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日文化差異視角下高校日語教學研究
作者:李爽蓉
發布時間:2020-03-10 16:46:1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日語是高校外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體系,受中日文化差異的影響,日語教學質量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筆者通過分析,闡述了中日文化差異及其對日語教學的干擾,并對當前高校日語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最后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探究了高校日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文化差異 日語教學 注釋講解 教學氛圍 社會熱點
前 言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中日兩國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我國日語學習者也在逐年增多。這就對高校日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語人才能夠為中日兩國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支持。但各個國家之間文化差異顯著,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其作為重要考慮因素,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調整教學內容,以此全面提高日語教學質量。
中日文化差異及其對日語教學的干擾
1.中日文化差異
中日之間有著一衣帶水的緊密關系,所以文化方面也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但實際上中日文化差異十分明顯。其中,中國文化具有持久性、原生性的特點;日本文化則具有周邊性、開發性的特點。具體而言,日本的很多文化均來自周邊國家,但其并非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經過創新、調整,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這一現象正是中日文化既相似于其他國家文化,又不同于其他國家文化的主要原因。正因為如此,高校日語教學應該加大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如果語言中沒有文化,那么就會失去靈魂,影響語言教學、文化傳播的效果,所以教師必須結合文化差異進行教學。例如“ごめん”在日語中表示“對不起”,其不僅可以表達歉意,還可以表達感謝之情。因為在日文化中,表達謝意時需要對占用對方的時間表達歉意,與我國“對不起”的含義有很大的區別[1]。
2.中日文化差異對日語教學的干擾
學生學習任何一門外語的過程中都會受到本土文化的影響,甚至會對外語交際產生阻礙或者引起雙方的誤會等。學者將這一現象稱之為“文化干擾”。例如,如果受邀到日本人家中做客,那么飯前主人就會說:“何もしていませんが,どうぞおかまいなくごゆっくりお召し上がりください”。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都沒做,但是請你不要客氣,還請慢慢享用”。對于一個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而言,很可能會認為這句話前后矛盾,既然什么都沒做,又怎么讓客人享用呢。實際上這種表達方式是當地一種語言習慣,可以體現日本的謙虛文化。因此,在高校日語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日本文化的傳播,使學生明確中日文化的差異,避免在交際中出現誤會。
中日文化差異視角下高校日語教學現狀
從當前國際形勢來看,日語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學習日語的人也逐漸在增加。但由于中日文化的差異性,導致高校日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對當前日語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日語中通常夾雜一些漢字,很多學生認為日語學習很簡單,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不制訂學習計劃與目標等現象。同時,還有部分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日語學習的難度較大,沒有找到學習的竅門與方法,這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教師而言將日語課程看作選修課,就忽視了日語教學的重要價值,他們就不會主動鉆研教學技巧、教學方法等,通常只是將詞匯、語法傳授給學生,并不會向學生講解日本歷史文化。長此以往,既不能幫助學生掌握日語技能,又無法使學生感受日語本身的魅力。
中日文化差異視角下高校日語教學策略
1.合理運用注釋講解法
(1)詞匯講解
教師在詞匯講解的過程中,不應僅停留在發音、語意、派生等方面,而應引導學生掌握日語文化,使其掌握運用詞匯的方式與技巧。如果所講解的詞匯為漢字詞,那么教師可以以中國文化為切入點,對詞源與文化傳播等知識進行講解。例如,漢語“勉強”所對應的日語為“勉強します”,該詞匯表示“學習”,但“勉強します”的本義并不是學習,而是努力、勤勉,在明治維新以后詞義才出現了變化。在日語中,與之相似的詞匯較多,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產生了全新的含義,與當初從中國引入的文化有很大差異。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介紹日本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等,以此讓學生加深對日本文化的了解與認識。日本人在表達拒絕時,通常會采用委婉的詞匯,有意避開生硬的詞匯,如“ちょっと待って”“はい、いいですね”“あなたのおっしゃるとおりです”等。這種表達方式是對對方想法、提議的尊重,不過交流方可能不會認可或者接受。因此,日語教師在講解詞匯知識的過程中,需要與日本文化相結合,以此提高日語教學的質量與效率[2]。
(2)語法講解
學習任何一門外語時,學生都應該熟練掌握與之相關的語法。只有如此,才能夠對詞匯合理應用,提高語句結構的合理性,避免出現文化干擾的現象。具體而言,日語教師在講解語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日本的文化背景,結合中日文化差異制訂語法教學方案,從而最大程度地加深學生對語法的認識,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例如,“~とまでは行かないが”表示“即使不……的程度”。此結構在日語中表示謙虛的意思,但同時又表示對自己充滿信心。將“~とまでは行かないが”應用在句子中,如“満點をとるとまでは行かないが、合格する確率は高いと思う”,該結構表示即使拿不到滿分,但肯定會及格。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與日本文化相關的語法,如上文提及的“何もしていませんが”。因此,日語教師在講解語法知識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與日本文化相聯系,加深學生對語法使用方法的理解[3]。
