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策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王孟海
發布時間:2020-03-13 14:27: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方面和關鍵所在。那么,如何加強小學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認為小學作文教學要從讀到寫,讀寫結合,注重遷移應用,方能提高教學效果。
一、激發情感,遷移興趣
小學階段是兒童認識寫作和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培養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現有的閱讀積累和知識儲備,激發他們喜愛閱讀、樂于表達的情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老師指導學生發現經典詩文篇章中能與學生發生共鳴的因素,引領孩子與文本、與作者進行情感對話,心靈碰撞,將讀書的興趣遷移到表達的興趣、寫作的興趣中來。
如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以“春天的景色”為題寫一段話,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走進古詩《詠柳》,和詩人一起走進春天,一起觀察,一起交流,一起吟唱。“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碑斣娙藦倪h處看到柳樹,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贊嘆,高高的柳樹像是用碧玉裝扮成的,翠綠晶瑩,而垂下的枝條就像千萬條綠絲帶,美極了!不知這細細的、綠綠的葉子是誰裁剪出來的?原來是二月春風的杰作呀!
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噴薄而出。通過詩文學習,激發情感,興趣遷移,孩子們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就產生了走進春天,選擇自己喜愛的春天景物作為切入點描寫春天,表達自己情感的動機和需要。春天的美景呼之欲出:有孩子抓住剛剛發芽的小草來寫,“小草從黑黝黝的泥土里偷偷摸摸地探出腦袋,盡情地吮吸著甘甜的雨露,快樂地沐浴著燦爛的陽光”。 有孩子抓住剛剛解凍的小河來寫,“小河慢慢解凍了,細細的、清清的河水映著淡淡的陽光,緩緩地流動著,彈奏出一段段美妙的春天之歌”。
二、讀寫結合,遷移寫法
杜甫講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笨梢?,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為寫作提供了知識和技能。小學作文教學要堅持從讀到寫,讀寫結合,寫法遷移。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他們為孩子們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如《鼎湖山聽泉》第三段寫聽泉的美妙感受時,連用了一串排比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引導學生美美地朗讀,積累優美的語言,增強語感,并在自己的作文中能進行創造性表達。有孩子寫《鄉村的夜晚》,寫到“鄉村的夜晚是特別的,伴隨著輕輕的風飄過,池塘邊、田野上、村子里便奏出一曲曲歡快的交響樂。那清脆如草笛者,是田間的蛐蛐;那柔曼如提琴者,是樹上的鳥兒”。如《桂林山水》,其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讓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領悟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美,并遷移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按照“總分總”的結構描寫某個景物或記述一個人物、一件事情。有孩子寫《可愛的家鄉》,就先總寫“我的家鄉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一個可愛的地方”;再具體分寫“家鄉秀麗的風景”“家鄉豐富的物產”;最后總寫“我愛我的家鄉,她不僅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更有著勤勞智慧的鄉里鄉親”。
三、實踐體驗,遷移內化
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的根源在于自己的生活,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渴,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竭?!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當今,孩子們的生活五彩斑斕、豐富多彩,老師要引領孩子們深入生活、熱愛生活,學會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增強情感體驗,誘發寫作的沖動。
如生活中的花草樹木,去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想一想;生活中的人物,去觀察他們的外貌、動作、神態,去傾聽他們的語言,走進他的心里,和他深度交流,感悟他的性格和品格,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還可以引導孩子們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其在活動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增強情感體驗和社會責任感,激發表達的欲望。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閱讀積累、讀寫結合、遷移應用,不斷誘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其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