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小學校剛剛進行中期測驗,老師學生都很關心考試成績。有個學生說他們班級這次沒考好,老師在講評試卷中,越講越生氣,就暈倒在講臺上,整個教室亂作一團。作為老師看重學生的成績也沒錯,可老師的心理如此“脆弱”,這是怎么了?

教師,首先也是普通人。作為普通人,就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就有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各種各樣的情緒發生。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工作中擔當的角色悄然改變,從知識的傳授者到指導者,從學生學習的管理者到合作者,從課程資源的使用者到開發者,從教書匠到研究者,這一系列社會角色認同的改變給教師的心理帶來了挑戰。部分教師不能適應這一改變,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中,失去了對學生的愛心和耐心,同時喪失進取心,在“無意識”或“事與愿違”的狀態下對學生身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教師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沒有心理健康的教師群體,就不會有心理健康的學生。正是教師勞動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教師的心理健康應表現為:在人格上是完整和諧的;在情緒上是樂觀穩定的;在意志上是堅韌不拔的;在人際關系上是協調和諧的。

教師情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教師情緒飽滿、樂觀向上, 則會讓學生學得有興趣、有成效;而教師情緒低落、態度冷漠,則會導致學生因厭惡老師而對學無興趣,甚至厭惡學習,課堂秩序、效果因此也會陷入糟糕的境地。總之,課堂管理的關鍵取決于老師和學生的情緒管理。尤其是老師在管理自己情緒的同時,還要做好對學生情緒的調控,要學會化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情緒困擾,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老師和孩子在課堂上能“自由呼吸”。如果不能營造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如何營造出利于教師、學生成長的和諧課堂氛圍呢?我們老師要了解如何管理情緒:

一、情緒管理的內涵及界定

高曼所著《情緒智力》 一書的面世,使EQ廣泛受到各界的矚目與重視,同時使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愈受到大家的肯定,甚至將EQ與情緒管理劃上等號。根據沙洛維與梅耶教授的觀點,EQ 涵蓋下列五種能力:

1.覺察自我情緒。能隨時隨地自我覺察自己情緒的人,即對自己了解較多的人;反之,不了解自身情緒狀態的人必然淪為如柏拉圖所說“感覺的奴隸”。可見只有掌控自我感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人,面對人生大事時能較好地進行抉擇。

2.妥善管理自我情緒。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并強調如何擺脫焦慮、怒氣、灰暗或不安。當欠缺情緒管理能力時,常須與低落的情緒交戰,而掌握自如的人則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接受挑戰。

3.自我激勵。做事不是依靠外界的動力,而是靠自我激勵的情緒專注于某一目標,保持高度熱情,克服一時的沖動和滿足,不達到目的決不罷休。有了這種激勵情緒,工作才能保持高度熱情,不斷提高效率。

4.覺察他人的情緒。這種覺察他人情緒的能力就是所謂同情心,亦即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設想。愈具同情心的人,愈容易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也愈能覺察他人的情感狀態。

5.人際關系的管理。這是協調與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包括領導和組織能力,協調人際關系和諧程度的能力,即通常稱謂的“人緣”。

二、教師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課堂情緒

保持健康的情緒良好積極的情緒狀態。一般認為健康的情緒應當是輕松、愉快、精神振奮、適度,一切發生很自然,從原因、強度、時間的變化上都是常態的。如果喜怒無常,強弱顛倒,時間上延續的長短也有變異等,都屬于不正常的情緒。影響人的情緒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師要善于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

1.控制爆發情緒。

爆發情緒就是激情,它是一種十分猛烈的、暴風雨般的、為時短促的情緒體驗。我們常用大發雷霆、火冒三丈等形容。爆發情緒在生活中既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作用。其積極方面,可以在艱難險阻時,爆發出像黃繼光用胸口堵敵人槍眼,董存瑞手托炸藥包去炸敵人碉堡那種革命的激情。消極的爆發情緒則是工作的阻力,事業的障礙。激石成火,激人成禍,它易使人失去理智的思考,一旦遇到強烈的刺激就頭腦發漲,不計后果,做出簡單粗暴、盲目的蠢事來。有些教師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時性急打罵學生,以致失手打傷學生,造成嚴重的后果就是明證。轉化、控制爆發情緒,必須充分利用認識問題的誘導規律,將一時產生的消極激情,轉化到積極方面去。心理學認為,激情爆發程度取決于人的認識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師控制激情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提高其思想覺悟和辨別能力。

