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閱讀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天性好玩,注意力不集中,這給教學帶來很大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注重對文章細節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增設課文教學細節,引導學生進行探索

由于理解能力的不足,小學生往往會對文章的閱讀產生恐懼心理,那些復雜難懂的文章更是讓他們望而卻步。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對課文增設細節,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對文章進行探索。

例如,在教學《桂花雨》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進行分析,預想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對如何解決教學的重難點進行分析。在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后,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通過閱讀課本,你們一共找到了幾處關于桂花的敘述?”“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對桂花進行敘述的,這些情感中有沒有相似之處?”“找出文中寓意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含義”等。這些問題的設置,其實就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文章細節進行探索,在尋找文中與桂花有關的段落時,學生可以對文章的中心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通過感悟作者在書寫桂花時的情感,學生可以與作者在思想上產生共鳴。

找出文中寓意深刻的句子是對教學的一個延伸,有利于擴寬學生的思想空間,能促使學生思想多維發展。最后,教師可以設置交流討論環節,讓學生向同學分享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通過交流讓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再次回顧。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對文章細節進行剖析,使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步內化于心。

二、善于捕捉課文細節,引導學生進行領悟

課文細節一共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明顯存在于課文內容中的文章細節,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突然想到的教學細節。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善于捕捉課文細節,引導學生對這些細節進行思考,從中有所領悟。

例如,在教學《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捕捉文中的關鍵語句,對這些語句進行剖析。如文中出現的“吃空中的水”以及“奔跑跳躍”,讓學生對這兩句話進行體會,并提問:“在下雨時你們會用嘴去吃空中的雨水嗎?”“你們會在大雨中洗澡嗎?”“在洗澡時,你們會高興得大叫嗎?”當教師提出這些問題后,學生一定會認真思考,并做出相應的回答。這時,有的學生會說“天空中的雨水很臟,這些孩子為什么會喝空中的雨水呢?”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不能對其進行否定,而應該引導學生對當時的環境進行探索。通過對文章的探索,學生可以發現作者描述的環境常年干旱,十分缺水。也正是因為這一極端的地理環境,該地方的孩子很少見到雨水,洗澡對于他們來說更是奢侈不過的事情。因此,在面臨難得一見的大雨時,他們表現得十分興奮,因為這場大雨可以讓他們痛痛快快地飲水和洗澡。 這時,學生便可以明白作者采用這樣的描述方式是為了體現當時極度缺水的環境,學生們對文章的內涵也會更加了解。

三、創造更多教學細節,進行課外教學擴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對課文細節進行講解以外,還要注重創造更多的教學細節,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豐富教學的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做到內外結合,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姥姥的剪紙》這一教學過程中,作者對姥姥的情感是教學的重點之一。通過學習,許多學生都會聯想到自己的姥姥。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借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使學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華。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事情是讓你們倍受感動,經久不忘的?”讓學生依次分享感動的事情。這一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課文中所傳達的情感,還可以擴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延伸能力,使學生從課文內容走向課外生活。做到將生活融入學習,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為寫作提供真實素材。

俗話說得好,細節是衡量一件事情好壞的標準,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事情的成與敗。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重視文章的細節,通過對這些細節的講解,向學生傳達語文的魅力,使學生徜徉于語文的海洋。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楊峪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