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提升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本文分析了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語言特點。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全英文培養、趨同化與差異化結合培養等措施,并開展了相應的工作,使所培養的巴基斯坦留學碩士研究生和國內師生相處和諧,其在學術上超出了預期水平,這表明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實踐結果可供招收巴基斯坦碩士研究生的院校參考。

[關鍵詞]研究生 巴基斯坦 培養 措施 實踐

基金項目:廣東海洋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來華留學碩士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1713)。

招收和培養來華留學生是我國一項長期的教育國際化政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教育部[1]發布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提出實施“絲綢之路”留學推進計劃,全面提升來華留學人才培養質量。

巴基斯坦是“一帶一路”一個比較核心的沿線國家,其人口眾多,戰略地位重要,而且其來華留學研究生在數量上初具規模,從教育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司的統計數據可知[2]:從2015年開始,巴基斯坦躍居來華留學研究生的第一大生源國,近年來其來華留學研究生每年遞增約2000人,到2016年已達到七千多人。由此可見,實施“絲綢之路”留學推進計劃必須要提升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問題分析

“絲綢之路”留學推進計劃目的在于文化交流,而研究生的專業培養質量主要體現為學術水平。因此,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可定位于:一是促進留學研究生對中國文化的親近和認同;二是提高留學研究生的學術水平。總體而言,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學術水平低于國內研究生。劉水云[3]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學術水平總體較低,導師對培養質量不太滿意。朱萍和鞏雪[4]分析得出了一些影響來華留學研究生學術能力的一些因素:學術基礎薄弱造成的學術研究障礙、語言能力薄弱造成的學術交流障礙、文獻檢索能力薄弱造成的不了解研究現狀。其中語言障礙和文獻檢索能力差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文化差異使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困難,采用我國教育領域的規章制度培養留學生,留學生和中國師生多接觸、多交流、多合作才能更好地提升認同度。而留學生語言障礙、學術基礎薄弱,又不能照搬國內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的矛盾。在現有研究和實踐中,張昕宇[5]提出了從區別對待過渡到趨同管理的主張,以促進來華留學研究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萬佼、陳蕾和張旭[6]針對來華留學研究生內部存在較大差異的事實,提出了對來華留學研究生因材施教的差別化培養思路,以提高他們的學術能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7]研究并實踐了協同培養模式,具體方法為中外研究生學術配對,共同學習和研討,合作發表論文等,以加強中外學生合作關系的培養。

綜上所述,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實現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文化差異;二是語言障礙;三學術基礎薄弱。另外,需要采用適當的培養模式以實現兩個培養目標的平衡。

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語言特點

巴基斯坦的民族語言是烏爾都語,但英語是其官方語言,也是學校用語。因此,總體而言,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比國內碩士研究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強、詞匯量大。在漢語水平方面,很多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在入學時沒有要求漢語考試,來中國之前基本沒接觸過漢語,來中國后,雖然有開設漢語言方面的課程,但學時短、學習內容少、平時練習不充分,只能說簡單的生活用語,完全達不到流利交流的水平。

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措施及效果

高濤、王翠翠、盧瑋、陳本豪[8]提出以創新與自主學習為主導、全英文留學生培養的國際研究生教育理念。由于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英文水平較高,若采用全英文培養,則學術水平培養中的語言障礙問題將不存在。然而,采用全英文培養將面臨師資、學術論文發表選擇面狹窄等問題,劉水云[3]的問卷調查得出:來華留學研究生的英文教學比例非常低,即使在對中文沒有硬性要求的“高校研究生項目”中,英文授課的比例也僅為33.4%。鑒于教育國際化中的英文教學發展趨勢,我們嘗試了全英文培養,并開展了相關工作。

此外,我們采用了趨同化管理和差異化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模式,趨同化管理可培養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而差異化培養可更好地提升留學生的學術水平。我們擬訂的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解決方案如圖所示。

