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作者:焦 燕
發布時間:2020-03-11 12:53:4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師不僅要全面加強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同時也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的語文成績能夠得到有效而顯著的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師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這不僅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還會使小學語文教學的難度增加。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并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而是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來進行閱讀練習,這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也會使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厭倦心理。另外,很多教師不僅沒有結合教學要求給語文閱讀教學安排足夠的課時,也沒有在課堂上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創新性的教學內容,更不用說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語文閱讀探究活動了。
二、全面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有效措施
1.全面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語文課程標準的情況下,有目的地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調整,不僅要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閱讀內容的設計和安排,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逐次遞進地進行相關閱讀學習活動,在課堂上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小組交流討論機會。在使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時,也讓學生自主自覺地參與到相關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當中。
例如,在進行《小壁虎借尾巴》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微視頻或者動畫短片,然后再讓學生仔細觀察視頻中小壁虎都說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在借尾巴的過程中,小壁虎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不同動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用呢?教師需要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對課文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能夠為語文閱讀教學營造輕松而活躍的課堂氛圍,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2.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
教師需要根據閱讀教學要求轉變教學觀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地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閱讀水平進行閱讀教學安排。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開始之前為學生構建有趣和生動的教學情境,并結合課文的主題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然后讓學生通過仔細觀看圖片、視頻及閱讀文章來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語文閱讀能力。
例如,在進行《桂林山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想象“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怎樣的場景,然后向學生展示與桂林山水有關的圖片和視頻影像。在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讓學生具體思考“桂林的山是什么樣的”“漓江的水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等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和視頻來體會桂林山的奇、秀、險和漓江水的靜、清、綠。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掌握閱讀教學內容的內涵,并使學生通過閱讀更好地感受和體悟作者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將層次相同或者相近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讓小組長確定監督員、記錄員、發言人等不同角色,然后再讓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閱讀。
例如,在進行《火燒云》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以小組為單位收集的與火燒云有關的資料,然后再向學生播放火燒云的視頻,并提出“火燒云是什么樣的呢”“為什么會出現火燒云呢”“出現火燒云之后,天氣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等一系列問題,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選擇一個喜歡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視頻和課文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從而更好地感受和體會課文內容。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語文閱讀方法和技巧。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根據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求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閱讀方案。在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情況下,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具體的閱讀活動,這樣能夠快速有效地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閱讀內容,從而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店塔第一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