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位合格的教師要“學高”,即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和較高的文化水平,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身正”,即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思想品質。一位合格的教師也要懂得如何教學,還要懂得如何做人以及如何教會學生做人。縱使教師有再深厚的學識,再高的文憑,再高超的教學技藝,倘若連最基本的尊重學生、尊重他人都做不到,那離真正的“人師”二字還有很大的距離。因此,身為教師,首先應有做教師的德行,要有良好的職業修養,師德比師才更為重要。

然而,現實中往往有個別教師在品行方面暴露出很大的問題,給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也是對教師這一光榮職業的不尊重。之前媒體報道的四川遂寧市河東新區小學,一位二年級的班主任把自己班里5名80分以下學生的姓名和成績直接公布在班級群里,并破口大罵,痛斥這些學生給自己抹了黑,讓自己丟了臉,“分到我班上算我倒霉”“不想學就不要在我們班賴著”等過激之言隨口而出,損害了一名教師的光輝形象。此外,江蘇盱眙一名幼兒園教師讓小朋友自扇耳光的視頻也被媒體曝出,視頻中的4位小朋友戰戰兢兢地站在同學面前,挨個自扇耳光。此事曝光之后,也引起了巨大的社會輿論。

對學生進行體罰、名譽侮辱等,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給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傷害,這些案例也一再警示我們,教師師德的紅線要明確和嚴守,“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度要嚴格執行,師德師風建設依舊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

2019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明確指出,對有歧視、侮辱學生,虐待、傷害學生等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教師應予以處理,處理辦法包括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申報人才計劃等方面的資格。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平日與學生朝夕相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個人成長等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具有高尚道德的教師,在面對犯錯誤、表現不夠理想的學生時,往往能夠春風化雨,用自己溫暖的語言和耐心的教導,讓學生迷途知返,自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改正,由壞變好,能夠時時刻刻呵護學生健康成長,保障學生快樂成長,幫助學生奮力成長;而缺乏師德、品行低下的教師,往往會采用如上述兩位教師那樣的簡單、粗暴、過激的言行痛斥學生,甚至出現損害學生名譽和身心的行為。把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視為自己“倒霉”,讓表現不好的幼兒自扇耳光等,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無論是侮辱還是體罰,都是我們絕不容許的行為。

基礎教育對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發展等都有著長遠的影響和作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習慣是基礎教育階段最為重要的任務,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作為基礎教育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教育知識、教育理論,還要主動進行延伸學習,了解和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成長規律等,并能把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實際中,才能正確應對教育學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才能靈活、巧妙、藝術性地幫助學生解決求學道路上遇到的困惑,幫助學生健康、樂觀成長。

無論是優秀學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教師都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不僅不能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就歧視、謾罵甚至侮辱學生,還應對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面對不服管教、疲于應對的所謂“問題學生”,如果善意的提醒、溫和的處理起不到作用,也大可不必氣急敗壞,用讓學生自扇耳光甚至辱罵等粗暴方法來嚇唬學生,這樣的做法會極大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雖然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育學生,教授學生文化知識,但身為教師也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向教育崗位上的老前輩、老教師請教,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詢問他們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對于教師正確地、科學地管理學生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教師主動、積極地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必不可少,這是學校師德建設的主要方法。然而,當前我國教師失德失范行為的屢屢發生,與學校內部相關校紀校規的缺失和管理的松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很多學校的校規對學生有一籮筐的規定,可對教師的行為卻缺少相關的規范、約束甚至懲戒舉措,這也造成個別教師思想松懈,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難免滋生對學生輕視甚至漠視、鄙視的心態。涉及教師損害師德師風的行為和問題,必須進行嚴肅、堅決地處理。因此,加強師德建設,除了要求教師自身主動學習之外,學校一方還應建立科學有效的對失德失范教師的懲戒、懲罰舉措,并將其納入學校的校紀校規之中,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地執行。

在制訂校規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第一,符合本校實際。在校規制訂過程中,學校可以積極學習其他優秀院校的先進做法和有益的經驗,但在學習別人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要注意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學校所在地及學校自身具體發展狀況的校紀校規。第二,保證可操作性。損害師德師風的行為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學校在制訂校規的過程中,要保證每一條懲戒措施細致、具體,必要時給每一條懲戒措施都要輔以相應的例子,讓每一條措施都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第三,保證可持續性。一項規定的實施,必須保證可持續性,不能半途而廢。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只要出現一次,就要及時、堅決地運用規定進行懲戒,不能有的教師懲戒了,而有的卻不聞不問,甚至縱容、包庇,視規定為一紙空文。

“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教師是一個高尚、偉大的職業,它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領航者,承擔著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職責,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個人發展,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甚至在很多學生心中,會將老師視為自己的偶像,因此,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個人道德修養等,都將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水平和結果,對自己的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和作用。師德要求教師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時師德更要求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時刻對照教師職業道德準則,端正自己的職業行為,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

師德比師才更必要,“身正”比“學高”更重要。當前無論是幼兒階段還是中小學階段,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一直都處在不斷深化、逐步細化的過程中。在國家層面,要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頂層設計;在學校層面,要積極制訂具體的、操作性強的校紀校規;在教師個人層面,要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學習和提高。只有三者齊發力,讓教師的師德走在師才前面,不斷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我們的師德師風建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的學生才能獲得更好的身心成長環境,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