1.全英文培養模式的建設

在師資建設方面,遴選了一些有英美等國學習背景、科研能力較強,且有研究生指導經驗的導師指導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通過兩個渠道開展師資隊伍建設:招聘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新教師;遴選骨干教師到英美做訪問學者以培養新教師。

在教材建設方面,通過網絡等多種渠道遴選和購買英文原版教材,重新編寫課程大綱和做PPT課件,對一些不能購買到英文教材的課程和實驗,采用將中文大綱和課件翻譯成英文的方法來加以解決。

在研究生科研工作方面,引導學生檢索高校購買的英文學術論文數據庫,由于最新學術研究進展大多發表在英文SCI、EI期刊上,英文學術論文數據庫涵蓋了大部分重要的學術期刊。因此,該方法可以使學生了解最新的學術研究進展,由于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英文閱讀能力較強,這方面他們比國內學生反而更有優勢。此外,在學術論文投稿上,由于全英文培養模式只能撰寫英文論文,只能面向英文期刊投稿,選擇面較窄,可引導他們向國內外英文版的SCI、EI源刊投稿。

2.趨同管理和差異化培養相結合的模式建設

按照和國內研究生一樣的要求制訂培養方案,具體為課程學習、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畢業論文和答辯、學術會議等。按照和國內研究生一樣的考核標準,具體為中期考核、畢業論文水平、參加學術會議次數、聽取學術報告的次數等。采用和國內研究生一樣的日常管理,在學習紀律方面和國內研究生要求一樣。不為留學研究生隔離出單獨的實驗室,留學研究生和國內研究生在實驗室的座位混雜一起,以方便兩者融合交流。和國內研究生一起定期作科研進展報告。

根據研究生個體的差異進行差異化實踐訓練、論文選題和指導。有些留學研究生仰慕我國較為先進的工業技術,更傾向于學到實際操作技能,以便回國后更好地適應企業工作;而有些留學研究生希望在學術上有所建樹,以便回國后更好地適應高校的科研工作。根據他們的不同興趣,開設了數字化設計和制造的三維CAD、數控編程、機床操作等任選的實踐訓練課程。并指導他們選擇偏技術應用和偏理論探索等不同的論文課題。導師在指導過程中盡量做到每周和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見面一次,力爭做到因材施教。

3.培養效果

采用以上措施培養的一批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已畢業離校。他們的漢語水平都有較大提高,和中國教師同學的關系都比較融洽,和中國同學交上了朋友,對中國比較留戀,這表明達到了促進留學研究生認同中國文化的目標。

這批留學研究生全部通過了碩士學位答辯,獲得了碩士學位,部分留學研究生撰寫的學術論文已為國際SCI、EI源刊錄用,占比高于國內研究生,這意味著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甚至高于國內研究生,表明達到了提高留學研究生學術水平的目標。

結 語

培養效果表明,采用全英文培養、趨同化和差異化結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本實踐經驗可供招收和培養來華留學研究生的高校參考。對于多生源國的留學生,由于語言情況復雜,可分成漢語和英語兩類教學組培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2016。

[2]孫雪飛、蘇海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4期,第72-77頁。

[3]劉水云:《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調查》,《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年第8期,第26-31頁。

[4]朱萍、鞏雪:《來華留學研究生學術能力影響因素分析及應對策略》,《江蘇高教》2016年第5期,第96-99頁。

[5]張昕宇:《關于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若干問題的探討》,《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第73-75頁。

[6]萬佼、陳蕾、張旭:《來華留學研究生差別化培養的思考》,《江蘇高教》2016年第3期,第105-107頁。

[7]譚清美、王軍華、Jhony Choon Yeong Ng:《來華留學研究生與國內研究生協同培養模式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年第12期,第45-49頁。

[8]高濤、王翠翠、盧瑋、陳本豪:《全英文留學生培養模式研究》,《科教導刊》2018年第25期,第81-82頁。

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