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物業管理行業發展迅速,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更好地滿足行業和企業的需求,高職院校應對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本文在分析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實踐情況,闡述了物業管理專業“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的內涵,以期為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改革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字]物業管理專業 “四位一體” 訂單培養 課程體系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訂單培養視角下的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以盛全物業訂單班為例》(項目編號:GJ1735)。根據中國物業管理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全國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物業服務企業11.8萬家,從業人員904.7萬人,管理總面積246.65億平方米,經營總收入6007.2億元,行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互聯網+、社區O2O、建筑智能化的發展給物業管理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物業服務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改革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以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盡管部分高職院校對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探索研究,但受各種因素的限制,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進程緩慢,許多問題日益凸顯[1]。

高職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重技能,輕素養

部分高職院校在就業導向下,過于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畢業生就業率雖然很高,但發展后勁不足。

2.課程設置與企業需求相脫節

部分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開設時間短,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只能根據自身優勢設置課程。比如,有機電背景的院校設置了物業設備設施管理方面的課程,有建筑背景的院校設置了房屋維修管理方面的課程,有農林背景的院校則設置了園林綠化方面的課程……這些院校只是從自身師資角度考慮能開什么課就開什么課,并沒有考慮學生和企業的真正需求。

3.重理論,輕實踐

部分高職院校理論課時安排過多,實踐課時不足。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而技能則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實踐課時安排不足,必然會影響學生操作技能的提升。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楊凌職院探索、構建了物業管理專業“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

物業管理專業“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的內涵

訂單培養是指職業院校根據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簽訂用人合同,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共同對學生進行培養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2]。為了使人才培養更好地滿足企業需要,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學院經過充分調研、論證,與盛全物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將物業管理15021班確定為訂單班。在原有課程體系上學院結合企業需求,為訂單班量身打造了“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

1.校企雙方共同確定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建設的根本。根據盛全物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學院結合自身實際確立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能夠熟練掌握物業管理相關法規、建筑及物業設備基本知識、會計及財務基礎知識、物業管理企業運營知識,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解決物業糾紛的能力、編制物業管理方案及擬寫物業服務合同的能力,能夠在物業管理公司從事一線物業管理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2.根據培養目標和就業崗位進行職業能力分析

學生的就業崗位有物業管理員、客服助理、樓宇管家、秩序維護員、案場接待、工程維修等,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1~2年就能夠成為部門主管、部門經理,3~5年就能夠成為項目經理,6~8年就能夠成為公司總部負責人。不同崗位對畢業生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均不同。

(1)客服部。客服部崗位有物業管理員、客服助理、樓宇管家、案場接待等,主要工作是客戶接待、投訴處理、物業服務費用收取、承接查驗、辦理業主入住、裝修管理及樓棟事務管理等[3]。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物業服務禮儀和服務意識,有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能夠熟悉客服工作流程和客服技巧,能夠熟練運用物業管理法規的職業素養與能力。

(2)秩序維護部。秩序維護部主要是秩序維護員,其工作任務是維護公共秩序,負責消防、車輛、道路等管理工作。秩序維護員應該熟悉人員及車輛出入管理規章制度,具備消防安全常識,能熟練使用常見的消防設施器材,具備處理各種典型突發性事件的能力,能夠熟練掌握秩序維護方法與技巧。

(3)工程部。工程部大多是維修員,他們的工作任務是對房屋及設施設備進行日常巡查與維修養護,要熟悉房屋結構,能識讀建筑圖紙,還要熟悉各種物業設備的構成與工作原理,能夠進行基本的水暖維修保養。

3.根據職業能力建設“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

為了優化人才培養過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創業需要,學院構建了“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將所有課程分為通識課、專業課、個性發展課、創新創業課四個方面9個子模塊。

(1)通識課主要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由全院統一開設(詳見下表)。

(2)專業課是根據畢業生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結合訂單企業需求,由教學指導委員會討論確定的,主要包括平臺課、核心課、拓展課和綜合能力培養課(詳見下表)。

(3)個性發展課是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自修、選修的,主要包括舞蹈類、聲樂類、書畫藝術類、體育類等。

