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移默化,指導低段學生寫話練習
作者:周 穎
發布時間:2020-03-12 12:20: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低年級寫話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過于重視訓練而缺乏輔導,學生難以掌握寫話技巧;要求過高而不符合學情,學生的表達不夠完整,語病較多;只是按照教材要求設置教學內容,但是忽略了學生的拓展提升。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寫話能力的全面提升。我在小學語文寫話教學中嘗試根據學生的學情,結合課本設計更多的寫話項目,并嘗試從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外,使學生更好地提升寫話能力。
一、結合課本,隨堂練筆
為了避免寫作訓練要求過高而忽視了學情的問題,我嘗試結合課文指導學生展開寫話訓練。我鼓勵學生先對課文中的語言加以理解,了解作品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掌握詞語的正確運用方法。由詞語到句子,再到段落,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知識點。在這個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筆活動,就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一年級下冊第13課《荷葉圓圓》一文,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和學生一起閱讀的時候,我首先摘取課文中的句子,讓學生分別說說不同的小動物將“荷葉”比喻成了什么,并鼓勵學生思考比喻的特點,“荷葉”和“搖籃、停機坪、歌臺、涼傘”等事物之間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在學生逐步了解了比喻的修辭特點之后,我鼓勵學生模仿課文的結構進行造句,要求學生展開隨堂練筆活動:在校園中尋找各種事物,并說說能將其比喻成什么。學生嘗試進一步展開仿寫,寫出了像“松鼠說:‘松樹是我的高塔。’松鼠幾步就爬上了松樹,吱吱地叫了起來”這樣的句子。
在結合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展開隨堂練筆的時候,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學情。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鼓勵其先從選擇詞語、揣摩修辭手法做起;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則指導其嘗試掌握整段文字的寫作。這樣就能讓學生的寫話能力伴隨著閱讀的過程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二、結合動畫,想象情節
我在教學中嘗試利用小學生對動畫作品感興趣的特點,給學生播放動畫,然后鼓勵學生想象此后的情節,先展開互動交流活動,然后將交流的內容寫下來。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二年級下冊第25課《羿射九日》的時候,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與之有關的動畫,在其中的關鍵點停了下來,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天上有十個太陽,將禾苗都曬死了,有誰能幫助人們脫離苦海呢?大家想一下英雄羿會怎么做吧。”我鼓勵學生結合課文的題目進行猜想,說說羿會采取怎樣的行動。我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并在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質疑時及時進行引導。有學生提到:“羿會用箭去扎太陽,把太陽都扎下來。”此時,我就會引導學生思考:“用‘扎’這個動詞來說‘箭’,大家覺得合適嗎?‘箭’和‘劍’這兩種兵器的讀音是一樣的,可它們的使用方法是不是一樣呢?”學生有所感悟:“‘箭’是射出去的,所以要用‘射箭’,而‘劍’是拿在手里的,用‘扎、刺’比較合適。”這樣就促使學生掌握了正確用詞,此后我要求學生將交流的內容寫下來,嘗試進行口語和書面語的轉化。
在學生展開動畫情節交流的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促使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展開想象。這樣就起到了在潛移默化中展開寫作指導的效果,能避免訓練過多而指導較少的問題,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寫話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結合生活,以手寫心
若寫話練習只是圍繞教材中的內容展開,則學生的能力很難得到拓展和提升。我嘗試打通課堂內外,鼓勵學生結合現實生活進行寫話活動。我會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鼓勵學生將其寫下來。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一年級下冊第10課《端午粽》的時候,我要求學生將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開展以手寫心的活動。我鼓勵學生思考:“前幾天是母親節,你有沒有給你的媽媽贈送禮物呢?如果有的話,就用簡單的詞語寫下來吧。若沒有給媽媽贈送禮物,也沒有關系,趁著這個機會,寫幾句話送給媽媽,表達一下對媽媽的愛吧。”這樣就將課文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了起來,促使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有學生就嘗試進行表達:“若不是老師說了,我都不知道有母親節。我感到十分后悔,那天我還和媽媽吵架了。現在想起媽媽對我的好,我真的很懊悔,以后我會愛媽媽,聽媽媽的話,再也不和她吵架了。”
結合生活進行寫作有助于學生以手寫心,學生會逐步意識到寫作是具有一定實踐基礎支撐的,因此便會更積極主動地展開寫作,寫話能力也會逐步提升。
在低年級寫話訓練中,我嘗試從學情出發,更準確、有序地展開教學,不僅能讓學生順利地完成寫話目標,更能讓學生對寫話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此類活動中。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