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教育改革的興起,學習者自主性引起了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在英語語言教學中,學習者自主性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學習者自主性是保證學生有效、高效學習的重要能力。

[關鍵詞]學習者自主性 教學改革 英國高校 高校英語教學啟示

基金項目:西安翻譯學院科研團隊《翻譯工作坊模式下的英漢互譯研究》(項目編號:XFU17KYTDB01)。

引 言

學習者自主性作為一個熱門話題在西方教育界備受學者的關注。Dearden,R.F.指出學校教育應以發展學習者自主性為目的。David Baume將學習者自主性作為教育的目的,他提出教育應該幫助學生成為有效的導向性學習者,同時以此為目標的教學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力求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學習。Boud,D.認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發展個人對自己所想即行動作出決斷的能力。李牧春認為學習者自主性是學生執行正確、有效學習方法的保證。高吉利認為學習者自主性在英語教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習者自主性的內涵與特征

目前,關于學習者自主性的定義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張美)。語言學習中的學習者自主性一詞由Holec提出,他認為學習者自主性是指學習者掌控自身學習過程并對整個學習過程做出決策的能力,學習者能夠定義、了解和評估自身發展目標和策略。之后,許多專家提出了各種關于學習者自主性的定義。Littlewood提出學習者自主性是學習者與學習過程及學習內容的聯系,是學習者能夠進行批判性反思,做出決策和采取獨立行動的能力。學習者自主性還包括學習者能夠獨立做出選擇的能力和獨立進行選擇的意愿。Benson、Dickinson、Palfreyman、Smith、Scharle和Szabo都認為學習者自主性指的是學習者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行為。Dickinson將學習者自主性定義為學生真正負責與自身學習相關的所有決定及執行這些決定的活動。Benson經過一系列研究證明學習者自主性在外語語言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者自主性是讓學習者自己安排學習活動,自我管控學習過程并評估學習成果??傮w來看,學習者自主性指的是學習者能夠對于自身學習做出決策的能力。

學習者自主性有諸多顯著的特征。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學習者自主性就是學習者從自身目的出發滿足自身學習需要的活動,學習者自主性的內涵與“自主性”密切相關。首先,學習者自主性反映了學習者的獨立性。約瑟夫曾提出自主性是一種對自己要采取什么行動及如何實現該行動進行決斷的能力,它既包括選擇的能力,又包括實現這種選擇方案的能力,學習者自主性就是獨立選擇學習途徑并踐行這一學習行為的能力。學習者獨立性是學習者自主性的重要內涵。其次,學習者自主性體現了學習者的自由性。彼得斯認為自主性是自由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指出自主性是選擇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受他人支配(Cuypers)。因此,學習者自主性具有選擇學習方式的自由性。最后,學習者自主性體現了學習者的理性。總體來看,學習者自主性具有獨立性、自由性和理性等基本特征。

Benson認為學習者自主性可用于以下五種情況:第一,學習者能夠掌控自己學習的情況;第二,掌握自我導向的學習技巧;第三,具有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但被傳統教育所抑制;第四,證明學習者在自學過程中的責任感;第五,學習者自由決定自己的學習動態。目前,學習者自主性已經廣泛應用于英語語言教學中。Cherrington提出由于語言學的發展及各國政府的支持,英語語言教學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現狀

1.英語教學理念落后

當西方高校全面實行學生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時,我國英語課堂教學仍然保持著教師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語言重在應用,一言堂的英語教學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的自主性體現不夠,自主學習的動力就不強。教學理念的落后導致授課內容較陳舊,教師缺乏創造性與創新性。很多高校英語教材十幾年都不變,教材內容完全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課文中的語言很多也失去了時效性。同時,單調而缺乏趣味性的教學使學生失去了英語語言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弱

西方高校普遍使用在線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然而國內在線教學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夠。究其原因是我國高校英語教師缺乏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科技時代的今天,教師應該使課堂教學多樣化、豐富化、科技化。然而,大多數英語教師對制作網絡課程、錄制微課、慕課和設計師生在線互動平臺缺乏了解,嚴重阻礙了高校英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3.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目前,國內多數高校對學生的英語測評仍采用筆試形式進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測評不夠。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單純地通過期末考試很難考查學生實際掌握情況,運用考試成績確定學生的語言水平不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和發展。

英國高校英語教學現狀

1.完善的在線教學系統

在線教學系統就是運用信息技術輔助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在線教學系統為學生提供了彈性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教師的面對面探討。英國高校普遍采用Blackboard在線教學平臺,很多教師在課前就將課件及相關閱讀資料、參考文獻、視頻等上傳到Blackboard,方便學生課前準備課堂上要探討的問題,也為學生課下自主學習提供了資源。此外,英國部分高校還有自己的網絡課程,學生可根據需要觀看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

