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會責任是指信息社會中的個體在文化修養、道德規范和行為自律等方面應盡的責任,是學生需要具備的信息學科的四個核心素養之一。初中學生在信息活動過程中應當做到理解信息開發、傳播、使用之間的關系;認識到網絡對其他領域的影響以及帶來的安全問題,能采用恰當的策略和方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使用信息設備,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責任觀,學習并遵守相關的法律和法規。那么,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滲透信息安全責任意識?筆者結合自身課堂實際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關注信息安全的發展趨勢,注重積累教學資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上好信息安全的課程,必須有足夠的“新鮮資料”。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的信息層出不窮。有關網絡安全的事件也有很多,信息技術教師應養成良好的捕捉信息的習慣,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時刻關注各種媒體的信息事件,經常訪問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網,關注當前病毒的新動態及處理方式。平時還要注重搜集和下載有關信息安全的資料,進行歸檔、整理,以備在上課時引用。

二、抓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細節,滲透安全意識

1.教學內容直觀化,讓學生能看到

為了讓學生對計算機病毒及木馬有深刻了解,筆者從網上下載了病毒演示程序的視頻:如“勒索病毒中招過程”“熊貓燒香病毒的發作過程”“木馬入侵演示程序”等。讓學生親眼看到病毒是如何破壞電腦的。看了視頻之后,同學們很震撼。由枯燥的說教到直觀的演示教學,學生在大腦中對病毒及木馬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2.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提高他們保護信息意識的能力

明白病毒發作的可怕之后,學生會不由自主地萌生保護自己電子設備的意識。教師趁機啟發學生,要想保護電腦就要給它穿上“防彈衣”,即安裝殺毒程序及防火墻。在課堂上,讓學生學會自己下載、安裝、使用殺毒軟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開展討論與辯論,加深學生對信息的辨別能力

在課堂上針對各種信息安全事件,請學生展開辯論。通過辯論,提高學生分辨信息真偽、提高信息安全的意識等能力。如信息自由與信息安全哪個更重要,通過辯論,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國信息安全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使用免費wifi安全嗎”“使用公共充電樁給手機充電有隱患嗎”“在家里安裝監控攝像頭好嗎”,再以視頻呈現這些現象的安全隱患,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

4. 以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信息安全知識的興趣

在對信息安全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后,使用答題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既檢驗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又鞏固和宣傳了信息安全的知識。當然,還可以采用分組競賽的方式或利用問卷等工具發布試題,通過問答的形式,再次呈現和回顧所學的信息安全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將教學常規化,培養學生的信息責任意識

1.縱向深入,掌握最新網絡安防知識與技能

從2014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周為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宣傳周的各種活動:如參觀咸陽市舉辦的網絡安全博覽會、學習智慧咸陽公眾號上的網絡安全知識講座、參與網信競賽等。通過參與活動,掌握最新的網絡安全防護知識,提高學生的信息安全素養。

2.橫向聯系,與其他課程結合,滲透安全防范意識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各門學科之間互相滲透、互相轉化、相互啟迪。如思想品德課程開設了網絡安全專題教育、英語課上也可以教給學生如何上網、發送郵件……各科教師之間互通有無,互相學習,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上學習信息安全知識。

3. 利用多種渠道宣傳網絡安全知識

目前,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及校園廣播、電視臺等。利用學生身邊的媒體定期推送網絡安全知識,評析網絡中出現的各種事件,如網絡暴力事件、網絡謠言等。教育學生冷靜分析、謹慎對待,不傳謠,不起推波助瀾的作用,鼓勵學生制作以信息安全為內容的電子報紙或雜志。在制作的過程中,他們會搜集各種資料,了解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知不覺中就會學到許多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

總之,在信息社會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使他們在利用好網絡的同時,能保護好自身的權益不受侵犯。同時做一個遵紀守法的網絡公民,是我們作為教師的責任。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陜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