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家對藝術教育非常重視,因為未來將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時代,很多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創意、審美能力是無法被取代的。美術學習的過程,可以極大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作畫過程可以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機會,用獨特的方式和視角更全面地感知世界。就如何加強中小學的美術教育,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也有一些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一、如何更好地促進美術素養的提高

美術和音樂一樣,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現在的音樂教學,有一個簡單普及的實踐教學形式,就是唱歌。不需要什么器材和條件,簡單易行,所以非常普及,人人都能唱兩句。而現在的美術教學,看似內容繁多,手工、國畫、書法等應有盡有,但缺少一種既容易普及,又能夠長期深入提高的實踐教學形式。很多人上了多年美術課,也沒能畫一幅像樣的作品,美術館舉辦的各種展覽,觀眾往往寥寥無幾。一般大眾不會欣賞,也就沒有多少興趣,與演唱會人山人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筆者認為與美術教育實踐性不強,大多數人都是既不會畫畫,也不會欣賞美術作品有關。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找到一種簡單易行的美術實踐形式,讓大多數人都能成為實踐者,從而真正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在實踐中,筆者發現水彩畫就是一種簡單易行,適于推廣普及的美術實踐形式。作為一種普及畫種,它具有很多優點。首先,水彩畫材料簡單,只要一盒顏料、一張紙、幾支筆就能作畫,易于使用和攜帶,而且成本低廉,便于大面積普及;其次,水彩畫兼有西方油畫的寫實和中國畫的寫意;第三,專業性強、適用面廣。水彩畫不僅是一種世界性的獨立的藝術形式,而且還是美術高考的指定畫種,有許多優秀作品可以學習借鑒,既可以作為一個大眾普及的畫種,也可以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基于此,筆者認為在中小學應該加強美術教學的實踐性和深入性,通過加大水彩畫的推廣力度,提高大眾的美術實踐能力和素養,使美育進一步落到實處。

二、在中小學如何開展水彩畫教學

(一)開設校本課程和興趣班,進行長期深入學習

現在的中小學美術教材是通識教育,古今中外的繪畫、雕塑、民間工藝美術等各種美術形式,可以說內容非常豐富全面,但每冊書里每一項內容都只有一兩課時,只能初步了解,無法深入學習。要推廣水彩畫,需要通過開設校本課程和興趣班的形式,作為美術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強化。可以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編制校本課程,由淺入深地安排教學內容,真正提高學生的繪畫實踐能力,從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美術專業素養的目的。

(二)學習色彩基礎知識和規律,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對一個沒有任何色彩知識的學生,直接進行色彩寫生或臨摹練習,會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所以教學時一定要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調色練習開始,將三原色按色環的位置排列,再兩兩相調,根據不同比例,調出不同傾向的間色,讓學生體會不同顏色的調配方法。然后再進行明度、純度、復色等調色練習,讓學生體會色彩的色調變化,熟悉各種色彩的調配方法。另外還要進行黑白色稿訓練,黑白稿(含單色稿)是從素描關系過渡到色彩關系的重要一環,可以讓學生學會利用明度變化和虛實表現空間效果,為色彩寫生打好基礎。

(三)寫生與臨摹相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

學畫是先從寫生入手,還是先從臨摹入手,美術界已經爭論過多年了,因為各有優缺點。筆者的經驗是兩者結合起來,交叉訓練較好。初學者面對實景寫生,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這時可以先觀摩一些優秀的繪畫作品,學習其表現的方法。但是臨摹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能照貓畫虎、復制照搬,臨摹是為了解決寫生中的問題,要帶著問題去學習。通過鑒賞名家的作品,學習其中的色彩表現規律,再去觀察現實中的色彩。在進行靜物寫生時,可以找一幅優秀的靜物畫,仿照著擺一組靜物,將實物和作品相對照,學習作品中虛實處理、強弱處理、色彩處理的方法,參照著范畫進行寫生,可以更直觀地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于如何在中小學普及推廣水彩畫教學,還有很多課題需要我們不斷深入研究,筆者相信通過廣大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努力探索,一定能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和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 西安市長慶未央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