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對蓮湖區的5所小學的師生進行抽樣調查,并從體育教師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與評價情況、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形式、學生對體育家庭作業項目的評價等情況展開調查并分析探討,結合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現狀提出合理意見、建議,為小學體育家庭作業更有效地開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目的

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僅關乎個人、家庭的發展,更關系到祖國未來的發展。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到的“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適當的家庭作業,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為增強學生體質,不僅要保證在校充足的運動鍛煉時間,還要布置家庭體育作業。我們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讓體育家庭作業更加高效,讓體育家庭作業更受學生歡迎,讓學生掌握更科學、更合理的鍛煉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查閱中國知網、中國期刊數據庫、體育教學相關期刊、書籍,收集與體育家庭作業相關的文獻資料,為全面了解和分析體育家庭作業實施現狀提出建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本文的問卷設計圍繞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形式、學生對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等方面展開。根據研究任務需要,問卷采用當面發放、填寫并回收的方式,共發放學生問卷100份,回收98份,有效問卷95份,回收率為98%,有效率為95%;發放教師問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問卷19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5%。

3.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蓮湖區5所小學進行了抽樣調查,并對學校的學生、體育教師、學校管理人員、相關專家針對小學生體育家庭作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采用結構式與非結構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訪談調查,并獲得了非常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4.邏輯分析法

本次研究采用歸納以及演繹等邏輯方法,對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相關資料進行搜集,把得到的文獻資料和整理出來的調查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教師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及對學生反饋的情況調查

表1的數據顯示體育課結束后,47.4%的體育教師沒有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在布置作業的人數中,僅有50%的老師對學生進行了評價與反饋。體育教師對體育家庭作業布置的意識不強,評價反饋的教師人數少。

2.體育家庭作業內容、形式及學生對體育家庭作業內容的評價情況調查

在調查中,表3數據顯示82.1%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完成的體育作業多是課堂學習的內容,形式較單一,沒有其他選擇;表4數據顯示喜歡和非常喜歡體育家庭作業內容的人數分別占12.8%和9.4%,學生對體育家庭作業的興致不高。而對于所學內容,課堂上由于存在班級多、場地小、人群密度大,上課基本進入“豆腐塊”模式,可活動的區域特別有限。這些客觀條件限制體育課程的進度,以及影響練習密度,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而且還對體育課堂上所學的內容掌握不牢固。體育家庭作業是鞏固學習內容的很好途徑,但在小學階段我們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體育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單一的運動內容、形式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3.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時間調查

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時間的調查表5數據顯示,30分鐘以下占73.6%,30-60分鐘的占20%,60分鐘以上的占6.4%,時間太短達不到理想的鍛煉效果,而時間太長再加上強度過大身體易疲勞不利于第二天的學習,鍛煉時間應以個人情況合適為宜。

4.與家長溝通情況調查

孩子的學習、鍛煉不僅僅是靠學校,而是需要家校聚力攜手助力孩子成長,但在調查中發現31.6%的體育教師沒有和家長溝通,僅僅只是靠自己以及學校的力量來幫助孩子,沒有做到與家長及時溝通,積極反饋學生的在校表現。而在體育家庭作業實施過程中,因為小學的身心特點會有動作不規范、意志力差、需要陪伴等因素存在,家長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實施體育家庭作業過程中孩子想放棄時的監督、鼓勵者,是練習困難時的保護者,是沒有小伙伴時的陪伴者、是技能動作不正確時的指導者。

5.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反饋情況調查

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在5所調查的學校當中,只有1所學校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其他4所學校體育老師多是以口頭的形式布置家庭作業,在作業布置后,沒有檢查、監督,學生的鍛煉結果沒有得到很好地反饋與評價,學生的積極性大打折扣,體育家庭作業的收效甚微。

四、結論與建議

體育教師對體育家庭作業意識不強。體育家庭作業的開展有益于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更有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作為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者,體育教師參與設計、實施,是體育家庭作業開展的前提;體育家庭作業內容、形式單一,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反饋不及時,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具體建議如下:

1.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在開展體育家庭作業過程中,體育老師扮演著諸多角色,是策劃者、監督者、評價者,體育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及高度的責任心,要通過進一步學習提高認識、擴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

2.尊重學生興趣,內容、形式多樣

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時,可以把體育作業設置成運動任務單,并在制定具體的運動項目過程中基于學生的學情、家庭運動環境、個人的運動興趣愛好、學校體育課內容等因素充分考慮,做到統籌兼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也參與到設計內容活動中,體驗自主設計與實踐的過程,調動學生學習、思考、實踐的積極性,也可邀請有意向參與到設計的家長們,共同參與。運動任務單內容設計具體、詳細、易操作,可包括日期、規定內容、自選內容、完成情況及本月考核表項目及標準、教師評價語、家長評價語八個部分,內容清晰,目標明確。

3.科學安排,因材施教

體育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以30-40分鐘為宜,強度不易過大,次數不宜過多。體育教師結合不同階段學情安排內容,在運動過程中可通過觀察學生的狀態、測試學生心率(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20-140次為宜)循序漸進地開展活動。體育家庭作業的規定項目可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設立各年級、不同性別、各項目的標準,學生鍛煉目標更明確,積極性更高。

4.匯集每一份力量,聚力助成長

在開展體育家庭作業過程中,需要爭取更多資源,如學校、教師、家長、社區等人員的支持。家長是陪同者、監護者,在完成體育假體作業過程中,學生的活動需要得到家長的陪護;學校及社區扮演著搭建者的角色,為學生搭建豐富課外體育生活的平臺,只有讓所有力量匯聚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5.以評促學,改進提高

教師的評價要具有導向作用,通過多元評價,激勵學生不斷完成挑戰。通過運動任務單的完成程度,再結合學生在體育課堂、運動會、體質測試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在派發體育任務單之前,以體質測試成績作為參考,為每位學生都建立基礎檔案數據。再根據任務完成的情況,家長以及孩子再進行評價。評選出班級每周、每月、每學期的“運動小達人”,并設置個人進步獎。實時跟進,及時反饋促使學生自覺、愉快地參加課外鍛煉,體育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運動情況,為改善任務單內容設置提供參考依據。

6.以賽促練,鞏固提升

學校可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比賽,激發學生鍛煉興趣,促進學生自覺、愉悅地參加課外鍛煉。如每月最后一周利用陽光體育時間搭建校園擂臺賽,就運動任務單上的項目進行比賽,并分年級分性別為前30名學生頒發獎狀。進行練習的內容,不僅可以得到及時反饋,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以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為依據,設置學生個人項目跳繩、仰臥起坐、拍籃球等,而且還開設家庭趣味挑戰賽,邀請家長參與比賽。學校不僅為獲獎的個人或者家庭進行頒獎,而且各年級按個人項目、集體項目進行積分,對各班成績進行排名,并為積分前三名的班級頒發獎狀。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遠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