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繪本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魚亞強
發布時間:2020-03-13 14:30:0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繪本,即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的圖畫功能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世界,這里筆者將結合個人繪本教學經驗,淺談如何利用繪本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培養觀察能力,激活文心
作文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觀察,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培養他們善于觀察、勤于觀察的習慣。繪本可以通過視覺吸引孩子,圖畫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繪本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繪本中主人公所處的特定背景、色彩的選擇及主人公本身外貌、動作、表情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讓學生與繪本深入接觸、對話欣賞、激活文心,讓他們說出繪本中所要表達而未表達出的文字。如《星期三書店》,作者用水彩筆揮灑出陰郁的藍色,融入黃紅的暖色,強烈的色彩對比,生動地描繪出有關“相遇、閱讀、生命”的故事。教師可聯系繪本圖畫色彩、背景等引導學生說與寫。
二、促進學生展開聯想,發散思維
優秀繪本本身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成果,能夠激發孩子突破時空限制,展開聯想和想象。繪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學生翻頁過來時,突然眼前一亮,之后你就會聽見學生自言自語說:“原來是這樣!”“怎么會這樣?”“啊,居然是這樣……”教師可將猜測、提問等閱讀策略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繪本的整體意境、細枝末節中產生豐富的想象,并在寫作方面對故事進行擴充和延伸。這個猜測、驗證與實踐的過程,學生思維獲得了連續性、意外性、挑戰性的發散與發展,獲益無窮。談及此,筆者列出四個方向或可實踐。
(一)觀察封面,激發想象。書的封面就像是一個人的面部,其標題、配圖均取自繪本的精華之處。因此,在閱讀伊始,教師應從封面開始引導學生猜測書的主要內容,使整堂課彌漫想象色彩。比如,《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一只很餓很餓的豬》等。
(二)賞讀扉頁,喚起想象。繪本多從扉頁開始就有圖畫,就在講故事,扉頁閱讀不能忽略。扉頁不僅僅是通向正文的一扇門,能告訴你誰是故事的主人公,有時也會是作者故意在這里埋下的一個懸念,引起無限遐想。在繪本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賞讀扉頁,喚起無限的想象,并練習說話。比如《火焰》等。
(三)讀文賞圖,體驗想象。閱讀繪本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重心放在圖畫上,而其文字就作為圖畫的輔助。學生思緒要隨著圖畫馳騁千里,上天入地。在故事的留白處、高潮處、轉折處、無文字輔助處等,可暫停閱讀,讓學生聯想故事后續,結合之后的圖畫或文字互相印證,真正發揮繪本的文字功能。在遇到情緒色彩濃的圖畫時,教師可讓孩子由圖畫想象人物的心理,體驗回味。
(四)延伸情節,拓展想象。有些繪本故事情節強,其結尾似完未完,給人以余音裊裊之韻。閱讀此類繪本,教師就應盡量挖掘繪本故事因素,讓學生延伸情節,在續編中想象寫作。
三、培養審美情感,享受美善
文化水平、道德情感、個性特質等在語言文字上的綜合反映,理應是發自內心和靈魂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的真實再現,其審美情趣培養的價值和功能十分明顯。而繪本通過畫家的美術語言,讓孩子感受文字難以描繪的趣味和美感,使其感受美、發現愛,啟迪智慧、享受愉悅。可以說,閱讀繪本對培養學生審美情趣,享受“文字的美”和“感情的善”是其他兒童讀物所不能比擬的。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針對圖畫色彩的冷暖、強弱、深淺、明暗,構圖的布局、取舍、筆觸、線條等進行欣賞,引導學生通過視覺去理解美和掌握美;再者,要重視繪本整體所呈現出的情感元素,培養學生辨識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在課堂中,學生可能會針對某一畫面產生不同的理解,教師一定要及時而準確地捕捉這一“道德與情感”的生動素材,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價值取向,撥正學生思想之弦,奏正義和諧之音。
總之,教師要善于選擇經典、充滿美善的繪本故事,搭建學生與自我心靈對話的橋梁,感受繪本在審美情感上所傳遞的力量,并將其實踐于生活,書寫于文墨,造福于人生。
綜上所述,繪本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審美情感等均有幫助,而這些也正是作文所需要的。教師要有意識地架起繪本閱讀與寫作表達之間的橋梁,使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實現繪本在作文能力培養方面的教育意義。
作者單位 陜西省長武縣冉店九年制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