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類專業推廣“診所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作者:曹小娟 慕明春
發布時間:2020-03-06 13:52: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新聞傳播教育實際上是注重實踐的“糾錯教育”,是以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吸取經驗、總結教訓為核心目標的新聞課程“診所教育”,在全面深入借鑒、推廣“診所教育”模式的前提下,培養學生通過總結新聞傳播實踐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強化自我調整、自我警誡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關鍵詞]新聞傳播課程“診所教育” 高等教育改革 應用化辦學 培養路徑
基金項目:2018年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GH1722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與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在這種背景下,近幾年系統探索及借鑒國外應用化特色辦學經驗,特別是借鑒美國高等教育“診所教育”模式的研究論文呈井噴式增長態勢。據初步統計,近十年僅收入中國知網與“診所教育”有關的論文達400多篇。雖然論文數量巨大,成果表面繁榮,但仍存在很多問題。第一,研究方向同質化相當嚴重,近98%的論文都是談“診所教育”的,“一窩蜂”地扎堆研究痕跡過于明顯。第二,研究內容及主要觀點高度重復。
因此,筆者在分析新聞傳播類專業推廣“診所教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自身體會和經驗,探索了一條密切結合新聞實踐的、更加“接地氣”的路子,以期為新聞傳播類專業推廣“診所教育”提供幫助。
“診所教育”模式
“診所教育”是指高等院?;趹眯腿瞬排囵B目標,創設純業界背景或準業界背景的實踐環境,采用各種交互式方法培養學生專業思維和專業技能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霸\所教育”的源頭是臨床醫學專業,是西醫總結醫療經驗,培養學徒,傳承學科的一種應用性、實證性培養方式。之所以命名為“診所”,是因為診所是醫生的工作場所,來診所的患者有的是多發病、常見病,有的是疑難雜癥,醫生要想游刃有余地把患者完全應付下來,清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發病機理,治療措施對癥,療效顯著,沒有兩把刷子是拿不下來的。顯而易見,在這種治療過程中,主治醫生平時的醫案積累特別是臨床經驗往往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這些臨床經驗的獲得僅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大量的經驗都是傳承人與被傳承人之間的口耳相傳,且往往具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明顯特征,必須是在特定情境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結合具體病例進行的。在這種情境下,一種重在臨床知識與傳承經驗的“診所教育”模式應運而生了。
“診所教育”在臨床醫學教育中取得了成功,也帶動了相關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教育的模仿與借鑒。診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法學院興起的一種新的法學教育方法,“學生在辦公地點接待當事人,像律師一樣辦理案件,又像醫生一樣給當事人開出解決法律問題的‘處方’?!盵1]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1975年底,美國有127個法學院開設了346門法律診所課程。[2]上世紀90年代,“診所教育”開始引入中國,特別是診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國各大法律院系逐漸推廣,目前已經覆蓋了幾乎所有的法律院系,有無診所已經成為衡量法律院系辦學實力的基礎性指標之一。
“診所教育”的特點
從醫學性質的診所本源到法律性質的診所跟進,其發展速度是很快的,但作為一種培養模式,“診所教育”骨子里所具有的一些特點或者說是核心元素卻被保持了下來,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與生俱來的實踐性。注重實踐環節是“診所教育”的基本特征,這個特征其實是對一度過分抽象理論化的學科教育的一種撥亂反正?!霸\所教育”的存在時刻提醒人們:衡量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成功與否的標尺不是看學生學了多少課程,背了多少公式、定理,而在于其能否游刃有余地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如對癥治療緩解了患者的痛苦、幫助一個對法律一竅不通的社會底層人士打贏了一場官司等。因此,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遠比培養一個只會夸夸其談的“花架子”“繡花枕頭”要重要得多。
