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已經在許多歐美國家得到了大力推廣,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型的核心人才培養已經成為了全世界都在關注并且投入大量精力發展的項目,而STEM教育也正逐步進入我國教育界,其發展也是勢在必行的。

一、STEM教育的含義

STEM教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教育學者提出的一個概念,其教育理念就是要全面提升國民科學素養,通過培養數學、科學、工程和技術方面的技能,發展更多技術型人才。通過對STEM教育四個方面的綜合培養,依靠多個學科的協同合作來解決問題,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二、STEM教育本土化的目標

STEM教育進入我國的時間不長,但是其對于我國教育理念的改善十分巨大,對中小學生進行STEM教育,就是培養他們的實干能力,讓他們用所學的東西為實際的工作服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今后的發展有自己的想法,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目前我國已經有許多地區開設了“領航學校”“種子教師和學校”等STEM教育計劃,以鮮明的發展特色、核心的師資力量以及綜合實力來選拔優秀的學校和老師進入STEM教學計劃中,讓學生在教育教學中逐步具備實際的操作能力和技能。

三、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同

STEM教育的關鍵角色是教師。現在有許多教師已經有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意識,對發展STEM教育是持支持態度的。但是,在針對如何進行STEM教育時,教師之間卻持有不同的意見。一些教師認為,學生需要對STEM教育的所有內容都要有所掌握;有些教師卻支持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某一項技能,做到術業有專攻;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STEM教育可以完全取代現有的科學信息技術的課程。

2.師資力量薄弱

“跨學科整合”是目前STEM教育中大家比較重視的問題,特別是基礎科學教育中融入技術和工程方面的內容,通過STEM教育內容的有效整合,可以幫助解決之前教育中缺失的一部分問題,幫助學生提升對科學技術的興趣。但是,跨學科內容的教學使小學科學教師有些力不從心,許多教師自身對教學內容都不能完全理解,所以無法進行跨學科的教學。

3.缺乏系統的評估工具

STEM教學理念是否真正適用于教學實踐,還需要一套教育體系的評估工具。在教學中學生的素養是否得到提升,教育內容和方式是否與現實發展相符合,是目前開展STEM教育的重點。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還要對技術運用、協作能力以及各方面素質的培養進行評估,評估其內容的真實性和學生長期的發展都要有一個具體的審核標準。

四、發展策略探討

1.因地制宜制訂教學目標

各地應該根據每個年齡段不同的情況制訂適合當地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是需要有持續性的長線發展目標。在小學階段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將學生帶到課堂以外的環境中,通過觀察讓他們思考事物彼此的關聯。還可以讓他們觀察某些簡單的機械構造,如剪刀為何可以裁剪物品,從而了解工具的構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培養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收知識,通過自身發散出的求知欲已經很低了,所以我們當下需要學生改變這一學習習慣,重新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能力。STEM教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所以可以通過對其教育內容的介紹和引導,讓學生能夠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進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3.從項目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以向學生介紹STEM教育中一些有趣的項目,如機器人是如何被制造出來的、房子在建造前的建模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對課程內容進行探索。

為不同興趣領域的學生建立個性化的課程內容,明確他們的學習目標,這樣可以增進他們的協作能力和對達成目標的一致性。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對目標的制訂、學習內容的設計以及最終要達成的效果,進一步推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探索STEM教育的新模式,加強教育創新模式的發展,是推動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培養具備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問題。STEM教育的發展,是順應時代發展需求而出現的,其發展是需要依靠社會各界包括各個學校、教育部門、社會機構以及各大企業的積極支持的。

作者單位 楊陵區第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