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構建高職院校美育管理
作者:袁 星 西安歐亞學院
發布時間:2020-01-08 15:09: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落實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將文化自信切實滲透到高職院校美育中,培養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高職院校要從整個教育最薄弱的美育環節入手,建設一支同心同德、德藝雙馨,以美育為主要工作的教師隊伍,從多個途徑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人文素養,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文化自信 美育 學生管理
基金項目: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2019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與社區化管理的有機融合研究》(項目編號:XGH19057)。
美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及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美育精神是各級各類院校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必要方式。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浪潮中,我國迅速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各級各類教育教學中,美育仍是最薄弱的環節。為了進一步促進美育建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落實文藝工作座談會精神,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擁有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根據文件精神,高職院校在學生美育方面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文化自信為基礎進行積極的探索。
以文化自信促進美育課程體系建設
1.以文化自信打造特色美育實踐
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征程上的重大理論性與實踐性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我們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年的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如果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美育中。第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進行有機融合;第二,將學生自身特點與今后的職業發展相結合;第三,將素質教育與實習實踐相結合;第四,將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踐課程相結合,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其中最重要的是將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文明進行有機融合。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知識的來源更加依賴網絡而非書籍,也非講臺上諄諄教誨的師者。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古詩詞、古漢語、古典音樂、文房四寶、經典畫作等都閃爍著璀璨的光輝。而西方近代科技文明也舉世矚目,自然科學發展速度空前絕后,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人腦科學、新型材料等方面有著顯著的成績。因此,我們要把中華優秀文化根植于學生思想,使學生在掌握最新科技信息的基礎上,能更好地為我所用。這就是美育的根本目的:從文化自信的角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
2.優化美育體系
為進一步加強和彰顯高職院校文化自信,美育應以文化自信為先、以德為本,重視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在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以藝術社團、興趣小組、學生社團為基礎,合理利用自身藝術資源及師資力量,推出校園美育精品課程。在高職院校美育體系建設中,輔導員的基礎事務就是結合美育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填鴨式”“訓導式”管理方法得到改變,在行為引導及安全教育方面,從美育視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文明法治教育、校紀校規學習、文明行為規范引導、良好生活習慣養成、公寓安全及環境監督方面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例如,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尤為突出,一部分學生長期處于“亞健康”心理狀態,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情緒宣泄,便會在壓抑下出現情緒、行為失控的情況。在具體的心理疏導工作中,輔導員應以“預防大于治療”為基本原則,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關注行為異常或者情緒低落的學生,專注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可以在校園文化生活中開展“美德美育專題系列講座”“睜開眼睛看世界”“走進大師演講”等全新美育活動,全面拓展學生的文化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以文化自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有趣的文娛活動。例如設計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文創作品;錄制高職學生從入學到畢業,老師用心培育靜待花開的那一刻。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鼓勵學生結合專業特點發揮創業特長。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既可以滿足學生欣賞美、追求美、熱愛美、創作美的多層次需求,又可以將學生社團、興趣部落、成長培養、系列講座、校園定向跑等轉化為學生的課外學分,將美育作為學生第二課堂的成績單,從兩個維度健全美育課程體系。
完善美育體系強化配套工作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德藝雙馨、同心同德的美育師資隊伍,是完善美育體系最為關鍵的一步。目前,高職院校僅有通識學院教師會承擔一部分美育課程教學內容,且以美術課的形式居多。所以,多途徑培養一批高水準的美育師資力量是極為重要的。高職院校進行美育師資隊伍建設時可以通過培養計劃與校級、市級、省級教師培養計劃相結合,設置與美育相關的課程,加大經費投入,提高美育專業教師的補助,以此激發美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還應該改革美育教師績效考核機制,根據美育課程特點結合美育教師工作亮點制訂契合美育工作實際的考評制度。
2.強化資源支持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職業院校要在開好與基礎教育相銜接的美育課程的同時,應積極探索開好體現職業教育專業和學生特點的拓展課程。普通高校要在開設以藝術鑒賞為主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基礎上,開設藝術實踐類、藝術史論類等方面的任意性選修課程。各級各類學校要重視和加強藝術經典教育,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校本美育課程。高職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以社會需求為培養方向,以職業技能、職業素養、職業知識為培養目標,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應該積極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校本美育課程。西安擁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民間民俗旅游點,如白鹿原民俗園、袁家村民俗園、回民街等。因此,適當將民俗園中的美育特色與當地職校學生特點相結合,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為學生的順利就業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3.美育評價機制
建立完善的美育評價機制,促使“訂單式”培養模式成為高職院校主要的培養模式。
訂單式培養也叫“人才定做”,是指培訓機構針對用人單位需求人數較少,崗位較分散的實際,自行開發并經勞動保障部門同意后,組織明確就業崗位去向的技能培訓;用人單位也可向勞動保障部門提出用工需求,由勞動保障部門有計劃地委托培訓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用工需求組織實施人才培養。在這種導向下,用人單位的評價處于主導地位,其“更高效率、更大貢獻、更大效益”的評價機制致使美育評價環節缺失。因此,高職院校要切實完善美育評價制度,制訂年度美育工作考核制度,以輔導員為匯報小組進行年度美育工作自評,通過學校官網、公眾號、信息公開專欄等進行公開宣傳。在具體的美育評價機制中,高職院校可以采取“護照積分制”的新穎形式,“護照積分制”對應學生美育活動的具體等級,對應學生參加活動的累計時長,對應學生參加活動的類型與頻次,多方面、全角度地記錄學生的美育情況。這些措施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又便于教師歸納統計,還能為學生美育評級提供可靠的考核依據。
結 語
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面,更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因此,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美育在化美啟智、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著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實現“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所倡導的圖景。在經濟全球化機遇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以文化自信構建美育體系,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使中華民族“美美與共”的胸懷和品格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2015年9月28日。
[2]孫勇、范國睿:《我國學校美育工作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教育科學研究》2018年第10期,第70-75頁。