2.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

相較于國內一言堂的英語教學模式,英國高校普遍采用任務教學法,注重學生的自我展示。課堂任務不再局限于常見的小組討論,而是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展開,如海報展示、小組采訪、角色扮演、迷你戲劇等。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有了興趣學生才會自發學習。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既調動了學生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課外學習的自主性。

3.課后指導體系完善

英國高校英語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后反思,會定期讓學生針對所學內容進行反思總結,并安排教師對學生的反思進行指導,在指導過程中,學生可以就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與教師探討,也可以與教師溝通日常上課模式的利弊,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4.課程評價體系多元化

除了傳統的考試形式,英國高校還采用了多種考核形式評價學生的語言能力,如學期論文、話劇表演、小組研究報告等,全面測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協作能力等。與單純的考試測評相比,多樣化的測評模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從多角度全面感受英語語言學習的樂趣,以此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

學習者自主性對中國高校英語教學的啟示

1.確立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內容

高校英語教學內容的確立需要建立在掌握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教師要清楚學生的知識薄弱點是什么,學生想要從課堂上學到什么。在課堂上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在課下主動思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每一單元教學之前,教師可先讓學生預習本單元所學內容,提前搜集想要學習的知識點,如語法點、詞匯點等。讓學生自主決定自己想要學習的內容,教師根據學生薄弱點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以此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2.明確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目的的教學目標

高校英語教學目標并不只是為了提高學生英語考試的過級率,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用真摯的感情激勵學生。英國高校課堂氛圍非常和諧,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等級差異,他們在課堂上更像是朋友間的知識分享。因此,我國高校教師也應與學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其次,教師應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形式,例如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運用多媒體軟件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競猜,這樣學生既學習了新的英語知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最后,教師應該適當夸獎學生。英國高校教師在課堂上從不吝惜對學生的夸獎,我國高校教師也應改變以往嚴厲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中肯的評價,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3.鼓勵學生課上課下開展合作式學習

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并不等同于一個人獨自學習,英國的課堂作業大多數是以小組的形式完成的,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交流思想,還可以互相學習。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課堂任務和課下作業,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并在課外設立小型研討會,鼓勵各組學生相互交流,教師在小組合作中給予一定的指導。合作式學習既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又能使學生在反思中求知,不斷發展學習自主性。

4.建立完善的線上教學平臺

21世紀,各類教學軟件、教學工具應運而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英語教學的改革。教師可根據所在高校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線上教學平臺,線上教學平臺的建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教師可以將相關英語教學資料上傳到線上教學平臺,方便學生提前了解教學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將拓展資料上傳到線上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以此補充課堂教學無法覆蓋的內容,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教師還可以在線上平臺設置討論區,讓學生自由討論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并提出問題,教師和其他學生均可在討論區回答學生的問題。對于不具備線上教學平臺的高校,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充分利用學生愛玩手機的特點,將英語學習與復習變成學生的一種習慣,以此輔助學生發展學習自主性。

5.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我國高校普遍采用的評價模式是:總分=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該模式只注重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不注重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筆者認為學生最終成績應該為:總分=平時成績(50%)+期末成績(50%)。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享受平時的學習過程,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結 語

為了提高學習者的自主性,英語教師不應只是英語知識的提供者,還應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者和答疑者。我國高校英語教師應積極發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調整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模式,更新評價體系,讓英語學習者能夠更多地反思學習情況、評估學習進步情況,并且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自己做決定。因此,高校英語教師應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更高效地利用課外時間,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Dearden,R.F.“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Routledge & Kengan Paul,1972.

[2]David Baume.“Developing learner autonomy”,Staff &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Publications,1994.

[3]Boud,D.“Developing Student Autonomy in Learning”,Kogan Page,1988.

[4]李牧春:《大學英語課堂自主性學習策略研究》,《長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第45-46頁。

[5]高吉利:《國內學習者自主研究述評》,《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5年第6期,第55-60頁。

[6]張美:《試析大學外語教學改革中的學生自主性問題》,《教育現代化》2018年第7期,第226-227頁。

[7]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Pergamon Press,1981.

[8]Little,D.“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Authentik Language Learning Resources Ltd,1991.

[9]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Longman, 2001.

[10]Dickinson,L.“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System, 1995(23),p.165-174.

[11]Palfreyman,D.Smith,R.“Learner autonomy across cultures-Language education perspectives”,Palgrave Macmillan,2003.

[12]Scharle,A.,Szabo,A.“Learner Autonom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13]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4]Benson,P.“Autonomy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Language Teaching,2006(40),p.21-40.

[15]〔英〕約瑟夫-拉茲:《自由的道德》,孫曉春 等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第380-382頁。

[16]Cuypers,S.E.“Autonomy in R. S. Peter’s Educational Theory”,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10(43),p.189-207.

[17]Cherrington,R.“Linguistic imperialism.In Byra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Routledge,2000.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