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OBE教育模式下本科信息檢索課程的開展
作者:范辰璐 西安工業大學圖書館
發布時間:2020-01-08 09:56: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主要通過開設文獻檢索課程、講座等進行信息素養教育,但這些教育方式往往效果并不理想。OBE教育模式是以學習成果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的,本文對OBE教育模式下本科信息檢索課程的開展形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信息檢索課程 信息素養教育 OBE教育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素養教育逐漸成為我國高校重要的教育內容,目前這部分工作大多由高校圖書館負責開展。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較為主流的方式有新生入館教育、文獻檢索課程、講座等。其中文獻檢索課程是針對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大學生開展的信息素養教育,教學對象以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本科生為主[1]。經過多年的發展,信息檢索課程教學采用了許多教育學家提出的新穎概念,例如翻轉課堂、MOOC、嵌入式教學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模式,最早出現于美國和澳大利亞基礎教育改革,是一種以預期學習成果為中心,對教育進行組織、實施和評價的結構[2]。在OBE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必須明確學生在一定階段應具有的能力水平,然后以此為目的,尋找并設計合理有效的方法以完成既定目標[3]。OBE教育模式并不是教育學界的最新成果,但近年來由其催生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認同。2017年8月,MIT啟動的“新工程教育轉型”計劃更是指明了美國工程教育的最新發展方向[4]。作為《華盛頓協議》成員的中國自2006年起啟動工程教育認證,十多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工程教育認證保障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為推動工程技術人員跨國流動,支撐“中國制造2025”和“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5]。
OBE教育模式框架設計
在眾多闡釋OBE教育模式的觀點中,認可度較高的是美國學者阿查亞(Chandrama Acharya)的理論,他將OBE教育模式分為四個步驟:定義學習產出、實現學習產出、評估學習產出、使用學習產出。定義學習產出主要是學生在學習之后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結果或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實現學習產出就是學生通過學習之后達到了什么樣的能力水平;評估學習產出對學生在學習之后達到的能力進行評價與測試;使用學習產出即學生能力在實際中的應用,該過程涵蓋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計劃、實施、檢查、行動)中的幾個要素。
1.定義學習成果
本科階段信息檢索課程是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目標可概括為:使學生擁有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知識,以及終身自我學習的能力。信息意識指大學生對信息需求的自我感悟;信息能力指大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獲取能力、組織能力、加工能力、分析能力、綜合利用能力和創新能力[6];信息知識指與信息有關的理論知識等。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檢索課程總目標的實現主要應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學生應具備的學業信息意識、信息能力與信息知識;學生將來可能從事的工作崗位所需的基礎信息意識、信息能力與信息知識。前者是后者的支撐,后者則是前者的延伸。
學生應具備的學業信息素養包括有意識地尋找與學業相關的信息資源,利用信息資源解決學業中遇到的問題,彌補課堂學習缺失,開拓學科視野等,并最終能夠利用信息資源完成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同時,以學業信息素養為支撐,拓展知識面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為日后就業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也為終身學習、自我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2.信息檢索課程的重新架構
目前,大多數高校信息檢索課程一般由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組成。理論課程多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內容包括數據庫知識、檢索知識與技巧、網絡信息資源利用等方面。實踐課程則是在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實際操作演練,鍛煉學生的信息資源獲取與利用能力。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在理論課程學習上往往是跟著教師的課件“走馬觀花”,而在實踐課程中云里霧里、練完就忘,即使成績合格,遇到具體問題時也不知如何應對。因此,基于OBE教育模式,教師應當對信息檢索課程進行重新架構。
首先,教師應當意識到信息意識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需要一定的課時“喚醒”意識之外,更應將信息意識培養融入日常課程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信息的意識,并通過講解與訓練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
其次,在信息知識教學上和信息能力訓練上,為了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應該改變以往“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的教學模式,可以采用“翻轉課堂”使學生成為信息檢索課程的主角。課前,教師將以往的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打散分解成多個模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或其他教學形式分配給學生,讓他們自主進行學習,使理論與實踐同步進行,并設置一個預期目標。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對某一模塊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與展示,教師再根據預期目標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估、糾正及補充,以彌補和修正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不足與偏差。學生在前期既自主學習了信息知識,又鍛煉了他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及信息獲取能力,在后期成果展示中還鍛煉了他們的信息組織能力、加工能力、分析能力、綜合利用能力及創新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實現了學習成果,又使用了學習成果,進一步增強了對信息需求的認知。
信息檢索課程除了課堂上設置的短期目標外,最重要一個的終期目標就是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內容完成本科畢業設計及畢業論文撰寫。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檢索課程開設時間并不一定能準確切合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撰寫的時間段。因此,建議教師將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撰寫所需的知識能力總目標細分到信息檢索課程的階段性目標中,并且為學生設置階段性學習目標時應該體現其服務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撰寫的目的,引導學生了解如何選題、撰寫開題報告、正確標引參考文獻等,讓學生養成端正的學術態度。在課程結束時,要求學生提交課程小論文以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
3.信息檢索課程的評估
學習成果評估是OBE教育模式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花費教師精力最多、最復雜的環節。從本質上講,OBE教育模式就是圍繞“定義預期學習成果——實現預期學習成果——評估學習成果”這條主線展開的[7]。
以往的信息檢索課程大多是采用課堂作業與終結性考試,以書面形式進行考查的,主要檢驗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評估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考查學生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筆者認為基于OBE教育模式應將實踐技能考查加入信息檢索課程評估體系中,除終結性考查外,應利用適當的考查形式檢驗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并對考查所反饋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保證終期學習目標的實現。
結 語
基于OBE教育模式的信息檢索課程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以學生為中心,逐步實現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終結性評價向發展性評價、重知輕行向知行合一的轉變[8],能夠克服以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尋找信息資源、利用信息資源的意識與能力,助推他們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1]洪躍、付瑤、杜輝 等:《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現狀調研分析》,《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年第34卷第6期,第90-99頁。
[2]《OBE: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https://baike.baidu.com/item/OBE/20282657?fr=aladdin。
[3]姜波:《OBE: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第35-37頁。
[4]肖鳳翔、覃麗君:《麻省理工學院新工程教育改革的形成、內容及內在邏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期,第45-51頁。
[5]建教協[2018]55號轉發《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關于發布已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名單的通告》,中國建設教育協會網站,2018年6月15日。
[6]朱慧:《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年第6期,第56-58頁。
[7]顧佩華、胡文龍、林鵬 等:《基于“學習產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學的實踐與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第27-37頁。
[8]劉暢、林海:《以OBE理念探索一流本科建設的實現路徑》,《教育評論》2018年第8期,第33-3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