應對”公關項目,或開發健康信息智能上報應用軟件……這些科技的研發,穩定了人心、堅定了信心,為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科研迅速出擊,應對疫情防控。有人說,疫情是對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大考。疫情發生后,國家層面迅速啟動應急科技攻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關組成立,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多領域的研發攻關。科技工作者積極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不到一周時間就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并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向全球共享;適應疫情防控緊迫需求,面向全國揭榜,分階段推出多種檢測試劑產品;采取老藥新用、研發新的治療手段、中西醫結合等方式,迅速篩選了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推薦到臨床一線救治;采取多條技術路線并行推進疫苗研發;通過對病毒生存環境、傳播途徑方面的研究,為制定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在較短時間內構建了多個動物模型,為藥物、疫苗研發提供了重要支撐。在病毒面前,我們沒有慌,我們用創新的理念,用緊急備戰的狀態認清病毒,因為認清病毒才能戰勝病毒。可喜的是,我們的一切努力為全面戰“疫”貢獻了強大的科技力量。

開辟綠色通道,助力疫情防控。疫情剛開始蔓延時,我們的很多疑似病人無法確診,試劑盒生產有限,口罩,防護服等這些必需品更是面臨緊缺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況下,國家到地方層面密集出臺一系列舉措,為企業研發、投產開綠燈。1月2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強調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所需疫苗藥品、醫療器械的科研攻關,主動與相關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對接,對疫情防控所需藥械全部實行應急審批,確保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使用。2月7日,在前期工作部署的基礎上,國家藥監局部署加快醫用防護服注冊審批和生產許可工作,明確支持和鼓勵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擴大產能,對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新增生產場地的,按照醫療器械注冊和生產規章制度,快速辦理。支持和鼓勵其他生產企業轉產醫用防護服。與此同時,為了打消企業關于產能過剩的顧慮,2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購收儲。一系列的“綠色通道”,讓我們的科技防疫有了力量,我們在最短的時間確保醫務必需品的充足,用最快的速度與死神博弈,拯救了我們的同胞。

運用智慧科技,升級疫情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傳播。在疫情防控中,為了減少人員接觸,很多的“黑科技”也應運而生。除了應用廣泛的紅外感應自動測溫設備,有自動規劃路線的消毒機器人,有可以自動乘坐電梯的送餐機器人,還有可以通過語音或者掃碼操控的電梯,甚至可以實現辦公樓內人員過度密集時發出的預警,疫情防控通信大數據行程卡……這些智能終端全面升級,通過嚴格管控,精準防疫,信息溯源、全面數據化,減少人員接觸,降低感染風險,以智慧科技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防疫墻”。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與病魔較量的阻擊戰,也是一場與病毒賽跑的科技戰。“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 ”,才能有效應對疫情。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我們用科技展現了“中國速度”,用“中國網”凸顯了現代化建設的大國名片。雖然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很嚴峻,但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科研工作者的攻堅克難下,科技利器必將更加有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再立新功,而我們也終會沐浴溫暖的陽光,自由的呼吸!

責任編輯:塵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