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云計算等的快速發展使得翻轉課堂更好地應用于高等教育,這極大地改掉了高校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一些弊端。高校圖書館也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對圖書館服務模式進行相應的轉變與革新。如服務模式中角色的轉變,擔任起翻轉課堂信息資源顧問、圖書館翻轉課堂設計師和大數據管理者的角色,從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特定主題資源服務、在圖書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間等方面著手改革,達到圖書館服務系統良性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

翻轉課堂的形式

翻轉課堂在調整課堂內外學生學習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更大的學習自主權與決定權。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形式: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教師提前錄制并發布在互聯網上的視頻提前預習、研究課程內容。課堂中,教師則不再專門講授視頻中的內容,而是將時間用于開展課堂討論及有針對性的互動交流。翻轉課堂是現代信息化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這一教學相長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溝通協作等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翻轉課堂的特征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不同之處在于:第一,學習流程的重新構造。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將視頻觀看和教師的現場教學結合起來加以學習,從而更好地接受知識、融合知識和掌握知識,并從這種新的學習模式中獲得成就感和繼續學習的信心。第二,教學內容清晰明確,便于學生復習鞏固。翻轉課堂下的教學視頻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同時又可以反復進行觀看,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查漏補缺。第三,翻轉課堂的視頻特點是簡短易理解。教師基本會在幾分鐘的時間內向學生輸出要傳授的主要內容,最長也不過十來分鐘。而且教師制作的視屏大多是內容主題鮮明,針對性強,教學中可以選取利用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間段進行知識講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校圖書館員角色的轉變

1.信息資源顧問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總是積極、主動輸出知識,而學生則處于被動狀態。每個學生的個體需求難以通過學校一體化的課堂教學得到滿足,也難以做到讓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而運用翻轉課堂模式卻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學生可以按照自己興趣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其次,教師和學生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探討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學習方式也由傳統的知識單向性傳輸轉變為雙向交互式學習。

從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情況來看,與過去相比,教師和學生對信息資源的需求顯著增加。一方面,教師制作翻轉課堂的視頻需要足夠多的支撐材料,其中不乏大量的信息資源,而這些資源絕大部分來自于現有的圖書館館藏,或者由圖書館員通過第三方渠道獲得的。另一方面,當學生視頻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他們也需要借助圖書館的資源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對學生的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要努力使自己具備進行信息檢索、信息獲取和信息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但事實狀況是學生的信息資源利用能力參差不齊。針對這一現實狀況,圖書館員應當積極培訓學生,使他們逐步具備這些能力。我國許多高校也都針對這一情況開設了信息檢索相關課程,并選擇比較有經驗的專業館員為學生授課,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并提高了學生的信息資源應用能力。但由于這一課程發展時間較短,絕大部分高校一般都是將其作為選修課程進行推廣,因而收效甚微。在這一情況下,圖書館員若想順利履行學生信息資源顧問的職責,除了爭取增加這一課程在學生培養方案中的分量外,還可以拓寬思路,通過更加多元的途徑進行教學,如舉辦提升信息素養的專題講座,積極參與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及時解決授課過程教師遇到的問題,指導學生高效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源等。

2.圖書館翻轉課堂設計師

相較于傳統教室,圖書館憑借其寬闊的空間、眾多的資源、舒適的環境和濃厚的學習氛圍等優勢,漸漸成為翻轉課堂的第二課堂。我們可以借鑒2013年在華盛頓大學Odegaard圖書館開設的ALC (主動學習課堂)的經驗,將圖書館的幾個固定區域設為翻轉課堂教室,并設置講臺和配備投影儀、顯示器、麥克風、無線網絡、攝像機、視頻播放器等。不僅如此,圖書館翻轉課堂更應體現圖書館本身的特點,要基于館藏資源開展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活動,利用好翻轉課堂這一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多元化學習。

每一年年末,高校都應當對本年度圖書館翻轉課堂運行情況進行回顧和總結,可以通過觀察授課現場、組織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和反饋數據,為撰寫年度評估報告做好準備工作,這些工作有助于以后更好地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和彌補不足。隨著傳統教學模式向翻轉課堂的轉變,高校圖書館變得更加重要,作為負責圖書館日常運行的主要工作人員,圖書館員也應在這場教學改革中以積極的態度應對挑戰,努力讓圖書館成為翻轉課堂的新空間,同時也促使自身成為一名合格的圖書館翻轉課堂設計師。

3.信息資源數據管理者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比較容易出現大數據的集合,教師錄制并發布到互聯網上的教學視頻、師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數據等共同形成了數目巨大的信息數據。圖書館館員應將這些數據進行收集、存儲等,之后對這些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挖掘,使這些數據發揮最大功用。從這個角度看,圖書館員又擔任著上述兩種角色之外的第三種角色——信息資源數據管理者,這種管理不同于倉儲,應當避免機械式收集數據、儲存數據,在工作中要注重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教師—管理員—學生之間建立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管理機制,如教師將教學視頻和相關電子資源上傳到圖書館的數據庫中,管理員在后臺收到這些數據后要及時將其整合到開放訪問平臺,以供其他教師和學生搜索和利用,同時還將這些資源數據作為后續評估和反饋工作的信息來源。此外,還要對這些數據資源進行科學而嚴謹的分類和管理,從而為教師完善翻轉課堂提供資料來源,也為學生復習提供材料。

