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禮泉縣委、縣政府結合本縣教育實際,將原禮泉二中與原實驗中學合并,成立了新的陜西省禮泉第二中學。新學校的加入讓時任禮泉二中校長的吳學定心中燃起了熱切的思考與期許:在新的挑戰下,怎樣才能把龐大的兩所學校,融合成一所更好的中學?怎樣的路更適合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僅僅過了一年,禮泉二中獨具特色的辦學思路和可喜成果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記者:優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資源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礎性工作,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而經費供給、師資分布、管理水平、教學設施等,都導致了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在合并原來兩所學校的資源整合方面,學校遇到過哪些問題?是如何化解這些難題的?

吳學定:合校以來,我們緊扣教育發展大局,搶抓機遇謀發展,聚精會神抓質量,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原禮泉二中與實驗高中的實質性融合。

首先,明確了辦學思路。根據學校生源實際,確定學校的辦學重點是:突出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特長,因勢利導,為學生終生發展夯實基礎。讓每個學生、每個學科天天有進步,周周有提升,人人健康成長,個個實現夢想。

其次,理順了管理體制。合校后,以原二中學科為龍頭,統一了教學、科研、招生、學生管理等工作,實現一個班子、一個中心、一套制度,順利完成了實質性合并重組,初步建立上下一心、齊心協力的新體制。健全了學校黨支部、校委會、教代會、工會等常設機構;學校與各處室、年級簽訂目標責任書,量化目標任務,實行目標責任考核,推行年級組與處室網格化、立體化管理模式,推動管理重心的下移;進一步規范各類議事、決策和管理的程序、機制;強化編制管理,并根據學校發展實際進行不斷修改完善。對國有資產分級分層管理,完善了招標采購機制,所有物資采購都納入了招標程序,確保了學校資金的安全運轉。

第三,優化師資隊伍。合校以后,教師由短缺變成富余,對此我們一是實行競爭上崗,優化組合。富余的教師改任實驗員、公寓管理員等,剩余人員由教育局統一收回調配。二是在崗提升,持續優化。全面啟動人才強校戰略,采取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和措施,鼓勵教師在崗進修,不斷提升。合校至今,學校共支持95人次短期培訓學習。三是搭建平臺,促進脫穎。學校抓住各種機會,讓教師參加各類賽教、優質課評選活動,為教師提升專業技能創造良好條件。現在,學校有特級教師2人,省級教學能手4人,市縣級教學能手70余人,中高級教師240人。研究生學歷70余人,專職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標率為100%。2019年,16名教師被評為省市縣級教學能手,名師工程建設實現了新突破,張鳳嬌老師獲得陜西省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大賽三等獎;劉唯在咸陽市第三屆微課大賽中榮獲三等獎;李菲、段婷老師獲一師一優課網絡大賽市優秀獎;程亞寧、邢雙科老師分別獲省市實驗技能大賽等級獎。

第四,改善辦學條件。合校以來,我們順應學校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校園建設和辦學條件改造工程,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新建設了塑膠操場、二號公寓樓,對學校水、電、暖、氣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對教學、科研、后勤保障等設施進行了大面積維修。新建與維修改造項目10余項,總投資達5000余萬元。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用房面積均比合校初增長了一倍,學生食堂面積增長近2倍,開通了校園網絡和信息檢索系統,新建設了4個微機教室和4個實驗室,保證了擴招后各種教學硬件設施支撐。

第五,提升辦學水平。我們在教育教學、學科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創新性實踐,促進了學校辦學水平穩步提升,基本實現了規模、質量的協調發展。一年來,我們建立了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嚴格學生綜合素質和學習成績的考核,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同時,著力挖掘興趣、潛能,全力打造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學生充分展示個性搭建廣闊的舞臺,使他們在各種社團活動中展現自我,秀出風采,收獲成功,快樂成長。許多中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實現了名校夢想,彰顯出我校“低進高出、低進優出”的育人實力。

記者:在目前這種大環境和體制下,一個學校能辦出自己的特色其實是很難的,尤其是中小學。您能不能介紹一下貴校的特點和特色?

吳學定: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學校、怎樣建設我們的學校、如何規劃今后的學校發展,這三個問題是合校后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經過反復討論,最后我們制定了“文理并舉,藝體特長全面發展”的治學思路。并深入推行二中學生發展“自主管理”模式和“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大膽邁步藝體成才之路。學校堅持平等對待和鼓勵每一位學生,著力在他們身上找到閃光點,讓他們恢復自信。許多入學文化課成績偏低的同學,通過特長專業班的學習,一樣跨入高等學府,一樣考上重點大學。

我校實施“兩條腿走路”——文化課和專業課雙過線的育人和質量提升途徑,使每年藝體生聯考過關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一大批藝體特長生考入國內藝術、體育名校,部分優秀學生被佛羅倫薩、列賓等世界名校錄取。

在突出藝體成才方面,學校各級設立音樂、傳媒、美術、書法、體育、舞蹈等多個特長專業班,分門別類,專業指導;在專業課教師團隊方面,我校特長專業課教師大都畢業于人大、陜師大、西安美院、西安音院、西安體院等知名藝體院系,且敬業精神都很強;而且學校還添置了大量的體藝器材,由專職老師負責,定期組織學生集中訓練。

目前,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呈現喜人發展勢頭,本屆高三文化課學生市模考二本上線225人,藝體生專業課省統考上線205人,較去年兩校上線人數總和提高了30%,在全國奧林匹克數學、化學競賽中,高三(14)班李夢嬌、王珂珂都獲得陜西賽區三等獎;體育生汪小寶以陜西省前十名的專業課成績被陜西師范大學錄取(國家公費師范生)。彰顯了兩校合并、優勢互補、多元發展、低進高出的辦學育人特色。

記者:新高考制度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那么針對新的改革,學校在教學和管理上有怎樣的變化?

吳學定:為了順應新高考改革的趨勢,我們始終堅持把教學管理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新課改、新高考走班制為切入點,主抓教師的教案備寫與學生的作業完成,向45分鐘課堂要質量,有效實現教師隊伍由教書匠向專家學者轉變,學生由被動接受型向主動求知型的轉變。率先在體、音、美三科試行“走班”教學。為了指導學生“選師選科”,學校積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建設禮泉二中生涯規劃館。多次邀請北京生涯規劃專家對教師進行生涯規劃培訓,先后有53名教師取得“初級生涯規劃師資格證”,寇小雷、張衛兵等4名教師獲得“高級生涯規劃師證”。我校的生涯規劃培訓、新高考走班,已經走在全市的前列。

在狠抓藝體教學工作的同時,對藝體生進行科學管理:校內校外專業課培訓相結合,文化課與專業課并舉。具體做到“三嚴一愛二量化”:三嚴指選才把關嚴,思想要求嚴,訓練要求嚴;一愛指對學生關心愛護,在生活上關心,在思想上引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二量化指專業管理量化,班級管理量化。以此推動藝體特長教育工作正常有序進行,確保藝體特長教育整體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