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安排 讀寫并進——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一段話
作者:馮玉蓮
發布時間:2020-03-13 14:21: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很多小學生一提到寫作文,就十分頭疼,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如何去寫。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通讀全文,學習表達技巧
小學生對寫作方法不是很熟練,這就要求學生去學,去模仿。朗讀課文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學生在朗讀教材文本的時候,可以很好地感受到語言文字之美,能夠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感就會有所提升。
例如,《荷花》一課中第二段作者的描寫很不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朗讀。“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這一段對于荷花的描寫十分到位,有的荷花“初放”,有的荷花“盛開”,有的荷花“含苞待放”,那些亭亭玉立的荷花的姿勢也各不相同。作者通過排比和比喻手法,將荷花競相開放的樣子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將靜態美轉化為了動態美,突出了一個“活”字。學生在描寫景物的時候就可以模仿這種寫法,使用一些修辭手法,表現所要描寫景物的特征。這樣的作文才是有質量的作文,這樣的作文才是有亮點的作文。
如果學生不會寫作文的話,那就需要多借鑒多學習。朗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朗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發現語言之美。
二、構思段落,確定中心語句
指導學生寫好一段話,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去寫句子,完成上一步驟之后,學生已經可以完成這一目標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確定段落的中心句,圍繞中心句開展整段話的描寫。
文章有中心思想、中心段落,段落中有中心句。中心句就相當于給學生的一個指引,根據中心句,學生就會知道接下來應該寫什么內容,這就解決了無話可寫的問題。如,在學習完《荷花》這一課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小任務,以“我的水仙花”為題目,讓學生寫一個段落。在寫作的時候,可以先確定中心句子“水仙花真的好漂亮啊”,那么這一段的主要內容就是在表現水仙花的“漂亮”。“漂亮”在哪些地方呢?“水仙花亭亭玉立,葉子像蒜苗,有六片花瓣,中間黃色的花蕊像金色的小喇叭。”漂亮體現在水仙花的葉子美、花瓣美。水仙花的美麗還體現在哪里呢?“水仙花的花瓣是白色的,葉子長長的、綠綠的。我靠近水仙花用鼻子聞了聞,花兒清香撲鼻,令我深深地陶醉了。”水仙花的美麗還體現在顏色美、氣味美。將其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段落。這個段落圍繞著水仙花的美麗展開,使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分別表現出了水仙花的葉子美、花瓣美、顏色美和氣味美。可以說,這個案例還是比較成功的。
確定中心句之后,一段話就可以很容易地寫出來。根據確定好的中心意思,學生可以將一個段落分為幾個點分別來描寫,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寫不出來作文的情況。
三、檢查修改,完善已寫段落
構思段落、確定中心語句可以解決學生作文中“無話可寫”的問題。而在此基礎上檢查、修改、完善已寫段落,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解決作文中的一些小問題,給作文潤滑上色,真正做到有“好米可炊”。
上文提到,水仙花這一段落的描寫被分為了幾個要點。在檢查的時候,學生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文章整體讀起來并不流暢。“水仙花真的好漂亮啊!水仙花亭亭玉立,葉子像蒜苗,有六片花瓣,中間黃色的花蕊像金色的小喇叭。水仙花的花瓣是白色的,葉子長長的、綠綠的。我靠近水仙花用鼻子聞了聞,花兒清香撲鼻,令我深深地陶醉了。”這幾個句子在銜接時顯得有些生硬。學生在修改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一些連接詞,發揮連接詞“承上啟下”的作用,讓整個段落讀起來更加自然。例如,這段話完全可以修改成這樣:“水仙花真的好漂亮啊!遠遠望去,水仙花亭亭玉立,葉子像蒜苗,有六片花瓣,中間黃色的花蕊像金色的小喇叭。我忍不住湊近一看,原來水仙花的花瓣是白色的,葉子長長的、綠綠的。我靠近水仙花用鼻子聞了聞,花兒清香撲鼻,令我深深地陶醉了。”本次的修改主要加了兩個連接詞“遠遠望去”和“湊近一看”,這兩個連接詞表明作者的寫作順序是由遠及近。如此一來,銜接就十分自然。
一段話不是寫完了就算寫好了。要寫好一段話首先是要語句通順,連接自然,其次才是表達技巧和寫作手法的使用。如果連基本的要求都不能保證,讀者又如何能夠體會到段落文字的語言之美呢?
總之,教師要秉承著“循序安排,讀寫結合”的原則去開展小學生作文寫作指導,整個過程會顯得十分有條理、有層次。遵循一定順序的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收獲頗豐。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明德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