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框架探析——以西安汽車職業大學為例
作者:李海鴿 秦 飛 左 浩
發布時間:2020-03-10 15:36: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在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引導下,分析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再以西安汽車職業大學西安惠通陸華捷豹路虎班為例,探析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雙方各自在產業規劃、經費籌措、先進技術應用、兼職教師聘任、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吸納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以及校企雙方協同參與的人才培養體系、課程標準、經費投入、“1+X”證書制度、成果轉化、雙師隊伍、待遇互通、質量評價和掌控機制等九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剖析,以期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試點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字]本科層次 職業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西安汽車職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9JG005)。
指導思想
校企合作人才模式是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是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辦學方向的重要體現,也是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建設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以下簡稱《職教20條》)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文件精神,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①”的重要地位。
《職教20條》中明確指出現存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不足,并要求在5至10年內實現三個轉變:由政府主辦為主轉變為政府統籌管理和社會多元辦學,由追求規模擴張轉變為提高質量為主,由普通教育模式轉變為企業社會參與和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與此同時,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全面推動校企深度合作。政策具體指出:企業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學校可從中獲得智力、專利、教育、勞務費等報酬,試點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的投資符合條件的,可按投資額一定比例抵免該企業當年應繳教育費附加②和地方教育附加③。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教育培養框架
校企合作雙方建立健全教育培訓框架,發揮各自在產業規劃、經費籌措、先進技術應用、兼職教師聘任、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吸納學生就業等方面的優勢,加強合作辦學、協同育人、合作發展,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明確雙方應盡的義務和享有的權利。
1.管理機制
成立校企合作領導小組,由校企雙方領導、技術人員和教師組成,企業領導任組長,學校領導任副組長,共同落實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教學實施和監控,專職班主任承擔學生管理工作,共同保證學生完成學業,順利就業。
2.企業定位
企業根據人才需求,作出合理規劃,明確人才規模需求、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和目標要求,指定專業培養模式,確定課程教學體系、師資、實踐場地和設備要求,細化教學措施、項目支持或專業建設基金投入、考核認證、實習方案、補貼等。
學生到企業實習期間,企業指派技術人員開展教學工作,完成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的教學計劃。校內教師和學生參與企業組織的世界級、全國或大區技能競賽并獲獎的,企業應授予同等資質認定或職業資格證書。學生在企業順利就業后,企業安排專人做好受聘學生的學籍檔案接收工作。
企業做好人才“收回”機制,對符合企業要求的學生,應安排其順利就業,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學校跨界宣傳的窗口,配合學校的招生工作。鼓勵學生參與新產品產學研用的全過程,共同研制開發創新實踐環節,真正成為產品生產的參與者、產品見證者、未來使用者和推介宣傳者。
企業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校項目的專業教師進行培訓考核,對取得資格認定的教師頒發同等資格認證或技能證書。
3.學校服務
就學校而言,立德樹人,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穩步推動社會的前進和發展是本科層次職業院校的歷史使命。
學校作為辦學主體,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修養和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全程監控、全面負責做好招生、教學、學籍管理、安全穩定和就業推薦等工作。合作前期做好企業調研,與企業共同制定(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教學模式、課程教學標準、教學實施條件和目標要求,組織教學和實施目標考核工作,定期如實地向企業匯報有關學生在校期間的詳細情況。
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校方專職班主任做好管理教育,嚴格遵守企業生產環境的規章制度,對企業教學實施、課程進度、技術師資、安全保障等方面全面監控,做好學生學籍建檔和撰寫實習報告的指導工作。實習結束被企業錄用的學生,班主任做好學生學籍檔案的轉接工作;因故被退回學校的學生,在學業完成年限內接收其學籍檔案,并組織實施再培養再就業。校企合作學生除享受企業提供補貼或資助外,在評優、入黨、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等方面與同年級學生享有同等權利。根據國家和省市財政有關規定,收取的學生學費應獨立使用。
學校配合企業需求,開發合理的職業技能鑒定工種,為校企合作學生服務的同時,為企業其他員工提供職業技能鑒定的培訓、考核、認定和證書頒發。學校承擔企業新入職員工培訓及日常培訓工作,用高質量培訓效果作為對企業最好的反饋。學校支持企業兼職教師的高校教師資格證的考取、頒發,以及教師系列職稱的晉升工作。
4.協同參與
(1)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體系
校企共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合作項目,為突出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根據專業對接的崗位需求,設置適應企業發展的專業,明確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與企業接軌,培養企業要求的達標型技術技能人才,提高職業素養,提供便捷的學生就業渠道。
