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作為教師專業素養提高的重要途徑,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情感、智力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的培訓具有目標的多層次性、內容的廣泛性、對象的多元性和條件的復雜性,所以要求培訓形式必須多樣化。在近幾年的教學管理實踐中,在創新教師培訓方式上,我們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自主學習式培訓

——構建學習型組織,提高自覺性

專題講座。專題講座是指培訓者直接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系統地向多個受訓者同時發送培訓信息的一種培訓方式,這種方式是培訓中采用的最基本、行之有效的方式,但不是主要方式,在教師培訓中尤其要注重采用參與式培訓法,充分體現培訓過程的針對性、參與性與實效性,以調動教師主動探究與學習的積極性。

自修反思。自修反思是在教師自我進修、自我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獲取信息,提高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師發展的一種培訓模式。自修反思一般有“自修教材—自我評價—校領導評價—自修效果鑒定”等四個環節。

互動參與式培訓

——實現合作雙贏,快樂工作

在參與式培訓中,校長的角色定位是“協助者”“組織者”和“協作者”,最大程度地貼近教師的情感和認知需求,培育平等、傾聽、寬容和理解的學習型培訓文化,建構一個讓教師共享經驗的平臺,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主題沙龍。是由校長、教師圍繞某一問題而會聚一起自由討論,讓大家在“品一品,嘗一嘗,聊一聊”中探討課改中的疑點、難點、熱點、焦點,圍繞這些“熱點”話題,每次就一個課改話題展開討論,不強求統一的結論,旨在開闊思路,引導思考,加深教師對某一問題的認識,尋求更多的教學策略,探索課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

微格培訓。是指利用已有課例或組織受訓者實施微格教學,通過演示或現場教學,進行分析討論,不斷找出和解決問題,可以培養教學理論聯系教學實際、分析和解決課程教學問題的能力。近年來,學校在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上運用微格教學理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課堂觀摩。即讓教師親臨現場觀看、學習、交流、借鑒,以開闊受訓者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技能。我校根據實際情況開設有骨干教師的示范課、成長教師的研討課、青年教師的創新展示課等,并在每年四月和十月開展“主題研討月”活動,要求聽課的教師找出一個亮點,指出一個缺點,提出一個建議。不僅讓他們觀課時更細致、更全面、更科學,而且也能把課例觀摩和評價的過程變成一個研究課堂教學規律的過程,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行為的轉變。

問題研究。教師在工作和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利用集中學習的機會,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合作研究,是解決問題、提高能力的好辦法。培訓者要創造條件,讓受訓者成為問題提出者,進而一起將問題轉換為一些針對性強的教育科研課題,開展行動研究,以培養研究創新能力。

實踐反思。引導教師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總結工作經驗,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師培訓方式。行動得如何、實踐得怎樣,極有必要經常進行反思研究,通過反思,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再返回實踐驗證,如此反復,不斷提高實踐能力。

同儕學習。教師來自不同學科,閱歷各異,經驗各具,本身就是相當豐富的學習資源。經常組織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會或問題研討會,經驗共享,問題共研,取長補短,互助共進。

網絡交流式

——資源共享,開闊眼界

網絡交流式培訓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教師教育系統、衛星電視網與全國教師教育網絡平臺,以虛擬學習、虛擬教室進行學習和交流的一種現代培訓方式。近幾年來,我校日常用校園共享文件辦公,建立教師QQ群,利用群空間分享教學教育成果,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并開發以下幾種網絡交流方式。

“三點講解”。校長是教師自主學習的啟發者和輔導者、專業生命成長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在網上給大家提供較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引導進行批判性學習吸收后,要做的工作就是提示重點、分析難點、解答疑點即可。

信息快餐。為及時介紹與教師專業相關的教育及經濟社會科技最新發展動態,以及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論、新成果,培訓課堂可組織信息快餐,供全體師生共享。由校長組織,也可由教師輪流組織;可以是新聞發布會式的,也可以是網上傳輸的;可以專門安排一堂課,也可配合其他形式來進行。要注意信息的快、新、信、實、精。

課堂市場。課堂其實應該是沒有固定場所的,應該像自由市場一樣,兼收并蓄,我們在網上學習資源各種各樣,教師各取所需,可評頭論足、可爭議討論、可自選、可交換、可批判、可吸收。

教師博客。在網絡交流的模式中,我認為撰寫教育博客是最好的一種方式。教師能夠將自己的文章、心得以日志的方式發布到自己的博客或空間中,用于記錄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這種方式能夠快速地將自己的成果和他人分享,同時也能快速獲取他人的教學成果。同時也可以通過留言的方式相互溝通想法,發表自己的觀點,用它來記錄自己豐富多彩的教學生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創設“網絡工作室”。是對我們傳統的“教學沙龍”做改進,讓教師們在更廣闊自由的空間進行學習。所謂網絡工作室,就是指在校園網上建立“工作室”,其優勢在于可在平時的工作、休息中,時刻有與人交流、反思的平臺,大家通過在網絡上的交流,互學共進。好處是學習資源的豐富性,活動參與的廣泛性,團隊協作的緊密性。

校際合作式

——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校際合作是學校間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互助的教師培訓活動,這是我們從西安市大學區工作得到的啟示。校際合作的對象既有行政隸屬學校之間的校際合作,又有不同地域間的校際合作,既有強強合作,又有強弱合作、弱弱合作,還有相鄰的幾所學校組合在一起的聯片互動形式。校際合作的培訓方式主要采用請進來走出去、定期互訪、送教代培、專題研討、考察觀摩、借崗鍛煉、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等方法開展培訓活動,以達到校校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總之,學校的發展靠的是師生的發展,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不僅僅是轉變教育價值觀、推動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滿足教師成長、幫助教師實現生命價值的需要。

作者單位:西安高新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