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正當時 新年譜寫新篇章
作者:曹永川
發布時間:2020-03-09 14:50:0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泱泱華夏歷史,皇皇民族文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鑄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12月15日《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指導標準》在京發布,為今后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科學的、成體系的、建設性的方案。
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義重大。
傳統文化教育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容對廣大中小學生施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社會所需要的文化素養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再現傳統文化精華,傳承民族精神,使中華文明能夠得到守正維新的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到底應該教什么?如何保證所選的內容學理縝密、系統嚴謹、循序漸進、有用能用,并能與現代生活緊密銜接、和諧融通,這需要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
傳統文化教育的首要問題是要挖掘傳統文化的優秀內容,理順文化發展脈絡,凝練優秀思想觀念,弘揚優秀精神氣質,引領良好社會風尚。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新要求和文化發展規律、文化發展方向,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文化闡釋中賦予新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生命力,樹立新形象,闡發新思想,流露新表達。
首先,要從學習源頭上理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的學理系統,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及教育體系的構建。具體來說,就是要從學術角度對各階段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經典文獻進行統整與編輯,厘清教材的編寫思路,制訂教材的內容設計規范與出版歸口審核規范。并豐富完善傳承方式,建立健全傳統文化傳承的專業性保障體系。
其次,創設實驗區,開設傳統文化實驗課程。在區域傳統文化課堂教學情況調研基礎上,鼓勵實驗區率先開啟有區域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選修課程,逐步推廣有地域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適時召開現場研討會,示范、引領、輻射與推廣。
再次,依托國家課題實驗,主動尋求政策支持與專業技術支撐。依托2017年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招標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理建構、價值認同與教育策略研究》課題組成立研究中心,直面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尋求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對策建議。探究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與策略,重點探索以學科教學為基礎,建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體系,研究制定傳統文化進課程教材的指導綱要,以體驗實踐為支點,建構傳統文化教育的方法體系。進而建立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和保障機制模型,以制度建設推動傳統文化教育普及。在實驗的基礎上確定傳統文化教育的傳承路徑與對策,回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各學段“做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具體問題,推動中小學廣泛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尺璧非寶,寸陰是競。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中華民族在新世紀將實現偉大的復興,這是全中國人民的美好愿望。2020,嶄新的一年,有機遇,也有挑戰。教育工作者要想實現美好的愿望,還是要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新文化,重構具有時代性、科學性的民族精神開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年伊始,同勉共進!
(作者系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陜西省國學研究會宣講部副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