2.培養持久情緒。

持久情緒,在心理學中稱為心境。心境是指在長時間內影響人的整個行為的比較持久的一種情緒狀態。有的心理學家形象地稱心境是被拉長了的情緒。積極的心境使人朝氣蓬勃,處于欣喜狀態,頭腦清醒,求知欲旺盛,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消極的心境則使人消沉,常處于一種被動的抑郁不歡狀態,因而影響工作和學習。職業和環境對教師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長著的、有個性的人。當一個人心境愉快的時候,往往傾向于用肯定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相反,一個人心境不愉快的時候,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會覺得不順眼。所以,教師應設法消除惡劣的心境,培養自己積極向上的持久情緒。

3.培養幽默感。

幽默感是種特殊的情緒表現,也是人們適應環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使人們對生活總是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許多看來令人痛苦.煩惱、厭惡的事物,用幽默的辦法對付,往往使不快的情緒蕩滌無余,立即變得輕松起來。當人們長期以來對某事抑郁不歡時,旁人如用幽默、風趣的言辭敘述或形容,以生動逼真的情態摹仿或扮演,總會惹人哈哈大笑,頭腦中的煩惱頓時煙消云散。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表現出親近、平靜而又幽默的情緒。單純的平靜會使人感到索然無味。如果一個教師談話機智、風趣、幽默, 這有助于發揮他的課堂講授技巧和藝術效果。幽默可以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聽起來不覺得累,反而感到輕松愉快。

“要么忍耐,要么發泄”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處理不良情緒的基本方式,但現實證明了這兩種方式效果不佳。教師有必要學習一些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尋找更為有效的處理不良情緒的方法與技巧。盡快離開刺激源。盡快離開導致不良情緒的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離開不是逃避,而是轉移注意力,給自己留出理智思考的時間。當人處于強烈的情緒體驗時,很難做到理智思考,因此,我們需要學會提示自己“離開、先離開這個地方”。離開刺激情境會讓我們盡快從事件中恢復平靜,開始能夠用理智來思考所發生的事件。因此,在強烈的情緒沖動時學會迅速離開也是一種智慧。恰當表達情緒。中國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直致力于培養我們如何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但忽略了培養我們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多人對于自己的情緒,要么壓制,要么爆發。一些成年人的情緒表達依然是非常原始的、直接的,沒有經過任何組織,不講究任何策略。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學習如何表達情緒,不斷提高自己的情緒表達能力。在表達情緒時可以遵循如下簡單四步驟:第一,精確而單純地描述你的情緒讓對方知道。第二,問對方為什么要說這些話、做這些事、不指責,只是尋求原因,給對方解釋機會。第三,比較對方的說明和你自己的推測。第四,再表達一次自己的情緒,調整行為。我們還可以通過調整行為達到緩解不良情緒的目的。如通過放松練習,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幫助我們緩解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通過有意識地讓自己微笑,幫助自己緩解郁悶、痛苦的情緒,合理宣泄。當強烈的情緒包圍著我們,除了采取上述方式之外,也要尋找合理的宣泄途徑。如試著將自己的強烈情緒體驗寫下來,你會發現,寫的過程中自己會慢慢恢復平靜。體育運動也是宣泄不良情緒的重要途徑。此外,還可以選擇向親人、朋友傾訴。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主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這是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

新時代對老師的新要求也就是教師的核心素養:愛學生、愛我們教師這份職業。只有心里眼里看見學生,帶著一份對生命的敬畏和責任,我們的課堂才是愛的花園,學生帶著老師的摯愛定會走向美好的未來。

作者單位:大荔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