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探索實踐——以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作者:李林森 丁春莉
發布時間:2020-03-10 15:45: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探索公辦高職教育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公辦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改革的重要嘗試。本文以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其汽車工程學院、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等二級學院,以及智能校園建設等方面積極探索的混合所有制辦學,有效解決了辦學經費不足、機制不靈活、合作不深入等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
[關鍵詞]高職院校 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 探索實踐
基金項目: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立項項目“混合所有制視閾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XGH17287)。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在國際上稱為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在我國指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該模式是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等主要工作,并獲得合理投資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確保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PPP最初只是公共基礎設施一種項目融資模式,經濟領域的“混合所有制”能否運用于職業教育領域,實現辦學體制與機制改革的突破,這是政府、院校和民間資本目前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探索
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一種模式。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國內其他一些高職院校一樣,對混合所有制辦學在現有政策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探索。
1.引入社會資源,共建二級學院
2011年9月至今,學校二級學院汽車工程學院與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校企聯合成立西北首家“SCEP合作院?!?,開展機電技術合作(SCEP是SVW College Education Project的縮寫,即上海大眾—職業院校合作培養項目)。旨在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為上汽大眾經銷商訂單式培養具備扎實基礎技術能力的售后服務后備人才。通過統一的合作目標、深化的合作模式及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最終實現上汽大眾、職業院校、經銷商、職校學生四方共贏。
目前,學校已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上汽大眾汽車陜西培訓基地并投入使用,主要分為機電實訓中心、電動車實訓中心和企業培訓中心三大功能區。合作以來,上汽大眾每年不定期邀請大眾項目組教師參加技術培訓,將上汽大眾的新技術傳授給合作學校。汽車工程學院現有六位教師接受了上汽大眾培訓,并獲取上汽大眾基礎級師資認證資格,五位教師成為上汽大眾SCEP骨干教師,兩位教師獲取電動車師資認證;同時,校企雙方合作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和配套專用教材,將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及企業文化引入到教學之中。上汽大眾逐年向該校捐贈設備和車輛,現已捐贈整車16輛、發動機和變速箱總成19臺、教學實驗臺7套及專用工具若干件,價值300多萬元;該院開設大眾班9個,為上汽大眾經銷商輸送了196名優秀學生;另外,受上汽大眾委托,該院一直承接上汽大眾企業員工的技術培訓工作,截至目前,承接上汽大眾技術培訓和新車型培訓98期1249人次,深受行業和上汽大眾好評。
學校二級學院建筑與測繪工程學院與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強強聯合成立“廣聯達BIM學院”,主要在BIM仿真實訓中心、師資培訓、學生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建設等項目深度合作。2016年8月至今,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資200萬元用于學校BIM仿真實訓室設施建設、文化建設、購買教學用書、軟件及升級維護等,同時為學校師生培訓BIM各項技術技能;學校提供場地和其他硬件設備。廣聯達公司還全面參與了學校的教學研究、師資建設、技能認證等教學提升工作,以及學生社團、技能競賽、專題講座等活動,接受學生頂崗實習、教師下企業鍛煉、畢業生就業等,以及校企合作面向社會開展BIM技術認證培訓等工作,并免費為校內師生提供培訓、考取BIM資格證書,實現了校企雙方優質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享。通過校企深度融合,師生共同完成了學校25層高的明遠樓BIM模型設計、陜西省鎮巴縣景觀橋裝飾設計BIM模型等,使師生在“真刀真槍”的實踐中學到真本領。
