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融入革命文化
作者:周 瑩
發(fā)布時間:2020-03-19 17:14: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中國的革命文化在悠久的民族革命歷史中醞釀而成,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體現(xiàn)著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與勤勞智慧。將革命文化融入當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既能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又能為課本知識的延伸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還能讓學生在回顧經典、感悟歷史的過程中不斷發(fā)揚革命文化的先進性。本文闡述了革命文化的深刻內涵及歷史演進,深入探究了革命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間的關系,指出將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路徑。
[關鍵詞]高校 思政教育 革命文化
課題:本文系陜西高校輔導員工作室“星空領航”黨團工作室建設項目成果;2019年陜西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課題《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與高校黨團建設融入過程探究》(課題編號:2019FKT35)。
引 言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是指教育者運用黨和國家長久以來在歷史實踐中積累下來的思想道德觀念、政治見解、道德規(guī)范等教育資源進行加工整合,并將其傳授給高校學生,其內容涵蓋了思想、政治、心理、道德各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教育。革命文化資源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進行了延伸。革命文化中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政治理念、政治立場、政治信念、政治方向及道德觀念與道德情感,包含了積極健康的革命意識與革命精神,將其應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愛國情懷與高尚的道德人格,使其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任務的艱巨與光榮,并能夠自覺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革命文化資源擴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隊伍主體,老黨員、老紅軍等都是經歷了革命實踐與馬克思主義思想洗禮的老前輩,他們充分展現(xiàn)了時代的風貌,將其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僅能震蕩大學生心靈,更能帶給他們深刻的啟迪。革命文化資源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如今市場上的革命文化宣傳資料層出不窮,紅色經典不斷被引入報刊雜志、影視作品、旅游紀念品等文化產品當中,另外,一些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文化建設活動也都能作為承載著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載體。
革命文化的深刻內涵及歷史演進
革命文化的產生包含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反抗階級壓迫、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革命文化作為一個歷史范疇,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開放體系,是在革命活動與建設實踐中不斷演變而來的,但其中蘊含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統(tǒng)卻值得我們延續(xù)下來,并在新的時代給予其新的發(fā)展內容。革命文化是由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而人民群眾既是革命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繼承者,又是革命文化的發(fā)展者與傳播者。革命文化不僅包含精神層面,還具有物質與制度層面的深刻內涵。這三方面革命文化的內涵體現(xiàn)了道路、力量與精神的關系,需要在廣大社會實踐主體的共同作用下開展文化宣傳工作,以便未來得到更好的繼承與發(fā)展。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革命文化的內涵共經歷了三個層面的演進。一是五四時期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內涵,其主要思想是民族、科學、大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文化服務于爭取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毛澤東同志在發(fā)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指出了五四運動以來我們國家所面臨的歷史任務:推翻殖民地半殖民地與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參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同時,毛澤東同志厘清了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舊文化、舊思想之間的關系,提倡發(fā)揚中華文化的革命性與傳承性,于是創(chuàng)造了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新文化。二是上世紀50年代,以歌頌黨、宣揚革命理念為代表的“紅色經典”內涵,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革命文化推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倡導集體主義、共產主義,黨和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設。此時,紅色經典不斷被大眾化并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涉及了文學、戲劇、舞蹈、影視等各種藝術題材,展現(xiàn)了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新樣貌。三是以改革開放為背景形成的“新革命文化”內涵,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開放是其呼吁的時代主題,建立文化自信國家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此階段黨和人民的普遍共識。此時的革命文化既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的先進內涵,又注入了能反映時代特色的新內容,并在動員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富強、民主、文明國家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革命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間的關系
革命文化產生于革命與建設年代,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性與先進性,主要是為無產階級服務,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質是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階級為了鞏固、維護自己的政權與統(tǒng)治,力圖向老百姓灌輸本階級的先進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觀念,培養(yǎng)自己的接班人。因此,革命文化資源與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涵與目標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為其所用。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促進革命文化在新的時代里向前發(fā)展、獲得新的內涵的助推器,因此二者是共同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
