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就要創新閱讀方法,采用個性化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這種閱讀教學將文本的載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個性化閱讀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本文將著重研究個性化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一、閱讀教學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重點內容是培養學生對課文閱讀的理解能力。高年級小學生的識字量已經比較多了,對小短文可以進行自主閱讀了,采用個性化的閱讀方法,讓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新奇感,并樂于沉浸在其中。同時,也可以使用彩色圖片的方式吸引小學生進行閱讀,讓他們將圖像轉化為文本,引導其對圖片內容進行理解,且根據閱讀內容對圖片進行分析。

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內容與圖片閱讀相比,圖片更具吸引力,因為他們現階段普遍采用形象思維方式理解問題。用色彩鮮艷的圖片表達閱讀內容,使得閱讀內容更直觀地呈現出來,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閱讀的特點。閱讀文章可以用少量的文字描述,然后讓小學生們講故事。用這種模糊的表達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閱讀,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閱讀思維,讓他們對閱讀內容進行延伸,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二、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要分析這個階段學生的認知結構。因此,在組織班級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有必要讓小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小學生的認知結構。還可以基于此設計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方法能夠滿足小學生的知識需求。

不同的認知能力意味著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不盡相同。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必要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出發選擇適合閱讀的文章,并采取適當的引導方法,讓小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生成長到高年級階段認知結構趨于穩定,其思維方式對學生行為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閱讀教學中所選擇的閱讀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高年級小學生對閱讀內容已經有了自己的分析方法,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并給予肯定,這樣可以滿足小學生的知識需求,尤其是閱讀文章的細節,要用形象生動的行為或者表情表達出來,從而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小學生愛上閱讀,養成其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三、閱讀教學中要充分把握閱讀內容的特點

教師在閱讀文章中可以適當運用圖片來表達故事的內容,讓小學生看圖片講故事,然后將故事與文章的內容進行對比,看看有什么不同點,引導學生正確解讀圖片和文字,準確理解故事的內容。如果存在不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故事與文章內容相融合,重新整理脈絡,保證故事內容的充實、完整。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對閱讀的文章深入理解,且從自己的角度對文章重新整合,對文章內容也能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不同的小學生對閱讀文章都有不同的認識,重要原因之一是小學生對語言本身的特點有不同的把握。教師用圖片來表達文章的內容,讓小學生自主處理內容,就可以深化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與文章相關的內容,激發小學生的想象空間。多媒體課件播放的內容有自己的特征,當學生根據一篇課文來解釋多媒體播放的內容時,可以比較內容的不同,雖然認知上會產生偏差,但是能對小學生的判斷力進行有效培養。在小學生的閱讀中,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對文章情節的理解與作者的意圖會有所不同。文章作為學生的閱讀材料,教師用形象生動的圖片或者視頻補充,可以滿足學生的認知特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正確理解,實現良好的閱讀教育。

通過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確,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課文閱讀興趣就變得非常重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重視小學生的閱讀教育,采取有效的方法幫助小學生提高閱讀興趣;亦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適當地引導小學生,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激發他們的閱讀思維。

作者單位 陜西省彬州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