2.刻意追求的公益性。由于醫療機構特有的“救死扶傷”的性質,注定了醫學“診所教育”一開始就被打上了公益性的“胎記”,延續到法律診所時公益性色彩依然存在。將這種模式大量引入中國,很多學校干脆玩起了中國式“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的花樣,對內統一叫法律診所,對外就叫法律援助服務中心,專門以扶危濟困、免費幫助孤立無援的社會弱勢群體打贏官司為抓手及工作重點,公益性特色更是從“胎記”演進成了炫目的“酒窩”。
3.技能培養與職業責任感養成并重?!霸\所教育”的目標不是要培養合格的“匠人”,不是單純地傳授相關知識和經驗,而是要教會學生成為一個“完全稱職”的專業工作者(醫師、法官或律師)。為了促進學生職業責任感的養成,醫學診所把救死扶傷的職業責任視為第一位,而許多法律診所開設了相關課程,并聘請職業法律人現身說法,感染和提升學生公平公正的法律意識和認知水平。
新聞傳播教育同“診所教育”的淵源
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軌跡同“診所教育”幾乎是不謀而合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西方新聞學專業的產生就是實踐教學的產物。在20世紀前,西方國家培養新聞學人才(當時為報業人才,主要是報刊社的記者、編輯)基本采用的是報館內部培訓班的培養模式。因此,很多國家在大學沒有設置新聞專業,新聞傳播教育在高等教育發展史上嶄露頭角的時間不是很久遠,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創辦于1908年,是世界上第一所新聞學院。密蘇里新聞學院獨創了以實踐為主導,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著名的“密蘇里方法”,成功地將課堂教育與新聞實踐相結合,被譽為世界上最具創意的新聞學院之一,其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深刻地影響著大多數國家的新聞教育。
在密蘇里新聞教育模式的引領下,全世界新聞教育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一條往“術科”而非“學科”發展的路子。中國新聞教育界曾長期風行的“新聞無學”觀念,植入新聞傳播學人骨子里的、深深的學術自卑感,卻“歪打正著”地揭示了新聞傳播教育的“真諦”。盡管有來自學科內外的不同意見,新聞傳播教育學科始終踐行著“重術輕學”的理念,這在各高校新聞院系開設的課程中均有體現。任何新聞院系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往往都是號稱新聞教育“六大必殺技”的“采(采訪)寫(寫作)編(編輯,包括電腦圖文編輯、電視非線性編輯等)評(評論)攝(攝影、攝像)播(播音、節目主持)”之類的業務技術課程,即使一些所謂的新聞傳播理論課程也不同程度地夾雜著“術”的內容。因此,新聞傳播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偏實踐、偏技術、偏應用的“術科”類教育,即業務類教育。這種特點使得新聞傳播教育自然地就同“診所教育”有非常強的親和性,也就決定了在新聞傳播教育中開展“診所教育” 的可行性很強。
新聞傳播教育實施“診所教育”的路徑選擇
在新聞傳播教育中推行“診所教育”,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有兩個方面。一是敢于試錯,放手讓學生去搏去闖,不要害怕他們走彎路犯錯誤;二是要精心糾錯,有錯誤不可怕,糾正了錯誤長了記性,不再重蹈覆轍就非??上?。試錯和糾錯的目的都是要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只要抓住、抓實了這個“牛鼻子”,“診所教育”就一定能夠闖出自己的路子來。2002年,西北政法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學團隊曾嘗試推行“一二三四五”人才培養工程,其重點就是如何在學校教學投入不足、實驗手段及項目有限的情況下整合校園媒體,將校園媒體作為課程的實踐基地,在實踐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建立有效的糾錯和反饋機制,讓學生吸取經驗并總結教訓,帶著經驗和教訓進入下一次實踐……在不斷調整、警誡、自我修正的實踐過程中“學會游泳”。
結 語
“診所教育”理念引入中國已經很多年了,在法律等學科的應用中取得了極大的成效。“診所教育”與生俱來的實踐性與新聞傳播類專業強調的動手能力培養不謀而合,刻意追求的公益性與新聞傳播活動注重社會效益的理念相同,技能培養與職業責任感養成并重的“工匠精神”更是新聞傳播類專業教育的終極追求目標。
參考文獻:
[1]胡玉霞、任凡:《淺析高校診所法律教育的兩項基本資源之保障》,《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7期。
[2]何新容:《美國診所法律教育及其借鑒》,《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作者單位:曹小娟 西安歐亞學院 慕明春 西北政法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