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一些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呈現連年上升的態勢。最近一次世衛組織針對亞洲地區中小學生近視率的調查中發現,中國是亞洲地區中小學生近視率最高的國家。這固然存在人口基數巨大的現實情況,但也不能否認,隨著不良生活、學習方式的普遍化,我國中小學生近視率、肥胖率正在以令人憂慮的速度發展、擴大。

一、體育鍛煉對學生體質的促進作用

(一)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體質基礎

在體育鍛煉中,學生不僅能夠從繁重的課業學習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放松,而且利用體育鍛煉能夠逐漸強化肌肉組織等身體組織,也能夠通過體育運動提升肌體爆發力,這些對于正向刺激身體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肌體系統同樣具有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應當說,有了科學、專業、正確的體育鍛煉,學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等發育都能獲得整體提高,這也是新時期教育改革強調素質教育戰略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人體如同一架精密的機器設備,同樣具有“用進廢退”的基本原理。良好且持之以恒的體育運動才是長期維持人較好體質的重要保障。校園中系統化的體育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起一種甚至多種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這恰恰是體育教學延續學生優良體質的關鍵。一旦學生在學校期間形成了運動鍛煉的習慣,有了自覺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和能力,那么,即便是日后離開校園,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社會工作中,這些意識和能力都會得以延續。

二、提升學生體質,優化教學方法

(一)豐富體育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傳統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中長跑、田徑和少數球類運動是多年延續的形式與內容。這些相對單一刻板的體育課程通常對學生體質體能要求較高,而運動形式相對機械,不太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發揮運動鍛煉對學生體質的促進作用,首先就應讓學生對參與運動項目充滿熱情。因此,豐富體育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

體育教師可以設計和使用更多具有游戲性質的娛樂化教學方式,比如體育游戲、拓展運動等項目。這些項目雖然在強度上有所降低,然而完成一個游戲消耗的時間較長,可以彌補單位時間運動強度相對較弱的缺陷。同時,由于具有較高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學生有很強的參與熱情,這對引導和培養學生形成運動習慣十分有益。

(二)以體質為導向形成個性化體育教學模式

傳統體育教學相對缺乏針對性,對先天體質條件較差的學生是一種壓力。這種“一刀切”式的體育教學,并不利于所有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因此,以體質為導向形成個性化體育教學模式是踐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學校中的校醫應當定期為學生開展身體素質檢查,了解和掌握各年齡段、班級里學生的體質情況。再據此向體育教師提供參考意見,幫助體育教師制訂更加個性化的教學規劃。此外,一段時間以后,校醫還應當及時開展跟蹤調查,結合學生體質變化情況提出優化措施,以更加動態的監督確保體育教學更高的針對性和更強的成效性。

(三)充分利用技術延伸體育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體育正在成為日益流行的健身形式。學校體育教學也可以嘗試采取新技術延伸課堂體育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比如,借助計步器或者手機上的計步軟件給學生布置科學的課余運動作業,再將之從線上反饋給體育教師。一方面這種業余運動形式能夠以更加緩和的方式提升學生體質,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逐漸培養起自覺運動、終身運動的意識。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不能只是成年人群體的必修課,而是必須從娃娃抓起,在學校中通過更加優化和創新的體育教學方式提升學生體質。要實現這樣的戰略目標,除了需要以更加豐富的體育課程激發出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外,還需要以未成年人身體發育、體質提升為導向,以人為本設計更加個性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利用網絡拓展體育課堂教學的時空,不僅能夠實現運動教學的內化與固化,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良好意識和能力。這不僅是體育教學促進學生體質的創新路徑,也是踐行素質教育改革戰略方向的重要舉措。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