捷豹路虎每年一度的精英學徒大賽,邀請全國“捷豹路虎卓越培訓班”教師和學員參賽, 2017年西安汽車職業大學承辦西區精英賽,賽程分為精彩紛呈的個性化接待,超越自我的客戶關系處理,團結合作的雙人快保、紅色檢出項,技藝超群的檢出項診斷四個模塊,在這場挑戰性極強的比賽活動中,通過小區晉級參賽的精英門店10個戰隊共30名選手參加決賽,其中13人是我校校企合作班的歷屆優秀畢業生,我校畢業生楊林所在的西安運通瑞捷戰隊獲得冠軍。
(2)完善校企教學標準
學校項目負責人組織學校相關教師,聯合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制定(修訂)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教學標準,做好課程建設工作。產教融合共同完成實訓課程與實訓項目的開發工作,改善現有的實習實訓環境,并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其中。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惠通陸華捷豹路虎校企合作班的40名學生是經過考試和企業面試環節層層選拔而來的,后期經過捷豹路虎專門定制技術課程打造,成長為出類拔萃的技術學徒,再通過嚴格的考核后,最優秀的學生將進入捷豹路虎經銷,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
(3)加大經費投入,共建校企基地
第一,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實訓、實習校外基地,為學生提供總數不超過6至10個月的對口實習環境,基地實習期間學生的管理、安全和考核工作雙方共同承擔。
第二,校企共建以企業冠名的專業創新創業實驗室或工作室,由企業高級工程師組建教師和學生團隊,共同承擔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科學研究工作。
(4)啟動“1+X”證書制度
按照《職教20條》要求,堅持學歷教育與資格認證并舉并重,統籌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啟動“1+X”證書制度,其中“1”是畢業證書;“X”定位為企業認證或行業職業資格證書,或由教育部牽頭主導,人社部共同認定的職業技能等級資格證書;這類“X”證書被賦予了學分,有利于提高學生就業針對性、拓展就業本領,又利于他們接受未來更高層次的學歷教育。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西安惠通陸華捷豹路虎班在精英學徒大賽中獲獎的優秀技師和技術團隊,不僅獲得榮譽證書和企業獎勵,還獲得了企業的資格認證。
(5)實現學習成果的積累、認定和轉換
校企合作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行業、企業的相關技能大賽,根據獲獎等級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學分銀行”的認定和轉換。利用“超星學習通”或其他APP軟件完成個人學分的儲存,根據證書類型完成免修面試部分課程,也可兌換相應的選修課學分。
(6)建立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交流機制,打造校企雙師師資
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研發新項目,建立強有力的線上線下交流機制,校內外師資共同加快新技術的培訓和傳授,讓校企合作班學生緊跟企業技術發展的步伐,滿足企業崗位需求。
(7)做好校企薪資待遇互通制度
校企合作學生前期在校學習期間,企業技術人員承擔教學任務期間,其住宿和餐補由學校配套支持,其課時費和交通補助由企業按照任務級別承擔。企業技術人員在校期間按學校要求考勤,與學校教師享有同等待遇。
校企合作學生后期在企業實習時,企業應為帶隊班主任和學生提供食宿,酌情為班主任提供學生管理和教育成本補貼。在企業的學校員工,按企業要求考勤,參與企業研發工作,對于獲得實質性科學研究或創收的項目,應按照企業相關規定獲得獎勵。
(8)建立校企教育質量評價和督導制度
以校企合作班師生的職業道德、專業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以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為核心,建立校企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在學校和企業自查的基礎上,展開相互督導和評價。邀請政府、行業、同類型的校企合作院校共同參與質量評價體系,也可邀請國家職業教育指導咨詢委員會積極開展第三方質量評估,對教育管理、教學質量、辦學模式、師資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升等情況進行指導、考核和評估,以此來促進本科層次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9)健全校企合作畢業生發展掌控體制
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優秀人才,企業和學校有責任盡其所能地為學生建立完整詳盡的個人業務檔案,按年度定期反饋給對方,形成健全的校企合作溝通體制。同時,在不違背法律條款的情況下,根據訴求,校企雙方均指定專人調取對方學員(工作人員)相關資料,了解校企合作學生的發展動態。
5.其他
協議簽訂有效期為學生的一個學習周期,期間有變更、爭議、中止或續約的情況由校企雙方協商決定。
結 語
本科層次職業院校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歷史使命,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建立校企雙方同呼吸共命運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專業認知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力,培育和傳承中國工匠精神,依托學校優勢特色專業,吸引企業聯合建設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施行校企聯合培養、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是本科層次職業院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注釋:
①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
②教育費附加是由稅務機關負責征收,同級教育部門統籌安排,同級財政部門監督管理,專門用于發展地方教育事業的預算外資金。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加快發展地方教育事業,擴大地方教育經費的資金來源,國務院于1986年4月28日發布《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指出凡繳納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除按照《國務院關于籌措農村學校辦學經費的通知》 (國發〔1984〕174號文)的規定,繳納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的單位外,都應當按照該規定繳納教育費附加。
③地方教育附加是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為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增加地方教育的資金投入,促進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事業發展,開征的一項地方政府性基金。該收入主要用于各地方的教育經費的投入補充。
參考文獻:
[1]劉鑫、玉素甫艾力·阿巴斯、夏麗、孫園園、張悅:《國內外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對比分析》,《現代商貿工業》2018年第39卷第10期,第67-69頁。
作者單位:西安汽車職業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