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各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高效合理的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課堂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一個普及性的概念,這無疑體現了廣大學校教師課改的熱情。但是概念的普及也往往會被范化、膚淺化,甚至被妖魔化。

鑒于此,我認為教學應回歸課堂本真,讓課堂教學模式去其雕飾、化繁為簡,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學習、借鑒各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課堂的教學可以分為四個環節,共N個步驟,即“四環N步”。根據每個環節針對的內容,可以將這四個環節定義為:激趣導入——導學互動——反饋總結——拓展延伸。N個步驟即在四大環節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情以及不同科目、不同課型,按照自己的教學風格靈活設計,同時在課堂生成問題時及時處理,實現N步教學,力爭不拘一格,百花齊放,打造多樣化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第一環:激趣導入(大約5分鐘)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的導入,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和教師充分進入課堂角色。此環節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復習舊知識,溫故而知新,實現知識鏈接;可以設置和學習內容有關的情境,介紹相關背景知識,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直截了當,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學《西湖的綠》時,可以這樣導入:教師出示反映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和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內容的圖片,讓學生猜一下圖片上展示的是哪兩首詩描繪的美景。根據教師的提示,學生猜出了古詩的名字。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詩中描繪的是哪里的美景嗎?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它的美嗎?

生:詩中描繪的是西湖的景色。我們可以用美不勝收、如詩如畫、人間天堂等詞語來形容它的美。

師:西湖的確是人間天堂,歷來文人墨客留下不少精美詩篇,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西湖的綠》,去感受西湖的美。(板書題目)

第二環:導學互動(大約20分鐘)

導學互動是課堂教學中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關鍵,也是這節課的中心所在。此環節中,教師可根據不同內容、不同課型,設計N個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目標化,教學目標知識化。在N步導學互動中,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等多種途徑來獲取知識,提高技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此過程中,教師要相機點撥,注重學法指導。

例如,教學《背影》時,我們可以這樣安排導學互動:第一步,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1.讀準字詞。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再讀課文,合作探究下面兩個問題:1. 找出文中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并批注你的感受。(不動筆墨不讀書)2.文中一共幾次出現“背影”,每次各有什么不同作用?組織小組匯報成果。第三步,學習《父與子》升華主題1.觀看《父與子》漫畫及文章,說說《父與子》和《背影》中父愛表現方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2.回憶生活經歷,說說自己和父親的故事。

第三環:反饋總結(大約10分鐘)

反饋總結環節是建立在基礎應用和能力提升之上的,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習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就學習成果讓學生進行大展示。習題既要具有普遍性,又要有針對性;既要具有啟發性,又要有利于學生學會總結自己的收獲并系統化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時,我們可以這樣安排反饋總結:1.我積累到的詞語有____。2.我覺得____這個句子很美。3.文中運用到了____等修辭手法。請找出其中的一兩句。4.我們可愛的榆林有哪些美景?請你也仿照文章的寫法贊美一番。

第四環:拓展延伸(大約5分鐘)

拓展延伸環節目的是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研究熱情,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此環節讓學生學習相關鏈接資料,也可以嘗試綜合應用,還可以組織實踐探索等,來提高因材施教的實效性。

例如,教學《匆匆》時,我們可以這樣拓展延伸:欣賞《荷塘夜色》《背影》《春》等文章中的著名散文片段,體會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樸素、文筆清新、耐人尋味的風格。

我認為課堂教學不能沒有模式,因為沒有模式,就沒有標準,沒有章法,就沒有課堂教學規則,也不利于教師專業成長,不利于高效課堂建設。當然,課堂教學又要不唯模式,我們希望隨著老師們對模式的熟練運用,模式自然消失,即無模之模,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的課堂教學藝術!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第十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