學校下設6個二級學院,每個二級學院都不同程度地引入社會資源,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試點,共建二級學院。通過幾年的實踐,該校通過校企雙方共建二級學院,探索出共同投資、共享資源、共同招生、共訂方案、共編教材、共同教學、共融文化、共管就業的“八個共”機制,大大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能力,尤其是畢業生適應企業的能力快速提高,職業素養大幅提升。實現了校企雙主體育人,優質資源共享,校企互利共贏發展。
2.引入社會資本,開展具有PPP意蘊的混合所有制探索
學校為了緩解辦學經費、人員等方面的壓力,在多個方面引入社會資本,開展校企深度合作。
隨著學校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技術不斷普及的今天,學校管理服務水平通過信息化手段不斷提升。2016年8月學校建成了校園智能一卡通系統。該系統是由中國交通銀行出資400萬元、哈爾濱新中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校園一卡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負責建設。學校師生校園內消費,諸如食堂就餐、校內小超市消費、洗浴、打開水、圖書借閱等均能通過智能一卡通完成,這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園生活學習服務。萬余名師生智能一卡通余額均存儲在交通銀行賬戶,同時學校銀行賬戶、教職工工資卡均為交通銀行,支持交通銀行的發展,校企雙方互惠互利。
2017年,該學校啟動的智能校園建設項目也采用了PPP模式。為了切實轉變質量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學校管理服務水平,學校招標引進了集業務系統定制開發、對接融合、使用培訓、運維管理為一體的軟件開發公司——北京網源鑫匯科技有限公司,圍繞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開展信息化建設。通過“校企合作、整體方案設計、投資建設、運維管理、團隊建設”等一攬子服務模式,幫助學校解決規劃、建設、管理、運維、隊伍培訓、定制開發和接口融合等一系列問題,以及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學校與企業簽訂了項目建設五年合作協議,一期23個建設項目先由企業墊付資金,每年按合同要求對建設項目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學校按年度向企業支付一定比例的服務費。項目運行五年后,經驗收全部合格,學校向企業支付剩余的服務費,所有項目知識產權歸學校所有。這種模式比一個個項目公開招標的優勢在于:(1)節約時間,總體建設周期短;(2)緩解學校一次性投資資金壓力;(3)解決隊伍不足問題;(4)定制開發,建用結合,極大滿足用戶需求;(5)接口對接少,便于后續管理維護。目前,該項目啟動了一年,取得了明顯效果:搭建了統一管理平臺,實現了統一身份認證、統一流程引擎、統一數據接口、統一門戶管理、統一消息推送和統一數據中心;完成了多個系統的融合對接,消除了信息孤島,實現了數據共享;逐步上線了移動門戶、人事管理、學工管理、招生管理、迎新管理、宿舍管理、學生就業管理、畢業生離校管理、科研管理、教學資源管理、實驗實訓室管理、社團管理、會務管理、校企合作平臺、在線學習平臺、質量監控平臺等23個業務系統。使學校的各項管理和業務工作從信息化逐步向智能化轉變,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學校數據圖譜不斷完善。這種引入社會資本的模式運用于職業教育領域,比較適用需要解決辦學經費緊張、管理效率偏低、技術人員配備不足的高職院校。
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展望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混合所有制辦學中進行了較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與大部分公辦高職院校一樣,該校在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過程中,依然遇到了諸如法律制度保障問題、學校治理結構問題、產權問題、利益分配問題、政策文件沖突問題等。因此,校企合作還遠遠沒有達到更深層次的意義,校企深度融合尚有較大空間。
國內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運行機制、出資方式、商業模式設計、股權占比、法人治理結構、法律支撐依據、投資退出機制等內容不健全,還不夠成熟,還處于探索階段,未形成系統、可拷貝、可推廣及成熟的混合所有制辦學體系和方案。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是一個由點到面、循序漸進、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相信新時代背景下,經政府、學校、行業和企業多方努力,這些問題都會一一得到解決,高職院校將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
[2]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2015。
[3]趙東明、趙景暉:《高職校企混合所有制二級產業學院建設研究》,《教育探索》2016年第6期,第42-46頁。
[4]單強:《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徑與政策建議》,《唯實》(現代管理),2017 年第7期,第31-33頁。
[5]鄭榮奕、陳偉:《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反思與建構》,《高教探索》2018年第8期,第87-91頁。
[6]武南、余偉:《高職院?;旌纤兄妻k學的實踐探索——以浙江省為例》,《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年第18期,第88-91頁。
[7]盧竹、雷世平:《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是偽命題嗎》,《職教論壇》2018年第11期,第6-11頁。
作者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