其一,革命文化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質量。革命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一種,在內容上包含了大量的英雄人物與先進事跡,同時還蘊含了許多關于治國、治黨、生產、練兵方面的珍貴經驗,充滿了趣味性與生動性,能夠使學生在了解革命文化的同時,被一種平等、交流、融洽、活潑的學習氛圍包圍,從而在情感與行動的雙重感染下獲得深刻的教育。同時,革命文化教育資源的種類豐富,尤其是物質與精神層面的革命文化資源,并能以其可見可感的特點充分激發(fā)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如觀看革命題材的電影、朗誦革命經典詩歌、講述革命動人事跡、拜訪革命老軍人、參觀革命遺址等活動,從而促使他們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凈化心靈、放飛理想、堅定信念、陶冶情操,感受身臨其境的情感教育,提升思想道德覺悟。
其二,革命文化能更好地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如思想導引作用,革命文化能使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為解放事業(yè)與建設事業(yè)不斷艱苦奮斗的歷史。能將黨和未來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建設者團結在一起,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與奉獻精神。如道德示范功能,無論是共產黨人在戰(zhàn)爭年代為了集體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奉獻精神,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精神,以及市場經濟時代寶貴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精神,都對大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所重要啟發(fā);如心理建設功能,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奮斗的歷史事跡,能培養(yǎng)大學生勇于挑戰(zhàn)、敢于進取的健康心理,通過讓大學生學習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卓絕毅力,能督促其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
其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新激活并促進了革命文化的新發(fā)展。在挖掘和利用革命文化資源的過程中,不僅宣傳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鞏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黨地位,更賦予了革命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革命文化從戰(zhàn)爭年代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發(fā)展為了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再到新時期的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都凝聚了中華民族先輩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如果沒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將被扼殺,其靈魂也無法在青年群眾中得到宣揚,進而無法發(fā)揮其精神動力的重要作用。
將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路徑
1.將革命文化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課程體系當中
高校應積極探索將革命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新路徑,以多種形式豐富高校思政教育開展的有效載體。例如,制訂融入革命文化元素的實踐育人規(guī)劃,革新教學原則及課程體系設置。尤其要在學科課程的講授過程中集中滲透關于革命文化的歷史故事、名人介紹,以教材、課外讀物、影視戲劇等形式向大學生展示有關革命文化的新近事跡及思想意識形態(tài)。同時,高校還可以營造良好的校園革命文化氛圍來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進行鋪墊,如舉辦宣傳革命文化的主題班會、張貼關于革命精神宣傳的紅色標語、組織關于紀念革命烈士的文化匯演活動等。另外,高校還可以鼓勵大學生親自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實踐中體會革命,獲得境界的提升與自身的成長。如作為志愿者訪問革命老區(qū)人民的日常生活、參加支援革命老區(qū)教育事業(yè)的活動,以此鍛煉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通過與社會更廣泛的接觸體會人民的真實需求,明確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總之,一切豐富可感的環(huán)境條件設置及現(xiàn)實活動,都可以是開展高校思政教育課程的有效資源。
2.積極開發(fā)和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宣傳革命文化
互聯(lián)網技術與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網絡平臺上的信息具有廣泛性、快速性、直觀性等特點,高校可以通過建立革命文化主題網站、設立校內關于革命文化的BBS討論站、開通革命文化宣傳微信公眾平臺、策劃校園廣播內容等形式來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讓學生在各個平臺挑選自己喜歡的職務共同參與進來,這樣不但能使他們學習到有用的網絡及新媒體操作技能,更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他們對革命文化內容的認識,尤其是通過對熱點討論話題進行回帖或撰寫關于革命文化的相關文章等途徑,更能將學生內心的革命情感提煉為文字,從而讓更多的學生看到、學習到,使全校師生共同形成繼承和發(fā)揚革命精神的良好校園風尚。
3.健全組織機構,加強師德建設
高校是向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需要協(xié)調好各教育部門的職責分工,將革命文化教育落實到大學生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對此,高校的黨委宣傳部應明確地規(guī)劃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與最終目標,將革命文化滲透到教學、科研、實踐活動、管理工作等方方面面中,完善高校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組織結構。同時,高校應著重提升復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定期對教師及管理人員的德育效果與道德素養(yǎng)水平進行檢驗和考核,并開展各種講座、培訓、評比活動加強師德建設,為落實革命文化教育做好制度保障與人才保障。教師主體要明確自身的職責,積極樹立榜樣意識,依靠自身的行動引導青年學生,以理服人、以德感化,要重視對學生內心情感的升華和指引,發(fā)揮革命精神的影響力與立德樹人功能。
結 語
革命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民族在近百年來的革命與建設實踐中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增強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石,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保障。在當代社會,革命文化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多元價值觀念的沖擊使當下的大學生在生活中出現(xiàn)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質,阻礙了他們的成長成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與時俱進,在教育過程中積極融入革命文化資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職責,為宣傳黨的領導方針、發(fā)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懈努力,為學生今后的立身處世埋下正直的種子。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山西青年》2019年第2期。
[2]王開瓊:《紅色文化資源價值與德育功能研究》,《教育現(xiàn)代化》2016年第24期。
[3]劉長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關于紅色文化資源的思考》,《武警學院學報》2011年第03期。
作者單位:西安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