2.積極構建教學的氛圍
為了能夠在日語教學中,獲得理想的課堂效果,必須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最大程度地提高日語教學質量。教師應該轉變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創建課堂教學情境,密切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例如,日本的澡堂文化就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教師可以創建一個“澡堂洗澡”的課堂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用卡片標記男女浴簾,讓學生扮演收銀人員、導引人員、客人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十分高漲,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析日本澡堂、中國澡堂之間的文化差異。其中,最直觀的是浴簾上標記的“男湯”“女湯”。在日本文化中,“湯”具有澡堂的含義,而飯桌上所涉及的“湯”通常會用“汁”表示。相比之下,在中國文化中“湯”是一種食物,并不具有澡堂的含義。但目前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背景下,我國很多溫泉場所也會在浴簾上用“湯”表示。
3.重視社會熱點的討論
高校日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熱點進行教學,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討論。這種方式能夠加強日語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感受日語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加深其對日本文化的了解、認識。例如,2019年6月22日舉辦的“中國動漫日本行——從水墨中來”活動,也是當年G20峰會的內容之一。除此之外,還涉及很多人文方面的文化活動,為中日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該活動的意義,展望未來20年中日在文化層面的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全新的國際形勢,闡述G20峰會中文化活動的意義,最后大膽展望、暢想未來,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充分認識中日文化的異同,以及日語在國際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長此以往,就能夠降低日語教學的難度,為創新日語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4.調整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外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踐行實用性、階段性原則,結合學生能力現狀創新日語教學模式。為了降低中日文化差異對日語教學的影響,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元化教學策略。但實際上,日常教學中無法避免跨文化交流的現象,要想幫助學生合理應對交流問題,教師必須樹立文化差異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從日本文化的角度分析問題,為學生今后在跨文化交流中掌握“主動權”奠定基礎。對此,教師應從根本上創新傳統教學模式,還應結合學生興趣、需求等因素,制訂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案,進而加深學生對日語、日本文化的了解。例如,在中國文化中“狐”這一動物經常出現在古典文學中,具有妖媚、狡猾的特點,因此該詞語有著較強的貶義色彩,但在日本文化中“狐”則是人類與神靈之間溝通的中介,有著神圣、神秘的色彩。如果學生不了解日本文化,很可能會在交流中出現表述錯誤的現象,無法實現交際目的,甚至會產生不良的影響[4]。
5.積極組織日語文化競賽
為了加深學生對日本文化的認識,不斷提升學生的日語能力,高校可以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日語文化競賽活動。例如,某高校大二日語專業有兩個班級,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日語文化競賽中,讓外教與其他教師做評委。其中,一班的學生主要參賽內容包括日漢互譯、日文誦讀、語音模仿,以及與日本文化相關的知識等。當學生完成日文誦讀后,教師可以隨機提出問題考查學生的日語交際能力、應變能力與總結能力等。二班的學生可以將“你聽我說”作為比賽內容,即學生兩兩一組,一名學生說日語或漢語,另一名學生及時說出對應的含義,這樣不僅能夠密切學生之間的關系,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還能夠加深其對日本文化的認識,為提高日語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 語
綜上所述,雖然中日文化有著緊密的關聯,但是并不能忽視文化差異的存在。在當前日語教學中,由于文化差異的干擾導致教學效果難以提升,限制了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為了避免這一問題,高校日語教師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訂更加系統的教學方案,將中日文化差異的不良影響轉變為優勢,進而深化學生對日本文化的認識,提高日語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與發展平臺,為國家發展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廣瑜:《日語教學應與日本文化現象有機結合——評〈日本語言學理論研究與日本文化探析〉》,《領導科學》2019年第12期,第2頁。
[2]楊茜:《桂西南地區高校二外日語教學現狀與改革措施研究——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西部素質教育》2019年第5卷第7期,第183-184頁。
[3]王中盼:《高校日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對策探析》,《才智》2018年第10期,第33-34頁。
[4]沈海麗:《日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育》,《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年第17卷第6期,第194-195頁。
作者單位:咸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