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變

“互聯網+”時代,高校的教學研究工作也越來越依托于互聯網平臺,“微課” “慕課”和“翻轉課堂”等一系列新教學模式的興起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緊跟時代步伐完成服務模式的積極轉變。

1.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是進行實踐的基礎,該模型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時間維度構建了知識預熱、知識獲取和課后調查反饋三個階段。

課前階段——知識預熱。教師在此階段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錄制及教學資源整合工作,教師通過這些教學材料完成基礎知識點的傳遞,幫助學生完成第一步的學習,為下一階段的互動交流、知識獲取奠定基礎。

課中階段——知識獲取。要達到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就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將課堂時間的規劃權給學生,由其自主分配時間;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報告學習情況及知識預習階段遇到的問題,而教師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應根據學生對這門課知識不同的掌握程度、初始水平和信息數據利用能力,采取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也可以由學生自主開展案例分析交流,改變傳統的教師主導模式,由學生自我引導。教師和學生就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展開一系列互動討論,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課后階段——教學調查反饋。課后,由相關人員對教師視頻指標的完成進行調查,收集學生對課堂效果的反饋,對學生在互聯網上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依據這些調查、反饋和評價及時地進行教學方案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

2.開展定向專題信息服務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圖書館與時俱進,開始向現代服務轉變。由于翻轉課堂在國內高校興起時間較晚,盡管圖書館已經認識到這種新教學模式會對主題信息有針對性的需求,但定向專題信息服務仍然處于探索階段,不夠完善。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對專題信息資源的依賴程度更深。翻轉課堂使得教師的備課工作比傳統模式下更繁重,新出現的收集材料、制作視頻和課堂交流等工作,極大地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因此,圖書館員應當在素材收集及信息整合上協助授課教師。當學生在知識預熱階段查找相關資料時遇到問題,圖書館員也應該給予相應的指導。此外,圖書館員應盡可能深入翻轉課堂教學,加快相關信息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速度,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信息支持。

3.圖書館空間功能的科學利用

大學圖書館的空間資源主要用于三個方面:一是用于紙質書籍的儲存;二是學生閱讀座位的提供;三是員工日常的辦公室場所,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多余的空間可供使用。但是數字圖書館和數字閱讀時代的到來,人們對圖書館的空間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隨著科技因素越來越多地介入圖書館日常運行,圖書館也主動作出改變,為讀者開放更加多元化的空間,這種空間不僅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加舒適的閱讀體驗,還要能夠為翻轉課堂提供互動交流的場所。圖書館管理者可以考慮整合空間資源,提高利用率,例如將流通率低的紙質圖書下架,將不同部門的辦公場所進行合并等。未來的圖書館空間的利用和設計將是多樣化的,圖書館應不斷自我調適以適應智能化、科技化的時代要求。一座現代化的高校圖書館應當滿足翻轉課堂對圖書館硬件、軟件條件方面的不同需求,而且在能源使用上應是環保的、節能的,在空間設計上應是現代的、富有新意的,在裝置配備上應是完善的、前沿的。

結 語

翻轉課堂在高校的深入發展給圖書館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使圖書館面臨新的挑戰。因此,高校圖書館更應順應教學模式改革和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趨勢,擔起翻轉課堂信息資源顧問、圖書館課堂設計師和大數據管理者的重要職責,從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型、開展定向專題信息服務、圖書館空間功能的科學利用等幾個方面實現服務模式的轉變。此外,通過翻轉課堂能使參與式教學充分發揮最大價值,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從而保障高校圖書館服務系統的良性發展。

翻轉課堂教學在高校圖書館的建設中應當得到有效應用,其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知識和信息資源檢索的能力,但也帶來一系列新的挑戰:一是如何提高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教學視頻積極性,以及如何掌握他們的學習效果。二是如何更好地推廣翻轉課堂,提高翻轉課堂在圖書館服務模式轉變過程中的應用。三是怎樣設計翻轉課堂的課外活動,如何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等。筆者認為,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不斷反思,積極探索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變方式與路徑,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推廣基于翻轉理念的課堂教學設計在高校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提高新科技和新理念在教學中的的實施與運用。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遠程教育雜志》2012年第3期,第46-51頁。

[2]關中客:《微課程》,《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第17期,第14頁。

[3]周娜:《參與式學習視角下高校圖書館服務設計研究》,《圖書館建設》2016年第1期,第81-86頁。

[4]寧海峰、詹華清:《翻轉課堂與大學圖書館館員角色新定位》,《圖書館建設》2015年第10期,第89-92、98頁。

[5]張潔、王英、楊新涯:《翻轉課堂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實踐研究》,《圖書情報工作》2014年第11期,第68-72頁。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