(4)創新創業課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參加創新創業的實踐及成果,包括論文、專利、作品等創新成果,以及社會實踐、創業活動或自辦企業等創業成果。

“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共2549學時,其中理論課918學時,實踐課1631學時,實踐課約占總學時的64%。所有課程在充分考慮企業需求的基礎上,都兼顧了學生綜合素質和操作技能的培養。

“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的實踐

1.成立盛全物業“干部儲備”訂單班

學院自2002年開設物業管理專業以來,每年都會根據行業發展及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與反饋情況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2015年,學院與浙江盛全物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2015級物業管理專業盛全物業“干部儲備”訂單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訂單培養協議》,制訂了《訂單班管理辦法》,設立了獎學金,校企雙方共同組建了教學指導委員會,協商制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和“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定期進行課程開發、教學改革、教學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的討論,聘請企業專家為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并參與學院專業課程教學計劃和大綱的制訂,企業則聘請學校教師擔任培訓講師,參與員工培訓。

2.試點“2+1”培養模式

盛全物業主要分布在江浙、上海一帶,短期實習多有不便,經過教學指導委員會多次研討,學院決定試點“2+1”培養模式,即大一、大二在校完成理論學習,大三到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在理論學習階段,兼職教師每學期至少承擔一門課程,平時通過QQ與學生保持聯系,使學生及時了解企業發展動態和行業相關信息,并結合學生特點,為每個學生制訂職業發展規劃。目前,校企合作開設了盛全物業企業文化、企業倫理兩門課程。經過雙向選擇,全班24名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分赴杭州、上海、溫州、德清、蚌埠等地物業項目進行了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實習期間,學生每天通過頂崗實習APP簽到,撰寫實習日志和實習周記,指導教師通過頂崗實習APP、微信、QQ、電話等進行遠程指導,不定期到企業進行實習檢查及召開實習生座談會,企業負責學生的食宿,為學生支付一定的實習津貼,并給每個學生指派一個經驗豐富的師傅進行現場指導。實習結束后,學院以項目為單位分別召開實習總結座談會,學生返校后進行總結與交流,撰寫實習報告,進行畢業答辯。實習成績根據實習APP+實習報告+企業評價+指導教師評價進行評定,未能按要求完成實習或實習成績不合格者不予畢業。

3.實現了“三方共贏”

(1)學校受益

提高了就業率。訂單培養“入學即就業”改變了過去“畢業即失業”的現狀,學校不用再為學生聯系就業單位而費心了,學生畢業后通過雙向選擇進入訂單企業就業,大大提高了就業率。

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了專兼職結合的“雙師型”教師團隊,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各自專長,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2)企業受益

用人更順手。學院根據學生的就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分析進行了課程體系設置,學生所學課程均為企業所需,使企業用人更順手。

節約了培訓成本。企業可將部分培訓內容提前植入,由學校完成,這樣既節約了培訓的時間和成本,又縮短了學生的磨合期。

人才隊伍更穩定。企業可提前導入企業文化,培養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學生在就業時對企業有更為全面的了解,這樣企業的人才隊伍才會更加穩定。

(3)學生受益

學習目標更明確。在訂單企業的指導下,學生制訂了清晰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積極性更高了。

學習效果更好。部分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建筑識圖與房屋結構、綠化植物栽培與養護、物業設備管理等課程由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兼職教師授課,授課內容更貼合實際工作需要,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了起來,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綜合素養更高。由于“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十分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知識面寬了,適應社會的能力就更強,發展潛力就更大。

結 論

1.“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為訂單企業量身打造,順應了行業發展,既重視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又兼顧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物業服務企業培養了更多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2.“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施需要校企雙方的深度合作。

3.“四位一體”訂單培養課程體系能夠實現學校、企業、學生的“三方共贏”。

參考文獻:

[1]馬云燕:《基于行業職業標準的高職物業管理課程體系構建》,《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年第14卷第22期,第189-190頁。

[2]唐曉鳴、陳松洲:《高職教育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與對策》,《職教論壇》2007年第12期,第25-28頁。

[3]艾斌發:《基于現代學徒制下的物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現代物業》2017年第1期,第13-15頁。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楊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